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8010203)
- 作品数:19 被引量:553H指数:16
- 相关作者:邱丽娟常汝镇崔艳华吕文河关荣霞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大豆SSR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38
- 2002年
- 微卫星DNA是重复单位少于 6个核苷酸的简单重复序列。在大部分真核细胞的基因组中有着广泛分布 ,呈孟德尔式遗传。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SSR标记是一种共显性分子标记 ,遗传多态性丰富。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来SSR技术应用在大豆遗传图谱构建、基因研究、品种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取得的进展 ,并初步预测该方法在大豆研究中的发展方向。
- 王彪邱丽娟
- 关键词:大豆SSR技术SSR标记
- 中国大豆(Glycine max)核心种质构建Ⅰ.取样方法研究被引量:104
- 2003年
- 以 2 3 587份中国栽培大豆为试验材料 ,根据农艺性状 ,用 2 0种方法构建了大豆初级核心种质 ,对 3种分层法、3种确定取样数法和 2种个体选择法进行了比较 ,明确了栽培大豆核心种质构建的适宜取样方法和取样比例。不同取样方法与总体都进行了品种分类数、各性状符合度、数量性状平均数、各性状多样性指数方差和平均品种距离共 5个指标的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三层次取样方法 (品种分类法 )对总体的代表性优于二层次或一层次取样法 ,按比例和平方根确定取样数方法对总体的代表性优于多样性指数法 ,聚类选择的方法对总体的代表性优于随机选择方法。在 2 0种方法不同取样比例条件下 ,方法 17的平均品种距离降低幅度大于方法 15。因此 ,利用品种分类法进行分层 ,用比例法确定取样数目 ,根据聚类结果进行个体选择的方法 15是构建大豆初级核心种质的最佳方法。用最佳方法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 ,比较不同取样比例的品种平均距离 ,确定品种平均距离由缓慢降低到明显降低点 (9.0 % )
- 邱丽娟曹永生常汝镇周新安王国勋孙建英谢华张博李向华许占有刘立宏
- 关键词:中国大豆核心种质取样方法农艺性状
- 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03年
- 大豆育成品种综合了祖先亲本和部分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准确的评价可以为亲本选配、后代遗传变异程度及杂种优势水平的预测提供指导。本文从常规表型、生化和分子三个方面阐述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最后概述了大豆育成品种核心种质构建的进展。
- 张博邱丽娟常汝镇
- 关键词:大豆育成品种核心种质亲本选配杂种优势预测
- 黄淮夏大豆(G.max)初选核心种质代表性检测被引量:36
- 2004年
- 代表性是衡量核心种质的主要指标。本研究用 4 92 3份黄淮夏大豆种质以及从中选出的 4 2 8份黄淮夏大豆初选核心种质为实验材料 ,比较两者的农艺性状差异 ,目的是检测黄淮夏大豆初选核心种质对其总体的代表性 ,为大豆核心种质构建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初选核心种质的种皮色、花色、茸毛色等 9个质量性状的不同表现型频率和 5个数量性状的平均数、标准差、方差、变异系数等参数 ,与黄淮夏大豆总体资源基本一致。 14个农艺性状Shannon 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的t测验 ,结果表明初选核心种质与总体差异不显著 ;对 9个质量性状频率分布进行χ2 测验 ,二者差异不显著 ,初步表明初选核心种质能够代表全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 崔艳华邱丽娟常汝镇吕文河
- 关键词:黄淮夏大豆核心种质农艺性状质量性状数量性状
- 利用SSR标记揭示我国夏大豆(Glycine max(L.)Merr)种质遗传多样性被引量:21
- 2005年
- 利用67个SSR标记,分析了来自我国栽培大豆初选核心种质中的158份夏大豆,旨在阐明其遗传多样性特点,为育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夏大豆中共鉴定出等位变异460个,平均每个位点有6.9个; 其中,80份黄淮夏和78份南方夏大豆的等位变异数分别为414个和419个,平均每个位点均接近6.2个.所有供试夏大豆平均每个位点多样性(D)为0.735,变化范围为0.414~0.905,其中黄淮夏大豆D值平均为0.708,变化范围为0.387~0.886; 南方夏大豆D值平均为0.687,变化范围为0.189~0.884.黄淮夏大豆和南方夏大豆在特异等位变异数、等位变异频率、遗传相似性系数均存在差异,UPGMA聚类分析也可将黄淮夏大豆和南方夏大豆基本分成2类.这表明黄淮夏大豆和南方夏大豆可划为2个不同的基因池.在夏大豆育种中,两种夏大豆类型间可以通过种质资源相互利用来拓宽类型内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
- 谢华谢华关荣霞常汝镇
- 关键词:黄淮夏大豆等位变异SSR标记种质
- 黄淮夏大豆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71
- 2004年
