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7141O6)
- 作品数:6 被引量:51H指数:6
- 相关作者:杨文俊孟震更多>>
- 相关机构:长江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更多>>
- 泥沙颗粒水下休止角与内摩擦角差异化初步探索被引量:10
- 2012年
- 根据目前的泥沙起动及水下休止角的相关研究,得出滑动起动与滚动起动模型的矛盾,进而对泥沙界广泛认同的泥沙颗粒水下休止角在数值上等于泥沙颗粒水下内摩擦角提出质疑。本文分别进行了泥沙颗粒水下休止角与内摩擦角的物理试验。试验表明:作为散粒体,泥沙颗粒的水下休止角在数值上小于泥沙颗粒水下内摩擦角。
- 孟震杨文俊
- 关键词:泥沙起动内摩擦角
- 基于三维泥沙颗粒相对隐蔽度的底坡上散体沙起动初步研究被引量:20
- 2011年
- 以三维泥沙颗粒相对隐蔽度为基础,推导了以颗粒隐蔽度和床面坡度为参数的散体沙起动流速公式,证明了宽级配散体非均匀沙的起动特性,论证了一系列诸如"完全隐蔽"、"极限跳跃"、"临界暴露"等概念的物理意义,分析了紊流粗糙区Shields带状曲线的成因,最后建立了底坡上散体均匀沙起动条件不同起动标准下对应的数值关系,并进行了讨论。
- 孟震杨文俊
- 关键词:底坡起动单调性起动条件
- 泥沙颗粒相对隐蔽度在散体沙起动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1年
- 运用泥沙隐蔽度的研究成果,结合泥沙起动的滚动模型,导出了以隐蔽度为参数的泥沙近底作用起动流速公式。通过对该式分别进行的极限分析和单调性分析,论述了散体沙起动的几个物理现象,论证了宽级配非均匀沙的起动特性。经过对泥沙颗粒隐蔽度分布特性及泥沙起动标准的分析,建立了泥沙颗粒隐蔽度与无因次起动切应力之间的数值关系。最后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验证了本文公式的适用性。
- 孟震杨文俊
- 关键词:起动单调性起动条件
- 基于三维泥沙颗粒相对隐蔽度的岸坡上散体均匀沙起动条件初步探讨被引量:8
- 2012年
- 人们往往利用滑动起动模型来解决岸坡上的泥沙起动问题,而采用滚动模型来研究泥沙起动的成果却不多见,主要原因是坡面上泥沙颗粒的转动支点难以确立。为此,本文提出了对"虚拟力矩"的设想,运用三维泥沙颗粒相对隐蔽度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岸坡上散体均匀沙的滚动模型,推求了对应的近底作用起动流速公式。最后建立了无因次起动切应力与三维泥沙颗粒相对隐蔽度在不同起动标准下对应的数值关系,并进行了讨论。
- 孟震杨文俊
- 关键词:岸坡起动条件
- 基于三维泥沙颗粒的相对隐蔽度初步分析被引量:21
- 2011年
- 绝对隐蔽度和相对隐蔽度是泥沙颗粒隐蔽度研究中的两大派别,为理论分析方便,人们往往把泥沙概化为二维"圆饼"来研究对应的颗粒隐蔽度。本文以韩其为建立的相对隐蔽度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三维泥沙颗粒相对隐蔽度的概念,给出了其在统计意义上的计算式,最后对该式的物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 孟震杨文俊
- 关键词:非均匀沙
- 基于二维泥沙颗粒的相对隐蔽度初步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绝对隐蔽度和相对隐蔽度是泥沙颗粒隐蔽度研究中的2大派别。针对韩其为定义的二维泥沙颗粒相对隐蔽度,给出了统计意义上的宽级配非均匀沙颗粒相对隐蔽度的计算式,对该式的物理意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基于泥沙相对隐蔽度的宽级配非均匀沙中"大颗粒"、"小颗粒"、"中等颗粒"的概念。
- 孟震杨文俊
- 关键词:均匀分布均匀沙非均匀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