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200710)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200710)

作品数:2 被引量:128H指数:2
相关作者:胡建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篇动词
  • 1篇信息结构
  • 1篇语法
  • 1篇题元
  • 1篇现代汉语
  • 1篇论元
  • 1篇接口
  • 1篇句法
  • 1篇及物动词
  • 1篇汉语
  • 1篇宾语
  • 1篇不及物
  • 1篇不及物动词
  • 1篇词序

机构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2篇胡建华

传媒

  • 2篇中国语文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论元的分布与选择--语法中的显著性和局部性被引量:63
2010年
汉语句法成分表现出无选择性。最近的一些研究认为这种无选择性来自轻动词(如Lin,2001),而本文认为这种无选择性与汉语是无格语言有关。汉语没有定式与不定式之分,也没有时态投射,自然也就没有格,因为格与时态投射关联。由于汉语没有格,题元的指派就不是一个纯句法操作。本文认为汉语句法成分的选择取决于本文提出的题元允准和题元连接解读条件。在本文的分析中,题元允准是一种局部运算,而题元连接解读涉及局部性与显著性之间的交互作用。在Hu(2002)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局部性与显著性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决定汉语语序以及论元选择和解读的关键。
胡建华
关键词:题元论元词序
现代汉语不及物动词的论元和宾语——从抽象动词“有”到句法—信息结构接口被引量:71
2008年
本文讨论"王冕死了父亲"这类句式的生成方式,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在现代汉语中为什么有的不及物动词可以让其唯一论元居于动词之后,而有的不可以。本文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着手,一是动词移位,二是句法与信息结构的接口。本文在Huang(1987、1989、1990)和Wang(1965)的基础上首先论证汉语中抽象动词"有"的存在,然后指出抽象的"有"既可以实现为词汇动词,又可以实现为体貌标记。当它作为体貌成分存在时,它所处的位置是vP之内,而词汇动词只能通过vP内的动词移位来获得这一体貌标记。在对vP内动词移位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最后从句法与信息结构的接口要求上对相关句式的合法或不合法的情况做了进一步分析,指出句法向信息结构输出的成分要满足信息结构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分拣的基本要求。
胡建华
关键词:不及物动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