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1402)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2
相关作者:王红军孟晶李艳庞静刘备更多>>
相关机构:徐州医学院徐州医科大学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肌
  • 3篇镇痛
  • 3篇细胞
  • 3篇大鼠心肌
  • 2篇心肌细胞
  • 2篇异氟烷
  • 2篇神经病
  • 2篇神经病理
  • 2篇神经病理性
  • 2篇神经病理性疼...
  • 2篇疼痛
  • 2篇咪达唑仑
  • 2篇麻醉
  • 2篇肌细胞
  • 2篇激素
  • 2篇激素类
  • 2篇脊髓水平
  • 2篇氟烷
  • 2篇病理
  • 2篇病理性

机构

  • 7篇徐州医学院
  • 2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连云港市第二...
  • 1篇徐州市第一人...
  • 1篇江苏省麻醉学...

作者

  • 7篇王红军
  • 4篇孟晶
  • 2篇张励才
  • 2篇李莉
  • 2篇王雷
  • 2篇孙飞
  • 2篇廖艺聪
  • 2篇惠洪亮
  • 2篇刘功俭
  • 2篇张洋
  • 2篇王存金
  • 2篇赵冰雪
  • 2篇谈艳雯
  • 2篇刘备
  • 2篇庞君
  • 2篇庞静
  • 2篇曹俊平
  • 2篇李艳
  • 1篇焦皓
  • 1篇宋歌

