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52001)

作品数:9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贾虎生刘旭光许并社杨永珍张爱琴更多>>
相关机构:太原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电化学
  • 3篇电化学性能
  • 3篇复合材料
  • 3篇复合材
  • 2篇性能研究
  • 2篇十一烯酸
  • 2篇
  • 1篇电沉积
  • 1篇电化学聚合
  • 1篇电容
  • 1篇电容器
  • 1篇电子学
  • 1篇多孔
  • 1篇多孔炭
  • 1篇氧化锌
  • 1篇异质结
  • 1篇英文
  • 1篇荧光
  • 1篇荧光粉
  • 1篇荧光性

机构

  • 8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中国科学院山...

作者

  • 5篇贾虎生
  • 4篇刘旭光
  • 3篇许并社
  • 3篇杨永珍
  • 2篇王淑花
  • 2篇张爱琴
  • 2篇刘金龙
  • 1篇王美蓉
  • 1篇刘健
  • 1篇宋静静
  • 1篇段菲菲
  • 1篇陈朝秋
  • 1篇覃勇
  • 1篇申倩倩
  • 1篇段菲菲
  • 1篇刘伟峰
  • 1篇李勇
  • 1篇李利平
  • 1篇段皓

传媒

  • 2篇新型炭材料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光学学报
  • 1篇材料导报
  • 1篇电子元件与材...
  • 1篇Journa...
  • 1篇中国材料进展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4篇2014
  • 3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铽-邻氨基苯甲酸-十一烯酸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能研究
2012年
用铽-邻氨基苯甲酸-十一烯酸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得到含铽(Ⅲ)稀土高分子。红外和紫外光谱研究表明,共聚物主要表现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吸收,同时也体现出配体的吸收;热重分析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表明,共聚物和高分子基质相比其热稳性提高;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共聚物的发光强度提高到配合物单体的11.53倍;回归分析预测表明,共聚物的发光强度均随配合物单体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未出现荧光猝灭现象。
贾虎生张爱琴段皓
关键词:高分子荧光性能浓度猝灭
CdS/TiO_2球棒结构异质结的合成及其光电化学性能研究
2014年
利用循环伏安电沉积法将CdS纳米颗粒沉积在TiO2纳米棒阵列上制备了CdS/TiO2复合薄膜,采用XRD、SEM和UV-Vis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紫外光预处理TiO2对复合薄膜的结构和光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TiO2薄膜为沿c轴择优取向的金红石单晶,CdS成功电沉积到TiO2纳米棒的顶部形成了CdS/TiO2球棒结构异质结,所制复合薄膜的光吸收边均扩展到了可见光区域。特别是对TiO2纳米棒阵列进行紫外线照射预处理后,复合薄膜中CdS的含量显著提高,其表现出更好的光电化学性能。
刘健申倩倩贾虎生
关键词:CDS电沉积光致亲水性
聚苯胺-炭微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英文)被引量:3
2016年
通过电化学沉积法制备得到聚苯胺/炭微球(PANI/CMS)复合电极材料,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对PANI/CMS复合材料进行形貌和结构表征。并采用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电化学阻抗谱及循环寿命测试等技术考察其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PANI均匀包覆于CMSs表面;在电流密度为1 A·g^(-1)时,复合材料的比电容达到206 F·g^(-1);PANI/CM S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说明PANI/CMS复合材料有望作为电极材料用于超级电容器。
刘伟峰杨永珍刘旭光许并社
关键词:炭微球聚苯胺电化学聚合超级电容器
SnO_2/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以纤维素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碳微球,通过添加金属Sn,制得SnO2/c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其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CV)及电化学阻抗(EIS)测试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SnO2/c复合材料表面存在羟基、羰基等多种含氧基团,同时复合材料中存在Sn-O键,锡在复合材料中以SnO2的形式存在;当碳化温度为280℃、反应时间为8h时,SnO2/c复合材料呈球状,粒径分布在4~6μm之间;与水热碳化后的产物对比,SnO2/c复合材料作为电极材料具有更优良的循环性能和电容特性,电子传递能力也有显著提高。
王美蓉刘金龙王淑花贾虎生
关键词:纤维素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
Ni/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2014年
以微晶纤维素为碳源,单质Ni为镍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了Ni/C复合材料,通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然后通过循环伏安测试(CV)和电化学交流阻抗(EIS)测试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Ni/C复合材料表面存在羟基、羧基等多种含氧基团,形貌呈类球状,粒径分布在1μm左右。当Ni的添加量为0.121g时,复合材料的比容量最大;当Ni的添加量为0.060g时复合材料的循环稳定性最好。
