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KF11161)
-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 相关作者:马凡华马志豪张小玉吴建徐斌更多>>
-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更多>>
- 生物柴油/柴油发动机排放颗粒电镜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利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研究了三缸直喷式柴油机在两种供油提前角和两个工况时,燃用两种比例的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时产生的颗粒微观结构和尺寸。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条件下,发动机燃料燃烧产生的颗粒由球形的原始粒子构成,且呈现出不同形状,具有分形结构特性;原始粒子具有多层类石墨微晶结构,且存在无序内核区。B0和B20燃料产生的原始粒子的直径分别在25.6~31.3 nm和28.7~40.0 nm之间,燃用生物柴油时产生的颗粒原始粒子平均直径大于柴油。
- 马志豪张小玉马凡华徐斌吴建
- 关键词:柴油机生物柴油微观结构电镜分析
- 柴油机后处理装置的颗粒排放物拉曼光谱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为研究发动机排放颗粒物经氧化催化转化器(DOC)以及柴油颗粒捕集器(DPF)后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变化规律,在一台配备后处理装置的电控高压共轨增压中冷柴油机上进行颗粒物取样,采用激光拉曼光谱仪测取拉曼光谱,比较了不同测点位置颗粒物的拉曼光谱特征。结果表明:颗粒物的拉曼光谱均由5个峰组成,且峰位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变化,描述颗粒物结构和组成的各特征参数随测点位置的不同而变化,即I D1/I G随测点后移而减小,I D2/I G逐渐增大,而I D3/I G、I D4/I G和I ALL/I G均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说明经过DOC和DOC+DPF时颗粒物发生了物理和化学变化,从而使颗粒结构和成分发生变化。代表颗粒物石墨化程度的I D1/I G值随测点的后移而增加,但是DPF后颗粒的有机物成分所占比例最大。
- 马志豪钞莹李磊任源许新马凡华
- 关键词:柴油机氧化催化转化器排放颗粒物拉曼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