传媒

  • 2篇中国疼痛医学...
  • 2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江苏医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咪达唑仑对异氟烷小鼠镇痛、催眠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对异氟烷镇痛、催眠作用的影响。方法用热板法和扭体法建立镇痛模型,观察咪达唑仑对异氟烷镇痛作用的影响,用翻正反射法观察咪达唑仑对异氟烷催眠作用的影响。结果热板法和扭体法实验结果表明:单片用咪达唑仑对小鼠无镇痛作用,单用异氟烷可提高小鼠的痛阈,两药合用时咪达唑仑可增强异氟烷的镇痛作用(P〈0.01)。在催眠实验中,单用咪达唑仑对小鼠无催眠作用,异氟烷可以使部分小鼠入睡,两药合用时小鼠全部入睡并日.睡眠时间延长(P〈O.01)。结论咪达唑仑可明显增强异氟烷的镇痛、催眠效应。
王雷孙飞李艳刘备庞静赵冰雪谈艳雯惠洪亮廖艺聪王红军孟晶
关键词:咪达唑仑异氟烷镇痛催眠麻醉
舒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2只大鼠随机均分为七组:假手术组(S组),I-R组,依托咪酯20mg/kg预处理组(M组),舒芬太尼中、高剂量组(SFA1组舒芬太尼2μg/kg预处理、SFA2组舒芬太尼10μg/kg预处理),舒芬太尼中、高剂量复合依托咪酯组(SFMB1组、SFMB2组)。除S组外,其余六组均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法制备心肌I-R损伤模型。于实验结束时处死大鼠,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浓度,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S组比较,I-R组SOD活性降低、MDA浓度升高(P<0.05);与I-R组比较,M、SFA1、SFA2、SFMB1及SFMB2组SOD活性升高、MDA浓度降低(P<0.05);与SFA1组比较,SFA2组SOD活性升高、MDA浓度降低(P<0.05);与M组比较,SFMB1组MDA浓度降低(P<0.05);SFA1和SFMB1组间、SFA2和SFMB2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和依托咪酯分别预处理均可减轻大鼠心肌I-R损伤,但两者复合处理时心肌保护作用并未增加。
周婷尤纱纱李旋张勇吕常青王红军
关键词:舒芬太尼依托咪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钙黏蛋白在突触发育和突触可塑性调节中的作用
2014年
背景 钙黏蛋白(cadherin)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最初被认为是一种钙离子依赖性的细胞黏附分子,主要参与调节细胞黏附、促进细胞增殖、维持细胞极性等过程.近几年对cadherin调节突触发育和突触可塑性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目的 围绕cadherin在突触发育和突触可塑性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简要作一综述,旨在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内容 Cadherin的概述,cadherin在突触发育和突触可塑性调节中的作用以及相关分子机制,cadherin与神经疾病. 趋向 随着cadherin在调节突触发育和突触可塑性过程中的研究不断深入,cadherin将成为治疗神经疾病的一个新型的靶点.
王存金庞君宋歌李莉曹俊平张励才王红军
关键词:钙黏蛋白突触发育突触可塑性
雌激素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心肌损伤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2014年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双侧卵巢切除及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损伤模型,研究雌激素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损伤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50只雌性SD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和假手术后分为5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ham组);双侧卵巢切除组(OVX组);心肌损伤组(OVX+ISO+Vehi组),雌激素4μg·kg-1·d-1治疗组(OVX+ISO+E2a组),雌激素40μg·kg-1·d-1治疗组(OVX+ISO+E2b组)。分别测量大鼠大体指标,颈总动脉置管监测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分离培养单个心肌细胞观察形态与收缩功能改变,以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蛋白的表达。结果异丙肾上腺素明显降低心肌功能,增加心肌细胞肥大与凋亡,降低单个心肌细胞收缩功能(P<0.05)。高剂量雌激素(40μg·kg-1·d-1)替代治疗显著改善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心肌损伤与心肌功能下降(P<0.05),并通过增加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蛋白表达与Caspase-3的激活,降低心肌细胞肥大与凋亡(P<0.05)。而低剂量雌激素(4μg·kg-1·d-1)只表现出轻度抗异丙肾上腺素心肌损伤的作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宜剂量的雌激素替代治疗通过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提高心肌细胞收缩功能,从而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张洋武煜王红军孟晶刘功俭
关键词:雌激素类异丙肾上腺素心肌损伤凋亡
N-乙酰天冬氨酰谷氨酸肽酶抑制剂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水平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表达的影响
2014年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N-乙酰天冬氨酰谷氨酸(N-acetylaspartylglutamate,NAAG)肽酶抑制剂(2-PMPA)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脊髓水平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鞘内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ham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组(CCI组)和2-PMPA治疗组(2-PMPA组).sham组只暴露坐骨神经,但不结扎,术后鞘内注射生理盐水;CCI组坐骨神经结扎后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PMPA组坐骨神经结扎后鞘内注射2-PMPA 100 μg.所有组每次给药剂量均为10μl,每日1次,连续7d.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d时,以热缩足潜伏期(TWL)和机械缩足阈值(MWT)测定大鼠痛阈,然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水平TRPV1的表达.结果:三组大鼠术后7dTWL和MWr值分别为(17.8±1.1)、(5.5±1.0)、(12.0±1.4)s和(13.1±1.2)、(4.3±0.9)、(10.5±1.0)g.与sham组比较,CCI组术后7d时TWL和MWT值均降低,脊髓TRPV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I组比较,2-PMPA组术后7d时TWL和MWT值均升高,脊髓TRPV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注射NAAG肽酶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水平TRPV1的表达有关.
李莉张苏明王存金庞君曹俊平张励才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
5种静脉麻醉药对成年大鼠心肌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比较静脉麻醉药对单个心肌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氯胺酮、依托咪酯、羟丁酸钠、硫喷妥钠、异丙酚5种麻醉药对成年大鼠进行麻醉,分离大鼠心肌细胞观察心肌细胞存活率和单个心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结果 硫喷妥钠、异丙酚麻醉对成年大鼠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及收缩功能均有抑制作用,而异丙酚较明显.结论 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对成年大鼠心肌细胞抑制作用显著.
张洋焦皓王红军孟晶刘功俭
关键词:静脉麻醉药心肌细胞成年大鼠
氟比洛芬酯预先给药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镇痛和胃肠激素的影响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预先给药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镇痛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肺癌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前15 min预先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对照组相同时间予以等容量脂肪乳5 ml。术毕两组即刻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采用芬太尼1.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持续镇痛至术后48 h。记录两组出手术室时(T2)、术后6 h(T3)、术后12 h(T4)及术后24 h(T5)的疼痛和镇静评分。比较两组入手术室(T0)、术毕时(T1)、术后12 h(T4)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静息和运动状态VAS评分在不同时间、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 <0.05)。镇静评分在不同时间、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无差异(P >0.05)。TNF-α、IL-6、GAS、MTL在不同时间、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 <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对照组减少(P <0.05);两组头晕、嗜睡、面部潮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麻醉诱导前预先予以氟比洛芬酯可提高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对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及胃肠功能改善具有一定价值,同时能降低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黎翠胡翠纹张军龙王红军
关键词:胸腔镜胃肠激素类
咪达唑仑对异氟烷小鼠的镇痛、催眠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异氟烷(Isoflurane,Iso)是临床常用吸入麻醉药。有研究发现,GHB受体、神经元烟碱受体与吸入麻醉药的催眠作用有关,而NMDA、GlyR及AMPA与其镇痛作用有关,但是GABA受体与吸入麻醉药的镇痛作用的关系还不明确。
王雷孙飞李艳刘备庞静赵冰雪谈艳雯惠洪亮廖艺聪王红军孟晶
关键词:咪达唑仑异氟烷镇痛催眠小鼠
鞘内注射GDNF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水平p-Shc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水平p-Shc的表达变化及鞘内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1: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和CCI组。CCI组又分为术后1 d组(D1组)、3 d组(D3组)、7 d组(D7组)和14 d组(D14组),分别于术后1、3、7、14 d测定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 latency,TWL)和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后处死并取其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Shc/p-Shc蛋白表达情况。实验2:雄性SD大鼠分为sham组、D14组、D14+PBS组、D14+GDNF组。与实验1相同的时间点测定TWL和MWT,并于第14 d处死并取其L4~5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hc/p-Shc的表达变化。结果:与sham组相比,CCI组大鼠TWL和MWT明显降低(P〈0.01);与D14组和D14+PBS组相比,D14+GDNF组大鼠TWL和MWT明显升高(P〈0.01)。CCI组脊髓背角内p-Shc表达水平于术后3 d开始升高(P〈0.05),一直持续到术后14 d(P〈0.01);D14+GDNF组p-Shc表达水平较D14组和D14+PBS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大鼠脊髓背角内接头蛋白Shc可能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鞘内注射GDNF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能与降低脊髓背角Shc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高园园王红军
关键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病理性疼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