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61999043310)

作品数:10 被引量:237H指数:8
相关作者:罗群庞雄奇黄捍东姜振学朱之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油气
  • 8篇盆地
  • 5篇柴达木盆地
  • 3篇地质
  • 3篇圈闭
  • 3篇勘探
  • 3篇北缘
  • 2篇油气聚集
  • 2篇油气勘探
  • 2篇油气圈闭
  • 2篇凹陷
  • 2篇柴达木盆地北...
  • 2篇成藏
  • 1篇地震剖面
  • 1篇地质背景
  • 1篇地质构造
  • 1篇地质特征
  • 1篇叠合
  • 1篇叠合盆地
  • 1篇断陷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术开发中心

作者

  • 10篇罗群
  • 3篇庞雄奇
  • 2篇黄捍东
  • 1篇姜振学
  • 1篇姜晓健
  • 1篇朱之锦
  • 1篇王强
  • 1篇王风华
  • 1篇吏锋兵
  • 1篇李令喜
  • 1篇李荣权
  • 1篇马新华
  • 1篇李玉喜
  • 1篇金之均
  • 1篇黄龙威
  • 1篇孙德君
  • 1篇陈少军
  • 1篇周海民
  • 1篇韩保清
  • 1篇王涛

传媒

  • 3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年份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柴达木盆地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8
2004年
基底断裂决定了基底构造格架和盆地的构造演化和沉积发育,盆地断裂分级控制作用明显,一级断裂控制着盆地的构造演化和沉积发育;二级断裂是划分构造单元和控制烃源岩区的重要界线;三级断裂明显地控制了各类构造圈闭带的形成和分布;四级断裂控制了局部构造圈闭的发育和演化;五级断裂对构造圈闭起破坏作用或将构造圈闭复杂化。共发育4类6种成因类型的断裂,它们控制了8种成因特征的构造圈闭类型,其中断展背斜、冲起构造和断滑背斜是最重要的油气圈闭类型。柴达木盆地腹地断裂构造带发育,目前勘探程度低,油气潜力大,位于烃源岩中心或附近的裂缝发育圈闭(带)是取得勘探重大突破的最有利目标。
陈少军罗群王铁成胡勇
关键词:油气分布地质构造圈闭
一种有效追踪油气运移轨迹的新方法——断面优势运移通道的提出及其应用被引量:66
2005年
作为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 ,断裂的不同部位对油气的输导能力具有很强的不均一性 ,从而造成沿油源断裂分布的油气圈闭具有明显的油气差异聚集结果。断面优势运移通道的提出改变了以往人们认为开启的断裂都是油气运移通道的错误观念 ,强调只有沿着断面优势运移通道寻找勘探目标 ,才可能发现油气藏。本文通过分析断裂带输导能力的不均一性 ,提出断面优势运移通道概念及其油气汇聚运移原理 ,断面优势运移通道分析步骤和方法 ,并以柴达木盆地北缘几条主要的控油气断裂为例 ,分析了不同部位油气运移的优势运移通道并对其附近的油气圈闭含油气性进行了评价 ,结果与勘探成果相符。
罗群庞雄奇姜振学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北缘油气运移通道不均一性油气圈闭勘探目标勘探成果
叠合盆地及其基本地质特征被引量:12
2006年
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动,由多个单型盆地经多方位叠加复合而形成的具有复杂结构的盆地称为叠合盆地;多旋回构造演化史是叠合盆地本质特征;叠合盆地具有复合不整合面,叠置地质结构,断裂不整合系统复杂,构造变型样式多样等4个基本地质特征;叠合盆地的以上特点决定了其油气分布极为复杂,迫切需要新的地质理论指导叠合盆地的油气勘探。
韩保清罗群黄捍东李令喜
关键词:叠合盆地地质特征油气勘探
柴达木盆地断裂上下盘油气差异聚集效应与成因被引量:8
2007年
断裂沟通含油气盆地不同层位、不同时代的烃源岩和生储盖组合,成为连接烃源岩和各种圈闭的重要渠道,导致了多种类型的与断裂有关的油气藏的形成。柴达木盆地的断裂控烃特征明显,断裂上下盘油气差异聚集现象十分普遍,不同构造系统区具有不同的油气差异聚集机理和模式。其根本原因是断裂上下盘具有不同的地质特征和油气运聚成藏条件,它们往往是互为消长的关系。油气是富集在断裂的上盘,还是聚集在断裂的下盘,取决于具体的地质条件。
王风华罗群李玉喜李荣权
关键词:油气聚集柴达木盆地
柴北缘西部中生界剥蚀厚度恢复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6
2006年
恢复剥蚀过程和剥蚀量对研究沉积盆地的埋藏史、构造演化史、热史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柴达木盆地北缘西部中生界曾遭受剥蚀,剥蚀量大小关系到对整个柴北缘油气勘探潜力的正确评价。重点采用地震剖面法、镜质体反射率法,结合物质平衡法、声波时差法等多种方法,估算了柴北缘中生界剥蚀厚度,在此基础上恢复了柴北缘主要烃源岩成熟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柴北缘的油气运聚成藏事件主要发生在第三系沉积过程中,在此前没有大规模的生排烃和油气运聚成藏事件发生,由此得出柴北缘具有较大油气资源潜力的结论。
