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2JAZ790014)

作品数:3 被引量:265H指数:3
相关作者:刘凤良陈秀山徐瑛吕志华高东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科委博士生论文资助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篇熊彼特主义
  • 1篇余值法
  • 1篇中国数据
  • 1篇索洛
  • 1篇索洛余值
  • 1篇索洛余值法
  • 1篇内生增长
  • 1篇内生增长理论
  • 1篇配套政策研究
  • 1篇主义
  • 1篇模拟运算
  • 1篇经济学
  • 1篇经济增长
  • 1篇基本动力
  • 1篇技术进步
  • 1篇计量经济
  • 1篇计量经济学
  • 1篇贡献率
  • 1篇《计量经济学...

机构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2篇刘凤良
  • 1篇高东明
  • 1篇徐瑛
  • 1篇陈秀山
  • 1篇吕志华

传媒

  • 1篇经济研究
  • 1篇管理世界
  • 1篇经济学动态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经济增长框架下的最优环境税及其配套政策研究——基于中国数据的模拟运算被引量:73
2009年
开征环境税已经成为我国环保政策的现实选择。本文通过在总量生产函数中引入环境的外部效应构建了一个考虑环境质量和环境税的内生增长模型。在本文的模型中,最优环境税是使均衡增长路径上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环境税,最优环境税的税率由刻画实际经济体特征的各参数内生决定。开征环境税的过程中必须使用配套政策以降低环境成本上升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开征环境税的基础上,提高居民环境偏好程度或环境边际再生能力的配套政策能同时起到改善环境质量、提高长期经济增长率和社会福利水平的作用;但单纯促进技术进步的配套政策不利于环境保护和长期经济增长,通过技术研发来提高企业对污染的"利用效率"具有动态无效率性。
刘凤良吕志华
关键词:经济增长
中国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度量与分解被引量:187
2006年
本文在分析索洛余值法缺陷的基础上,以新增长理论为理论背景,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将产业结构变动、资本空间集聚、人力资本积累等因素引入技术进步贡献率的计量模型,使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度量更接近真实的技术进步情况;进而利用新的技术进步贡献率计量方法重新测算了1987—2003年间中国的技术进步状况,发现中国技术进步贡献率已开始出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徐瑛陈秀山刘凤良子璇(校对)
关键词:技术进步索洛余值法
熊彼特主义增长理论的新进展被引量:5
2006年
阿洪(Aghion)和豪依特(Howitt)(以下简称为A&H)于1992年在《计量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开创性的论文——《一个创造性破坏的增长模型》。在这篇论文里,A&H全面地把熊彼特方法引人内生增长理论。继这篇重要论文之后,A&H在1998年又出版了增长理论中的一本里程碑式的教材——《内生增长理论》。在《内生增长理论》一书中,A&H进一步拓展了熊彼特方法在内生增长理论中的应用。正是由于A&H所开创的内生增长理论继承和发展了熊彼特早年关于创新方面的思想,因而增长文献中一般把以“提升产品质量的产业创新”作为经济长期增长基本动力的一类增长模型称之为“熊彼特主义内生增长理论”(以下简称为“熊彼特增长理论”)。本文将在上述文献的基础上,对熊彼特增长理论的最新进展做一初步的梳理。
高东明
关键词:内生增长理论主义《计量经济学》基本动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