刘金龙王淑花贾虎生刘旭光
关键词:微晶纤维素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
绿光荧光粉铽-磺基水杨酸-十一烯酸的合成及发光机理被引量:4
2014年
实验合成了发光二极管(LED)用绿光荧光粉配合物Tb-磺基水杨酸(SSAH)十一烯酸(UA)。红外光谱表明配体与Tb成功发生配位;紫外光谱分析表明配合物的吸收主要来自配体的吸收;荧光光谱分析显示配合物在365nm的紫外光激发下,于543nm处发出强的特征绿光,这表明所合成的配合物可用于365nm波长紫外芯片的光致荧光粉;热重曲线可以看出配合物的起始分解温度在200℃附近,完全满足LED的工作温度;荧光寿命分析得出配合物的荧光寿命为1.413ms,量子效率ηs=42%;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出配体的单重态与三重态能级,并对配合物发光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
李利平张爱琴贾虎生许并社
关键词:光电子学荧光粉
碳微球表面包覆氧化锌的制备与表征
2012年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直径约370 nm的碳微球(CMSs);然后用浓HNO3和H2O2对其进行氧化修饰,使其表面接上羟基等含氧官能团;最后再与醋酸锌和三乙醇胺反应,在CMSs表面包覆ZnO层形成ZnO/CMSs复合物,在此过程中考察了醋酸锌和三乙醇胺物质的量比和反应时间对复合物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对各阶段产物进行了形貌和结构的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醋酸锌和三乙醇胺的物质的量比为1∶2,反应时间为2 h时,得到的ZnO/CMSs复合物外观形貌光滑,包覆均匀且不易脱落。
宋静静李勇杨永珍刘旭光许并社
关键词:复合材料碳微球氧化锌
多孔炭纳米球水相吸附四溴双酚A的性能被引量:1
2019年
以葡萄糖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多孔炭纳米球(PCNs)。以该多孔炭纳米球为吸附剂,研究其对水中四溴双酚A(TBBPA)的吸附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考察了PCNs的结构及形貌特征。水分散性实验表明,PCNs能在水中均匀分散,且经12h静置后可以自然沉降,有利于吸附后从溶液中分离。考察了吸附时间、温度、TBBPA浓度、溶液pH值以及盐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PCNs对TBBPA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吸附量达到10.91mg/g;吸附动力学过程可以用准二级速率方程描述,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方程拟合。溶液pH和盐度对吸附均有影响,中性环境有利于吸附的进行,PCNs是一种潜在的水处理材料。
段菲菲段菲菲陈朝秋陈朝秋杨永珍覃勇
关键词:四溴双酚A
Preparation and Self-assembly of Chitosan/Carbon Microsphere Composite
2012年
Carbon-based films were synthesized by self-assembly of chitosan-encapsulated carbon microsphere (CMS@CS) composite. First, carbon microspheres (CMSs) prepared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were modified by HNO3 and H2O2. Second, oxidized CMSs were modified by chitosan (CS). Finally, CMS@CS was self-assembled by vertical deposition, in which suspension concentration and deposition temperature on the quality of self-assembling film were investigated.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thermogravimetry, and Fourier transformation infrared spectrometry were employed to characterize th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the samp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MSs modified by CS had uniform particle size and good dispersion, CMS@CS was self-assembled into a dense film, the film thickened with increasing suspension concentration at fixed temperature, and more ordered film was obtained at 1 wt% of suspension concentration and 50 ℃. The ultraviolet-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a show that the absorbance of CMS@CS film grew steadily with increasing suspension concentration and that the CMSs with oxygen-containing groups have a good assembling performance to form composite films with CS.
杨永珍刘旭光
关键词:CHITOSANSELF-ASSEMBLY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