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K12B05)
-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2
- 相关作者:齐识张鹏马金珠张雅莉赵艳萍更多>>
-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白龙江流域近40a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根据甘肃南部白龙江流域气象资料,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和小波分析法对白龙江流域近40 a来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世纪80年代之前气温变化趋势不明显,80—90年代波动显著,并呈下降趋势,至90年代中后期气温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②降水量变化在90年代中期之前趋势不显著,之后呈下降趋势,流域趋于暖干化;③气温变化主要周期上游地区为7 a、27 a和4 a,中下游地区为17 a;④降水变化主要周期上游地区为7 a和4 a,中下游为25 a、9 a和4 a。
- 赵艳萍宁娜齐识
- 关键词:气候降水白龙江流域
- 白龙江流域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被引量:12
- 2014年
- 滑坡的发生受控于多种影响因子,同时影响因子中各属性类别对滑坡的发育分别产生促进或抑制作用,因此,构建合适的指标体系对滑坡危险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以白龙江流域作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及前人研究,选取8个影响因子,并对各影响因子及其各属性类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因子平均敏感性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土地利用1.992,地质年代1.262,高程1.123,河流缓冲区1.059,距断层构造线距离1.058,坡度1.014,坡向0.978,NDVI(归—化植被指数)0.505,由于坡向和NDVI的平均敏感性小于1,因此予以剔除。最终确定高程、坡度、土地利用、地质年代、距断层构造线距离以及河流缓冲区6个因子作为白龙江流域滑坡危险性评价的参评因子。利用GIS的信息量法对白龙江流域滑坡进行危险性评价,得到白龙江流域滑坡危险性分区图。通过检验,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进而充分证明了参评因子选取的合理性。
- 齐识张雅莉张鹏马金珠
- 关键词: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