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973114)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吴霞琴李琳王珂田海涛王荣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电极
  • 4篇修饰
  • 4篇修饰电极
  • 4篇氧化物
  • 4篇氯过氧化物酶
  • 3篇纳米
  • 3篇SERS
  • 3篇催化
  • 2篇电催化
  • 2篇电化学
  • 2篇银溶胶
  • 2篇溶胶
  • 2篇碳纳米管
  • 2篇纳米管
  • 2篇光谱
  • 1篇电沉积
  • 1篇电催化还原
  • 1篇电化学沉积
  • 1篇电化学行为
  • 1篇电极对

机构

  • 10篇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吴霞琴
  • 3篇王珂
  • 3篇田海涛
  • 3篇李琳
  • 3篇杨森
  • 3篇曹晓卫
  • 3篇黄健华
  • 2篇陆中庆
  • 1篇李欣然
  • 1篇华亮
  • 1篇陈军
  • 1篇陈小轲
  • 1篇王荣
  • 1篇徐莹豪
  • 1篇李玲
  • 1篇林嫒璟
  • 1篇陈静
  • 1篇许东芳
  • 1篇汪佳俐
  • 1篇夏志华

传媒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电化学
  • 1篇应用化工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广州化工
  • 1篇Journa...
  • 1篇生物加工过程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 and properties of some rare earth complexes with 2,6-pyridine dicarboxylic acid andα-Picolinic acid被引量:2
2012年
Five novel ternary complexe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rare earth with 2,6-pyridine dicarboxylic acid and α-picolinic acid. These complex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molar conductivity, FT-IR, UV-Vis, Raman, TG-DTA and XRD. The general formula of the complexes was [RE(DPA)(L^α)(H2O)].2H2O (RE=Pr^3+, Nd^3+, Sm^3+, Eu, Er^3+; DPA=2,6-pyridine dicarboxylic acid; L^α=α-picolinic acid). The investigation of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the Eu-complex showed that the Eu(Ⅲ) ion could be sensitized efficiently by the ligand to some extent.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est indicated that all the five complexes exhibited antibacterial ability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with broad antimicrobial spectrtmas.
黄进徐莹豪陈小轲许东芳徐燕鸣何其庄
关键词:FLUORESCENCEANTIBACTERIAL
基于SHINERS技术的纳米有序结构可控制备及其SERS表征
以ITO导电玻璃为载体,首先采用化学组装与电化学沉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密度较高、粒径均匀的金纳米粒子有序膜结构。以此为基础,再以氨基硅烷为偶联剂,硅酸钠为硅源,在组装好的金纳米粒子表面包覆超薄的二氧化硅壳层,从而得到了均...
杨森李玲黄健华邸佳佳曹晓卫
关键词:电沉积
文献传递
碳纳米管和聚电解质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及对芦丁的检测被引量:2
2011年
研究了芦丁和抗坏血酸在碳纳米管与聚电解质复合材料修饰电极(PDDA/SWCNTs/GC)上的电化学行为.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在该修饰电极上芦丁的电子传递反应受吸附控制.在碳纳米管和PDDA的共同作用下,芦丁和抗坏血酸的氧化峰电位分离大于200 mV.利用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了不同浓度芦丁的电流响应,线性范围为2.5~110μmol.L-1,检出限0.5μmol.L-1.即使抗坏血酸浓度较高时,氧化峰电流与芦丁的浓度仍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修饰电极制作简便,可应用于药物中芦丁含量的直接检测.
华亮吴霞琴王荣
关键词:芦丁聚电解质碳纳米管修饰电极