- 利用 4 9对SSR引物和 14个农艺性状对 96份黄淮夏大豆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以了解黄淮夏大豆产区的资源多样性状况 ,为种质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提供帮助。结果表明 ,SSR的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分布范围为 1.0 70 0~2 .7310 ,Simpson指数分布范围为 0 .5 313~ 0 .92 0 3;14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 1.1912 ,Simpson指数的平均值为 0 .6 0 79,可见黄淮夏大豆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96份材料的农艺性状和分子数据聚类结果均呈现一定的地理分布规律。根据农艺性状聚类时 ,可根据种皮色将材料划分为 2大类群。种皮色、生育期、粒大小相同的材料聚在一起 ,说明在对不同生态类型的大豆进行分类时 ,将种皮色、生育期、粒大小等作为进一步分组的依据是有效的 。
- 崔艳华邱丽娟常汝镇吕文河
- 关键词:黄淮海地区夏大豆遗传多样性分析SSR引物农艺性状
- 植物核心种质研究进展被引量:70
- 2003年
- 丰富的植物遗传资源为作物育种和遗传研究提供广阔的遗传基础 ,然而资源庞大的数量也给植物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带来了困难。Frankel首先提出并与Brown等人完善了核心种质 (corecollection)的概念 ,即通过一定的方法从整个种质资源中选择一部分样本 ,以最小的资源数量和遗传重复 ,尽可能最大限度的代表整个资源的多样性。核心种质的提出 ,为遗传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了崭新的解决途径。目前 ,已在多年生野生大豆、硬粒小麦、花生等 2 0种植物上开展了核心种质研究。本文围绕核心种质具有四个显著特点即代表性、实用性、有效性、动态性 ,介绍在不同植物构建核心种质时 ,所利用的数据、分组原则及取样方法等 ,并介绍了核心种质的评价进展。通过比较发现 ,不同植物在构建核心种质各有区别 ,但是以根据地理来源分组 ,按聚类法取样为主。目前 ,对植物核心种质的研究 ,多处于取样策略的研究阶段。对建成的核心种质评价研究较少 ,主要集中在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方面的验证 ,而对分子水平的验证较少 ,构建的核心种质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 崔艳华邱丽娟常汝镇吕文河
- 关键词:核心种质有效性动态性植物
- 大豆抗胞囊线虫病种质rhg_1和Rhg_4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被引量:23
- 2003年
- 研究以 5 7份中美大豆抗胞囊线虫病种质资源为实验材料 ,利用基于检测微珠的单碱基延伸方法 ,对与大豆胞囊线虫病 (SCN)抗性基因rhg1和Rhg4紧密连锁的SNPs进行分析 ,目的是阐明我国大豆抗性种质在这两个位点的SNPs等位变异分布频率 ,为中国大豆种质抗SCN资源的利用奠定基础。分析结果表明 ,SNPs的抗性等位基因与中国大豆种质综合抗性的关系比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关系更为密切。在rhg1和Rhg4位点 ,美国的 9份抗性种质中 ,有 7份抗性种质的SNPs均为纯合抗病基因型 ,而中国 4 8份抗性种质中有 32份 ,分别占鉴定总数的 77 8%和 6 6 7% ,推测大豆抗SCN种质中 ,以rhg1和Rhg4这两个基因协同作用表现出的抗性可能占多数 ,但还存在其他的抗性机制。
- 邱丽娟常汝镇王文辉Perry CreganDechun WangYiwu Chen马凤鸣
- 关键词:大豆胞囊线虫病单核苷酸多态性大豆
- 新考察收集野生大豆与已保存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比较被引量:41
- 2003年
- 本研究以 6 5份东北地区新收集野生大豆资源以及与其来源相同的已经编目保存的资源为实验材料 ,利用 6 0对SSR引物进行遗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新收集材料在 2 2个位点的遗传多样性指数都高于以前收集的资源 ,有 6 2个等位变异是新收集材料所特有。新收集材料与其它资源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 0 1918。说明新收集的材料使得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得到提高 ,对野生大豆进行补充考察和收集是有价值的。
- 李向华田子罡李福山
- 关键词:野生大豆SSR
- 利用SSR分子标记检测黄淮夏大豆(Glycine max)初选核心样本的代表性被引量:46
- 2003年
- 作物核心种质是用最小的样本代表其全部遗传资源的最大遗传多样性。为了检测大豆初选核心样本取样的代表性,本研究从黄淮夏大豆初选核心样本中,随机选取两个类群,其材料数分别为20份和14份;从保留种质的相应类群中,分别随机选取6价和5份,共计45份材料,进行14个农艺性状和20对SSR引物的分析。对两组材料进行农艺性状聚类,保留种质与初选核心种质聚在了一起;利用SSR分子标记数据聚类,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初选核心样本两个类群材料的等位变异数分别为129个,136个;保留种质相应类群材料的等位变异分别为76个,71个;初选核心种质两个类群材料分别包含了整个资源86.00%和86.62%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为大豆核心种质构建及检测提供分子水平的依据。
- 崔艳华邱丽娟常汝镇吕文河
- 关键词:核心种质黄淮夏大豆SSR分子标记遗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