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04BA520A14-C13)

作品数:2 被引量:31H指数:2
相关作者:陈留根盛婧赵德华郑建初马康贫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生态
  • 1篇生态效益
  • 1篇碳库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碳
  • 1篇土壤碳库
  • 1篇农业
  • 1篇农业措施
  • 1篇农业生态
  • 1篇农业生态系
  • 1篇农业生态系统
  • 1篇作物
  • 1篇作物生产

机构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2篇盛婧
  • 2篇陈留根
  • 1篇马康贫
  • 1篇郑建初
  • 1篇赵德华

传媒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生态环境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农业生产措施对土壤碳库的影响被引量:23
2006年
在陆地碳平衡日益成为全球变化科学和生态科学中最为前沿与热点问题的前提下,农业碳平衡问题也受到了强烈的关注,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措施对土壤碳库影响的研究。文章综述了农业生产措施对土壤碳库的影响及其效率。从全球不同地区的研究得出,农业措施决定了现阶段农业生态系统是C源还是C汇。目前,影响农田土壤碳库的措施主要有:农业用地面积的扩张;耕地的休耕与利用;农业施肥;耕作方式;作物类型与轮作;秸秆还田。平均不同地区的研究结果,各种措施提高土壤碳积累的效率(CMg·hm-2·a-1)分别为:施用动物肥料0.6(肥料用量10Mg·hm-2·a-1)、施化肥-0.71、耕地转换为草场0.825、改善轮作0.21、实施免耕0.315、秸秆还田0.3。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将来的研究重点应主要集中在:通过改善农业措施提高土壤碳库的可行性;土壤有机碳积累与农业措施间的关系的地区差异性;农业措施提高土壤碳库所产生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盛婧赵德华陈留根
关键词:农业措施土壤碳库农业生态系统
现阶段作物生产的生态与经济效益评估——以江苏省为例被引量:8
2007年
通过成本、效益比较和土壤养分投入产出分析,对江苏省现阶段的作物生产状况进行了生态与经济效益评估。结果表明:在农业劳动力多而耕地少的地区,棉花与玉米、小麦、油菜接作均可获得较高经济效益;在劳动力紧缺、规模化生产的地区,种植水稻+玉米、水稻+小麦、水稻+油菜为宜,不仅省工,且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产品能,水稻+玉米种植模式还能获得较高的秸秆能。在当前条件下,5种作物的N肥投入均大于产出,P肥产投接近平衡,而K肥投入远远小于产出。为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维持土壤肥力平衡,水稻施N量应减少165~225 kg/hm2,小麦应减少75~105 kg/hm2,玉米应减少90~165 kg/hm2,棉花应减少120 kg/hm2,油菜应减少60~90 kg/hm2。棉花施K量应增加120 kg/hm2,而其余作物可通过秸秆还田来补充土壤K,维持K的产投平衡。
盛婧郑建初陈留根马康贫
关键词:作物生态效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