黄捍东罗群王春英姜晓健朱之锦
关键词:柴北缘剥蚀量地震剖面镜质体反射率
柴达木盆地断裂系统特征与油气勘探战略方向被引量:13
2003年
基底断裂格局决定了盆地构造演化和沉积发育,导致了北缘、中部和昆北3个各具特色的断裂构造系统。北缘断裂构造系统平面上以反S展布、剖面上以一系列北倾南冲的逆冲断层带及其所控制的同沉积构造呈阶梯向南下掉为特点,受北部祁连山构造应力系统的作用;南部昆北断裂构造系统发育压陷断槽和断阶带,受南部昆仑山构造应力系统的作用;中部断裂构造系统以两断夹一隆的冲起构造为特色,同时受祁连山和昆仑山构造应力的共同作用。断裂对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表现在对烃源岩、储集条件、圈闭形成及油气运聚等方面。依据断裂控烃特征并针对柴达木盆地的具体情况,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应迅速转移到盆地腹地即中部断裂构造系统区,尤其是鄂博梁Ⅱ号一伊克雅乌汝、鸭湖—台吉乃尔构造带和中南隆起区,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孙德君罗群
关键词:油气聚集勘探战略柴达木盆地
深盆气高孔渗富气区块成因机理物理模拟实验与解析被引量:9
2004年
实验表明,深盆气及其富气区块的压力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地质条件(供气强度和供气量)的变化呈周期性变化。深盆气富气区块与周边的致密砂体在深盆气的建设阶段各形成两套独立的正压(高于静水压力)压力系统,这是由于两者之间存在孔渗性差异。在深盆气的消亡阶段,两者压力均降低,直到负压(低于静水压力)并逐渐归一,其演变特征类似于正弦曲线。负压不是深盆气的基本特征,而只是深盆气形成演化过程中消亡阶段的一个特点。深盆气富气区块形成演化要经历深盆气初期充注阶段、临界接触时刻、"甜点"充气阶段、两气相连时刻、气藏扩展阶段和调整共溶阶段共6个阶段。控制深盆气富气区块成藏机理的动力是气体膨胀力、毛细管力和浮力,它们在深盆气富气区块成藏过程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和控制作用。从而建立了实验条件下较完整的深盆气富气区块成藏序列及成因机理模式。
马新华王涛庞雄奇金之均罗群王强
关键词:物理模拟实验成藏机理深盆气
断陷盆地群的含油气系统特征——以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为例被引量:57
2003年
从构造、地层及生、储、盖组合特征出发,以含油气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划分和比较了乌尔逊、贝尔凹陷6个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根据各含油气系统的断陷构造样式、断裂发育特征、油气藏类型和分布,总结出双断反转型、断超反转型、断超串联型、简单双断型和无机CO2型共5种类型的含油气系统模式,以此为依据预测了海拉尔盆地其它次级断陷的含油气系统类型。
罗群庞雄奇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断陷含油气系统
中小型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与成藏模式——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为例被引量:24
2006年
中小型含油气盆地凹隆相间,同沉积断裂和褶皱发育,相变剧烈,不整合面多,生储盖组合优越,具备大规模形成隐蔽油气藏的构造背景和地质条件。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存在断裂坡折、挠曲坡折和沉积坡折等多种成因类型的坡折带,它们控制了上倾尖灭、透镜体、断层—岩性、地层超覆、不整合遮挡、物性封闭等多种类型的隐蔽圈闭(油气藏)。隐蔽圈闭为隐蔽油气藏形成提供空间,输导体系沟通油源和隐蔽圈闭为隐蔽圈闭输送油气,烃源岩供给成熟油气,这3个基本要素在时空上形成有利的三维(元)一体关系,导致了隐蔽油气藏的形成。隐蔽油气藏形成需要经过3步(三步曲):断裂控坡折带、坡折带控隐蔽圈闭和油源断裂输导成藏。
罗群吏锋兵黄捍东周海民
关键词:地质背景成藏模式坡折带南堡凹陷渤海湾盆地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特征与油气圈闭成因类型被引量:8
2006年
以总结断裂控制特征为目的,采用盆地构造解析法,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特征及油气圈闭成因类型.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平面展布具有南北成带,东西分块的特征;纵向上分为发育深层和浅层两大断裂系统;断裂控制褶皱形成和演化;油气分布严格受断裂控制;具有断裂反转型、地层反转型、同生隆起型和挤压褶皱型四大成因类型油气圈闭类型.其中断裂反转型、同生隆起型最有利于油气聚集.
黄龙威罗群傅广(审稿)
关键词:油气圈闭柴达木盆地北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