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2178)
- 作品数:3 被引量:50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殿发杨晓平童亿勤李加林刘闯更多>>
- 相关机构:宁波大学中国科学院安徽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 河姆渡遗址与跨湖桥遗址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河姆渡遗址与跨湖桥遗址分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其地层堆积、文化内涵及^(14)C年代测定表明,跨湖桥遗址的年代确实要比河姆渡遗址早。河姆渡遗址的文化内涵中可以见到跨湖桥的若干身影,但后者并不是前者的直接源头。
- 黄渭金张殿发杨晓平
- 关键词:跨湖桥
- 晚更新世以来浙江余姚地区植被变化及人类活动被引量:16
- 2009年
- 浙江余姚河姆渡镇7m钻孔的孢粉记录提供了晚更新世以来的植被变化及其反映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历史。在全新世海侵之前,研究区发育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全新世早中期,海侵发生,植被由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发展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碳屑和禾本科(≥35μm)花粉的增高说明,可能在河姆渡文化之前,研究区已经有人类活动。7cal.kyrBP之后,高含量的禾本科(≥35μm)花粉表明钻孔点的临近地区有水稻种植。亚热带与温带乔木花粉的比值(sub/tem)显示,在8cal.kyrBP之前的海侵期间,浙江余姚地区气候最温暖湿润;7.5—5.86cal.kyrBP期间,温度低于海侵期但是仍然属于全新世暖期,温度高于现在;5.86cal.kyrBP之后,温度下降;4cal.kyrBP之后温度进一步下降,接近现在。
- 李春海唐领余万和文王苏民姚书春张殿发
- 关键词:孢粉河姆渡文化气候变化全新世
-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发生层质量演化的影响——以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为例被引量:28
- 2006年
- 以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为研究区,通过定点配对土壤采样分析,选取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全盐、pH值等要素作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分析了1982 ̄2003年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发生层质量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82 ̄2003年杭州湾南岸滨海平原土壤发生层质量的总体演化特征表现为A层综合质量指数明显下降,B(或P)、C(或W)层略有上升。整个土壤发生层全磷含量普遍下降,其他单质量指标的变化差异较大。②土地利用方式变化使得不同发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单质量指标和综合质量指数的变化都明显大于土地利用方式未发生变化的土壤,其变化量表现为A层>B(或P)层>C(或W)层。③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土壤耕种、栽培、施肥和排灌制度的变化,改变着土壤成土过程,从而对土壤发生层质量演化产生直接影响。
- 李加林刘闯张殿发童亿勤杨晓平李伟方
-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壤质量土壤发生层滨海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