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4BAB213020)

作品数:14 被引量:75H指数:5
相关作者:向速林聂发辉刘占孟李娟花刘荣荣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交通大学南昌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径流
  • 5篇氮磷
  • 4篇污染
  • 3篇地表径流
  • 3篇鄱阳湖
  • 3篇降雨径流
  • 3篇
  • 2篇氮磷流失
  • 2篇氮磷污染
  • 2篇渗滤
  • 2篇生物处理
  • 2篇湿地
  • 2篇湿地土壤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地利用类型
  • 2篇土壤
  • 2篇磷流失
  • 2篇磷污染
  • 2篇沉积物
  • 2篇处理技术

机构

  • 14篇华东交通大学
  • 7篇南昌大学

作者

  • 8篇向速林
  • 7篇聂发辉
  • 6篇刘占孟
  • 3篇李娟花
  • 2篇刘荣荣
  • 2篇李文婷
  • 1篇吴代赦
  • 1篇鲁秀国
  • 1篇王全金
  • 1篇周永新

传媒

  • 3篇生态科学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人民长江
  • 1篇现代化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华东交通大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赣江下游水稻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在赣江下游蒋巷镇水稻田示范基地设置径流监测点,研究常规施肥条件下水稻田生态系统地表径流中氮、磷养分的流失情况。结果表明,在连续多次监测期内,自然降雨条件下常规施肥水稻田地表径流中总氮、总磷平均含量为3.09、0.29 mg/L,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存在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可溶性无机氮是水稻田地表径流中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尤其以硝酸盐形态的氮流失更显著;溶解态正磷酸盐是该区域水稻田土壤中磷流失的主要形态。地表径流中氮、磷的流失与降雨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见,施肥条件和降雨量是影响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主要因素,针对赣江下游稻田氮、磷流失的特点需制定相应的氮、磷流失的防治措施。
向速林王逢武陶术平王全金
关键词:水稻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
小型浅水湖泊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及其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3
2019年
以孔目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应用七步连续提取法测定其中的不同形态磷,探讨了该湖泊沉积物中各赋存形态磷的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湖泊遭受的磷内源负荷比较大,磷污染严重;沉积物中TP含量在2338.63-2954.98mg·kg^(-1),平均为2671.37mg·kg^(-1);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Fe-P>De-P>Ca-P>OP>Al-P>Oc-P>Ex-P,分别占TP的53.9%、28.7%、8.8%、6.2%、1.2%、0.9%、0.3%;生物有效磷含量为1583.59 mg·kg^(-1),占TP的59.28%;沉积物中TP与Fe-P极显著相关,Oc-P与Ca-P和OP与Ca-P均相关,而TP与Ex-P、Al-P、Ca-P和OP相关性较差,说明沉积物中TP含量主要来自于Fe-P。这一研究结果为揭示小型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提供了数据及理论支撑。
向速林李松贵张旭付成钢吴蓓
关键词:磷形态沉积物
鄱阳湖沉积物和水界面磷的交换通量被引量:14
2017年
采用扩散模型法与实验培养法对鄱阳湖沉积物和水界面间可溶性总磷和可溶性磷酸盐的界面交换过程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利用2种方法得到鄱阳湖各站点可溶性总磷和可溶性磷酸盐在沉积物与水界面间的交换方向不完全相同,大部分站点沉积物是磷的源,其中,利用扩散模型法估算的可溶性总磷和可溶性磷酸盐平均扩散通量分别为0.052和0.047 mg/(m^2·d),而实验培养法测得可溶性总磷和可溶性磷酸盐的平均交换通量则分别为0.25和0.24 mg/(m^2·d),且各站点利用扩散模型法测得磷的交换通量均小于实验培养法的计算结果.此外,上覆水溶解氧浓度及水体温度对可溶性总磷和可溶性磷酸盐的交换过程均具有一定的影响,表现为温度越高,溶解氧浓度越小,可溶性总磷和可溶性磷酸盐的交换越强烈.
向速林陶术平吴代赦
关键词:鄱阳湖交换通量
赣江尾闾区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估算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研究农业非点源污染对鄱阳湖水质的影响,选择鄱阳湖尾闾区典型的粮田和菜地作为研究区,通过室内分析和现场监测相结合,利用SCS模型估算了赣江下游尾闾区次降雨径流量及氮、磷输出负荷。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湿润情况及土地利用类型对降雨径流量均有一定的影响,在土壤干旱与湿润情况下,菜地的径流量均小于粮田的径流量;在土壤为湿润状况下,氮、磷输出负荷明显高于干旱土壤的输出负荷,而且菜地中不同形态的氮、磷输出负荷均略高于粮田的中氮、磷输出负荷。
向速林
关键词:降雨径流土地利用类型SCS模型
