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093031)

作品数:4 被引量:39H指数:3
相关作者:赵煜娟赵春松孙召琴冯海兰王绥军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正极
  • 4篇正极材料
  • 3篇电池
  • 3篇锂离子
  • 3篇锂离子电池
  • 3篇离子
  • 3篇离子电池
  • 3篇
  • 2篇电化学
  • 2篇电化学性能
  • 1篇电池正极
  • 1篇电池正极材料
  • 1篇锂离子电池正...
  • 1篇NI
  • 1篇CO
  • 1篇FE
  • 1篇LI
  • 1篇MN
  • 1篇层状结构
  • 1篇X

机构

  • 4篇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4篇赵春松
  • 4篇赵煜娟
  • 2篇冯海兰
  • 2篇孙召琴
  • 1篇郭彩霞
  • 1篇孙国平
  • 1篇夏定国
  • 1篇王绥军

传媒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化学学报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材料导报(纳...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锂离子电池富锂正极材料Li[Ni_xLi_(1/3-2x/3)Mn_(2/3-x/3)]O_2(x=1/5,1/4,1/3)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被引量:14
2009年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M(OH)2(M=Mn,Ni)前驱体,并与LiOH混合,合成了锂离子电池富锂正极材料Li[NixLi1/3-2x/3Mn2/3-x/3]O2,采用XRD、SEM和充放电实验对其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Li,Ni,Mn原子在M层中呈有序分布,形成超结构;富锂正极材料由亚微米的一次粒子团聚组成1~3μm颗粒;在2.0~4.8V电位范围内,充放电电流密度为10mA/g时,富锂正极材料表现出很高的可逆比容量,达到200~240mA.h/g,同时具有良好的循环可逆性能.
王绥军赵煜娟赵春松夏定国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层状结构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富锂正极材料xLi_(2)MnO_(3)·(1-x)LiMO_(2)(M=Co,Fe,Ni_(1/2)Mn_(1/2)…)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11年
新一代固溶体富锂正极材料xLi2MnO3.(1-x)LiMO2(M=Co,Fe,Ni1/2Mn1/2…)具有高比容量、优秀的循环能力以及新的电化学充放电机制,可能被用做新型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本文介绍了富锂正极材料的结构、合成方法、电化学性能研究,探讨了影响其电化学性能的若干因素.并对其进行的各种改性研究进行了概述,分析总结了不同富锂正极材料所具有的特性和发展趋势.
赵煜娟冯海兰赵春松孙召琴
改性Pechini方法合成富锂正极材料Li[Li_((1/3-x/3))Co_xMn_((2/3-2x/3))]O_2及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通过改性Pechini方法合成不同Co含量的富锂正极材料Li[Li(1/3-x/3)CoxMn(2/3-2x/3)]O2(x=0.4,0.5,0.6).XRD研究结果表明,不同Co含量的富锂正极材料均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结晶度高.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材料的初始容量随Co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200~220 mAh/g之间.其中x=0.4材料的循环性能最佳,在0.5 C(100 mA/g)时,循环5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为75%.容量微分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在3.5 V以下出现了Mn4+/Mn3+的还原峰,并随循环次数的增加峰面积加大.循环过程的XRD研究表明,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富锂正极材料的层状结构逐渐向尖晶石相转变,且有杂质相MOx(M=Co,Mn)生成,导致容量衰减.
赵煜娟赵春松孙召琴冯海兰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O_2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1年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O_2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污染小、理论比容量高,应用潜力大。但LiFeO_2结构类型多、电化学行为独特,合成方法对其结构性能影响大。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LiFeO_2化合物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不同类型LiFeO_2的结构特点、合成方法、电化学性能等,介绍了LiFeO_2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可能的反应机理,总结了过渡金属Mn、Co对LiFeO_2的掺杂研究状况,并对其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赵春松赵煜娟孙国平郭彩霞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