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78150)

作品数:5 被引量:75H指数:4
相关作者:高孟潭温增平何少林谢俊举胡聿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3篇建筑科学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4篇地震
  • 3篇地震动
  • 2篇断层
  • 2篇汶川地震
  • 2篇近断层
  • 2篇侧移
  • 1篇地震反应
  • 1篇地震环境
  • 1篇地震记录
  • 1篇断层地震
  • 1篇型钢
  • 1篇易损性
  • 1篇易损性分析
  • 1篇软碰撞
  • 1篇上盘效应
  • 1篇设防
  • 1篇设防烈度
  • 1篇设防水准
  • 1篇水平向
  • 1篇速度脉冲

机构

  • 6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中国地震局兰...
  • 2篇北京建筑工程...

作者

  • 5篇温增平
  • 4篇高孟潭
  • 4篇谢俊举
  • 3篇何少林
  • 2篇李亚崎
  • 2篇韩淼
  • 2篇刘健兵
  • 1篇李小军
  • 1篇吕红山
  • 1篇袁美巧
  • 1篇胡聿贤
  • 1篇赵凤新
  • 1篇杜红凯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统一考虑地震环境和局部场地影响的建筑物易损性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地震环境和场地影响的钢筋混凝土房屋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将地震环境、局部场地和工程结构作为一个整体,以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方式考虑地震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详细考虑了随局部场地而变化的反应谱形状对结构地震反应及其破坏概率分布的影响.此外,还提出了另一种表述结构易损性的方式,以对应于不同超越概率地震危险水平的方式,提供结构地震破坏概率分布的信息.
温增平高孟潭赵凤新李小军吕红山何少林
关键词:地震环境易损性分析
地震设防水准对典型框架土建成本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本文对按不同地震设防烈度设计的6层典型框架结构,计算了在不同地震设防烈度下的土建成本。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设防烈度8度以下,如果将地震设防水准提高一个等级,相应的土建成本增加比例小于5.9%,而所增加的成本占房屋售价的比例小于0.3%。由此,在框架结构土建成本有较小增加的情况下,可获得地震设防水准1个等级的提高。换一个角度讲,在减少建筑面积很小的情况下,可获得房屋抗震设防水准1个等级的提高。
韩淼刘健兵高孟潭
关键词:设防烈度设防水准
U型钢板软碰撞限位实验隔震层位移回归分析
对采用 U 型钢板限位器的基础隔震软碰撞限位模型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对隔震层位移、预留距离、限位器刚度引进对应的无量纲参数隔震层位移比、预留距离比、限位刚度比,分析隔震层位移比与预留距离比、限位刚度比之间的关系,给出了隔震...
韩淼杜红凯刘健兵
关键词:基础隔震软碰撞
文献传递
考虑重力影响的侧移谱计算方法
<正>随着地震记录的不断积累,人们对地震动工程特性的认识逐渐加深。早在上世纪50年代,G.W.Housner将反应谱概念引入抗震设计。反应谱已成为描述地震动频谱特性及分析结构地震反应的重要手段。然而,1989年Loma ...
谢俊举温增平李亚崎
文献传递
2008年汶川地震近断层竖向与水平向地震动特征被引量:41
2010年
选取分布在北川映秀中央断裂两侧断层距120 km以内的40个强震动台站的记录,对汶川地震近断层地震动竖向和水平向加速度峰值、速度峰值、竖向和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及谱比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1)地震动加速度峰值有显著的上盘效应,经验衰减模型的结果表明,在距地表破裂3~60 km的范围内,龙门山发震断层上盘一侧竖向与水平向的加速度峰值要比衰减模型得到的平均值大30%~40%.上盘的加速度峰值残差大部分是正值,而断层下盘残差大部分为负;水平地震动的东西分量幅值总体要大于南北分量,东西分量衰减相对较慢.(2)地震动长周期成分较弱,加速度反应谱值随周期增大而迅速减小,在周期1.0 s时,即使在靠近中央断裂的最大加速度反应谱值也只有0.5 g;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谱比值(竖向/水平向)沿龙门山断层周围的分布,在较长周期(T=0.2 s,0.5 s,1.0 s)与短周期(T=0.05 s,0.1 s)有明显的不同.(3)近断层竖向地震动显著,地震动加速度峰值比在(竖向/水平向)可达1.4.在龙门山发震断层的上盘,地震动加速度峰值比整体上比下盘要大,竖向地震动尤为剧烈.部分近断层记录的地震动谱比值(竖向/水平向)在短周期(<0.1 s)甚至超过1.5,统计分析还表明谱比值在短周期段(<0.1 s)随断层距的增大而减小.
谢俊举温增平高孟潭胡聿贤何少林
关键词:地震动汶川地震上盘效应
2008年汶川地震近断层地震动的非平稳特征被引量:14
2011年
利用中国强震动台网获得的汶川地震近断层强震动数据,研究汶川地震近断层地震动的强度和频率的非平稳特征,并对其非平稳特征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研究表明近断层地震动强度和频率表现出很强的非平稳特性,这种非平稳特征主要受震源破裂机制、台站方位和局部场地条件的影响.破裂传播正向和反方向上地震动强度和频率的时间过程有显著的不同.在破裂正向上,地震动加速度记录表现为大幅值、短持时的强度过程,强度过程的持续时间为15 s左右,加速度时程的主要周期约为0.4 s,地震动速度时程有较明显的速度脉冲,脉冲周期可以达到8 s;在破裂的反方向上,地震动强度过程的时间跨度长达90 s,加速度记录的主要周期约为0.6 s,速度时程中没有明显的脉冲.小波功率谱的分析结果表明破裂正向上速度脉冲表现为在很小的时间尺度和频域内能量的集中,值得注意的是,观测到的速度脉冲的周期长达8 s,比Chi-Chi地震和Kobe地震中观测到的脉冲周期要长,这可能与汶川地震的震级相对较大有关.
谢俊举温增平高孟潭袁美巧何少林
关键词:地震动汶川地震非平稳近断层速度脉冲
考虑重力影响的侧移谱计算方法
2008年
随着地震记录的不断积累,人们对地震动工程特性的认识逐渐加深。早在上世纪50年代,G.W.Housner将反应谱概念引入抗震设计。反应谱已成为描述地震动频谱特性及分析结构地震反应的重要手段。然而,1989年Loma Prieta地震,1992年Landers地震,1994年Northridge地震,1995年Kobe地震,以及台湾集集地震的强震记录表明:近场强地震动时程中往往包含大幅值长周期的脉冲。
谢俊举温增平李亚崎
关键词:地震记录侧移结构地震反应强地震动台湾集集地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