赣江流域农田地表径流氮磷迁移与流失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为了解在次降雨径流条件下不同类型农田地表径流中氮磷的迁移与流失特征,基于次降雨径流试验数据,探讨了赣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地表径流氮磷迁移规律与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氮流失的主要形态为硝态氮,磷流失的主要形态为磷酸盐;次降雨径流过程中总氮、硝态氮与铵态氮流失质量浓度呈先增大后逐步降低的趋势,而总磷与磷酸盐流失质量浓度变化相对平稳,且流失质量浓度相对较低。农田沟渠系统对总氮的截留率约为50.0%,对铵态氮的截留率约为47.5%,而对硝态氮的截留率则达到51.5%,而对总磷与磷酸盐的截留率分别约为53.0%与36.6%,说明农田沟渠系统在降雨条件下对径流中的氮、磷具有较高的截留作用,反映了农田沟渠径流中不同形态氮磷的截留可能与沟渠系统中的杂草等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以及沟渠底部土壤的特性有关。此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地表径流中氮磷的流失具有一定的影响,表现为两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的降雨径流中氮、磷流失的平均质量浓度具有一定差异,两种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中不同形态氮、磷流失量的大小顺序为菜地>水田。研究表明,赣江流域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地表径流中氮磷流失量具有一定的影响,需针对赣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制定相应的氮、磷流失的防治措施。
向速林
关键词:赣江流域地表径流
生态浅层渗滤系统对径流中污染物削减的生物学机制被引量:1
2013年
根据鄱阳湖流域土壤层的特点,设计与其土壤层结构相适应的生态浅层渗滤中试系统,通过对模拟降雨前后装置内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呼吸作用强度以及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强度的测定,初步研究了生态浅层渗滤系统对径流污染物的生物学净化机制。结果表明:(1)模拟降雨(进水)前后渗滤系统土壤中氮没有出现明显累积,表层土壤总磷含量增加明显,磷在土壤中有一定的积累,径流中污染物的去除是生物与非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2)模拟降雨后不同土层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呼吸作用强度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微生物降解是渗滤系统去除径流中有机污染物的重要机制。
聂发辉李文婷李娟花刘占孟
关键词:雨水径流渗滤系统
矿化垃圾对渗滤液的吸附试验及其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应用矿化垃圾吸附处理实际渗滤液中的COD和氨氮,分别研究了粒径、投加量、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在最佳吸附条件下对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反应360min时,COD吸附达到平衡,去除率达到69.01%,单位吸附量为87.91mg/g;反应510min时,氨氮吸附达到平衡,去除率达到71.45%,单位吸附量为16.86mg/g,这表明用矿化垃圾作为吸附剂吸附垃圾渗滤液中的COD和氨氮是可行的;用COD和氨氮动力学数据拟合吸附过程,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
聂发辉李文婷鲁秀国刘占孟
关键词:矿化垃圾渗滤液COD氨氮吸附动力学
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处理技术及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4年
富营养化景观水体一直以来是国内外水处理的难题。针对这种水体修复效果差、藻类多、溶解氧低、氮磷含量高、透光性小等特点,从物化处理方法和生物处理两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这种类型水体的处理技术,根据各种方法的特点,分析了其优势和不足,提出了未来该类水体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实践中该类水体的治理提供参考。
聂发辉刘荣荣刘占孟
关键词: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处理
赣江下游典型蔬菜地地表径流的氮磷流失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在赣江下游代表性蔬菜地设置径流小区,研究常规施肥条件下蔬菜地生态系统地表径流中氮、磷的流失状况。结果表明,在连续多次监测期内,自然降雨条件下常规施肥蔬菜地地表径流总氮平均浓度为10.32 mg·L–1,总磷平均浓度为4.71 mg·L–1,硝态氮与溶解性正磷酸盐是该区域蔬菜地降雨径流中氮、磷的主要存在形态,故而地表径流流入至附近水体存在富营养化的风险。此外,蔬菜地降雨径流中氮、磷流失量与降雨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施肥和降雨量是影响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主要因素,针对赣江下游蔬菜地氮、磷流失特点需制定相应的氮、磷流失的防治措施。
向速林王逢武聂发辉
关键词:蔬菜地地表径流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降雨径流氮磷特征分析——以赣江下游地区为例被引量:5
2015年
为研究赣江下游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农业面源污染的特征,分析了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林地、蔬菜地、水田)的产流规律和降雨径流中氮、磷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地表径流产生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大小依次为林地、蔬菜地、水田;降雨径流中氮、磷的浓度在降雨初期较高,短暂升高后,开始出现显著下降趋势,具有明显的初期冲刷效应;蔬菜地降雨径流中氮、磷浓度最高,其次为水田,而林地最低。研究结果可为防治赣江下游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降雨径流中氮、磷流失提供参考依据。
向速林陶术平王逢武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降雨径流面源污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