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905010-15)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3
相关作者:郭远明孙秀梅尤炬炬刘琴顾捷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泥蚶
  • 2篇缢蛏
  • 2篇海洋贝类
  • 2篇贝类
  • 1篇毒性
  • 1篇多环芳烃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法
  • 1篇荧光检测
  • 1篇荧光检测法
  • 1篇色谱
  • 1篇生物富集
  • 1篇水产
  • 1篇水产品
  • 1篇水体
  • 1篇相色谱
  • 1篇急性毒性
  • 1篇脊尾

机构

  • 4篇浙江省海洋水...

作者

  • 4篇郭远明
  • 3篇孙秀梅
  • 2篇刘士忠
  • 2篇顾捷
  • 2篇刘琴
  • 2篇尤炬炬
  • 1篇李铁军
  • 1篇喻亮
  • 1篇张玉荣
  • 1篇陈雪昌
  • 1篇梅光明
  • 1篇薛彬
  • 1篇丁跃平

传媒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广州化工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苯酚和苯胺对脊尾白虾的毒性及安全评价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研究了苯酚和苯胺对脊尾白虾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苯酚和苯胺对脊尾白虾的96hL C50分别为0.047mg/L和0.057mg/L,95%置信区间分别为0.022—0.12mg/L和0.02~0.11mg/L,苯酚和苯胺对脊尾白虾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0047mg/L和0.00057mg/L。苯酚和苯胺对脊尾白虾的毒性均为高毒。
李铁军郭远明薛彬张玉荣喻亮丁跃平
关键词:苯酚苯胺脊尾白虾急性毒性半致死浓度
4种海洋贝类对水体中Pb的富集规律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研究泥蚶、菲律宾蛤、缢蛏和单齿螺等海洋贝类对海水中Pb的富集规律,本文在设置Pb质量浓度分别为0.001 0,0.003 5,0.006 0,0.011 0,0.026 0和0.051 0mg/L 6个试验组中,采用半静水法进行泥蚶、菲律宾蛤、缢蛏和单齿螺对海水中Pb的富集试验,分别在0,1,3,5,10,15,20,25和30d时取出部分贝类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Pb含量,并探讨了贝类对Pb的富集机制,比较了不同贝类对Pb的富集能力。实验结果表明:4种贝类均表现出了对Pb有一定的富集效应。水体中Pb质量浓度达到0.003 5mg/L时,泥蚶对Pb富集明显;水体中Pb质量浓度达到0.006 0mg/L时,菲律宾蛤对Pb富集明显。水体中Pb质量浓度达到0.011 0mg/L时,缢蛏和单齿螺对Pb富集明显。总体上,贝类体内重金属含量随着水体中Pb质量浓度和富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Pb质量浓度低于0.051mg/L的所有试验组中,时间越长,贝类体内富集的Pb含量越高,但在3d左右时,贝类体内富集的Pb含量却出现低值。
郭远明刘琴顾捷尤炬炬刘士忠孙秀梅
关键词:泥蚶缢蛏生物富集PB
4种海洋贝类对海水中铜(Cu)的富集能力被引量:10
2012年
为研究4种海洋贝类(泥蚶、菲律宾蛤仔、缢蛏、单齿螺)对海水中铜(Cu)的富集效应。设置Cu浓度分别为0.015、0.020、0.025、0.035、0.065和0.115 mg/L 6个试验组,采用半静水法进行泥蚶、菲律宾蛤仔、缢蛏、单齿螺对海水中Cu的富集试验,分别在0、1、3、5、10、15、20、25、30 d取出部分贝类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Cu含量。结果表明:4种贝类均对Cu表现出了一定的富集效应,单壳类对Cu的富集效应明显大于双壳类。水体中Cu浓度达到0.035 mg/L时,泥蚶和单齿螺对Cu的富集效应明显。水体中Cu浓度达到0.025 mg/L时,菲律宾蛤仔和缢蛏对Cu富集明显。贝类体内Cu含量总体上随水体中Cu含量增加而增加,但当水体中Cu浓度在某个浓度点时,贝类体内的Cu含量反而有个低点。这一低点对于泥蚶为0.025 mg/L、对于菲律宾蛤仔和单齿螺为0.035 mg/L,缢蛏并不明显。贝类体内Cu含量总体上随富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3~5 d时,贝类体内Cu含量明显降低,在5~10 d后Cu含量又继续增加。同时,实验还进一步探讨了贝类对重金属的富集机制,比较了不同贝类对重金的富集能力。
郭远明刘琴顾捷尤炬炬孙秀梅刘士忠
关键词:泥蚶菲律宾蛤仔缢蛏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水产品中15种多环芳烃被引量:15
2012年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15种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方法。通过液相色谱柱、荧光激发和发射波长等条件的优化,实现了15种多环芳烃组分基线完全分离和荧光高灵敏度检测。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检测的15种多环芳烃中萘、苊和芴的检出限为0.5μg·kg-1,苯并[b]荧蒽、二苯并[a,h]蒽和苯并[g,h,i]苝的检出限为2.0μg·kg-1,其余化合物的检出限为1.0μg·kg-1;在检测的15种多环芳烃中,菲、蒽、芘、苯并[a]蒽、崫、苯并[a]芘、茚并[1,2,3-cd]芘在0.001~0.500 mg·L-1质量浓度范围,其余化合物在0.002~1.000 mg·L-1质量浓度范围,呈良好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2>0.995;样品加标水平分别为2.0μg·kg-1、10.0μg·kg-1和100.0μg·kg-1时回收率为71.1%~98.4%,相对标准偏差(RSD)<10%。该检测方法重现性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满足分析要求。
孙秀梅梅光明陈雪昌郭远明陈朋
关键词:多环芳烃水产品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