钯纳米粒子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电催化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电位阶跃的方法沉积Pd纳米颗粒,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表面获得了分散性良好的Pd纳米粒子,然后采用循环伏安法对该修饰电极进行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双氧水的还原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可用于对H2O2的检测,其检测下限为3.7×10-6 M(S/N=3),检测的线性范围为8×10-6~5×10-3 M。制得的修饰电极对双氧水的催化还原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和灵敏度高等优点。
焦颖芝李燕林嫒璟陈慧芬杨海峰文颖
关键词:电化学沉积钯纳米粒子碳纳米管过氧化氢电催化还原
氯过氧化物酶修饰电极催化氧化肉桂醇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将氯过氧化物酶(Chloroperoxidase,CPO)与双十二烷基溴化铵(DDAB)形成的类生物膜滴涂到Nafion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再滴涂壳聚糖制得Chi/CPO-DDAB/Nafion/GC修饰电极。循环伏安曲线上可以观察到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电流峰,表明CPO与电极之间发生了直接的电子传递。该修饰电极可有效地催化O2还原为H2O2,产生的H2O2作为氧源与电极上的CPO结合进一步催化氧化肉桂醇,产物经气质联用色谱、以及红外光谱测试鉴定为肉桂醛,总的肉桂醛转化量达到80500mol/mol CPO,为高效专一获得末端醛提供了一种绿色合成方法。此外,还讨论了壳聚糖对提高修饰电极稳定性的作用。
田海涛王珂李琳陆中庆吴霞琴
关键词:氯过氧化物酶修饰电极肉桂醇肉桂醛壳聚糖
氯过氧化物酶修饰电极用于岩白菜素的电催化氯化被引量:1
2013年
将氯过氧化物酶(CPO)与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混合后滴涂于玻碳(GC)电极表面,制得CPO-DDAB/GC修饰电极.循环伏安结果显示,固定在电极表面的CPO可与电极之间发生直接的电子传递作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反应产物进行表征,结果显示,以该CPO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在氧气饱和的氯化钾-岩白菜素溶液中,利用CPO催化氧还原生成的过氧化氢可进一步驱动CPO对岩白菜素的催化氯化反应.经估算总转化数(TTN)达到13600,即1 mol CPO可催化13600 mol岩白菜素.
王珂吴霞琴李琳田海涛陆中庆
关键词:氯过氧化物酶修饰电极岩白菜素电催化氯化
肾上腺素的SERS光谱定量分析
采用银溶胶作为SERS基底,对肾上腺素的SERS光谱量测条件进行了探索与优化。由于在SERS光谱量测中,不恰当的量测条件易造成肾上腺素分子因光照而产生碳化,表现为在1 100~1 600 cm范围内会出现较强的碳化峰背景...
邸佳佳黄健华杨森汪佳俐曹晓卫
关键词:肾上腺素金属络合物银溶胶SERS光谱
文献传递
钇三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2013年
以YCl3.6H2O、2,6-吡啶二羧酸(PDA)和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为原料,制备了钇的三元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Na[Y(TTA)2(PDA)].3H2O(反应时间为1 h)和Na2[Y(TTA)3(PDA)].3H2O(反应时间为0.5 h)。抗菌实验表明,Na[Y(TTA)2(PDA)].3H2O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约为14,12 mm,Na2[Y(TTA)3(PDA)].3H2O分别约为16,14 mm,说明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较好。
李强程宁宁徐莹豪陈小轲许东芳储联峰
关键词:钇配合物抗菌
多巴胺在银溶胶体系中的SERS光谱表征与振动分析
采用银溶胶作为基底对多巴胺进行了SERS光谱表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密度泛函理论,以B3LYP/6-31++G(d,p)为基组计算了多巴胺在气相中的拉曼光谱,进一步结合势能分布计算对分子振动频率进行了归属。以此为基础,对多巴...
黄健华邸佳佳杨森李欣然曹晓卫
关键词:多巴胺银溶胶SERS分子吸附
文献传递
两层CPO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电化学方法制备聚L-赖氨酸膜(PLL)修饰的玻碳电极上固定氯过氧化物酶,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修饰一层和两层的CPO修饰电极上均观察到CPO直接可逆的电子传递,其中,修饰两层CPO的电极(CPO/PLL)2/GC的氧化还原峰电流较为明显;氧气饱和的缓冲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显示,(CPO/PLL)2/GC电极上氧的还原峰电流显著增大,且还原峰电位相对于修饰一层CPO的电极正移了150 mV,表明修饰两层CPO的电极对氧还原具有更好的电催化效应.(CPO/PLL)2/GC修饰电极应用于原位产生过氧化氢催化苯甲硫醚的反应,得到了目标产物苯甲亚砜,产物的量随电解催化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实验结果为开发环保、绿色的生物酶催化有机合成反应提供了新思路.
陈静赵雯田海涛王珂李琳吴霞琴
关键词:氯过氧化物酶修饰电极循环伏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