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76096)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刘猛张娜罗尘丁蔡睿贤胡舜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功冷联供
  • 3篇氨水
  • 2篇分流比
  • 1篇引射
  • 1篇余热
  • 1篇余热利用
  • 1篇蒸汽
  • 1篇气轮机
  • 1篇燃气
  • 1篇燃气轮机
  • 1篇热力
  • 1篇热力性能
  • 1篇吸收式
  • 1篇轮机
  • 1篇进气
  • 1篇进气冷却
  • 1篇回热燃气轮机
  • 1篇回收
  • 1篇回收利用
  • 1篇[火用]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7篇张娜
  • 7篇刘猛
  • 3篇罗尘丁
  • 2篇胡舜锋
  • 2篇蔡睿贤
  • 1篇赵洪滨

传媒

  • 4篇工程热物理学...
  • 2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燃气轮机技术

年份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正逆耦合循环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本文综述了作者所在研究集体所进行的正逆耦合循环研究。通过对串联型、并联型正逆耦合循环的相关研究和(火用)平衡比较分析,归纳提出了正逆耦合循环系统集成原则,即:正、逆循环采用同种工质;物流、能流耦合并重;优化配置热源加热过程;调控氨水工质浓度;回收利用系统内能。遵循该原则提出的变浓度氨水工质正逆耦合循环体现了优良的性能。
刘猛张娜罗尘丁
氨水工质浓度可调型功冷联供循环被引量:4
2008年
本文提出一个新型氨水工质功冷联供循环,由氨水Rankine子循环和氨吸收式制冷子循环通过吸收、分离及换热过程耦合而成,可采用燃气轮机排烟等中低温热源驱动.通过设置分流、吸收式冷凝实现系统内氨水工质浓度变换,兼顾动力子循环加热蒸发和冷凝过程不同的浓度需求,达到改善换热过程匹配和提高透平作功能力的目的.计算表明,当透平进气温度为450℃时,循环热效率达25%~28%。(火用)效率达45%~53%;且存在最佳分流比使热效率及(火用)效率达到最佳.
张娜刘猛赵洪滨
关键词:分流比功冷联供
氨水功冷正逆耦合循环的经济性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本文对一氨水功冷正逆耦合循环进行了经济性分析,该循环采用分流吸收系统对关键流股浓度、流量进行调节,满足了不同热力过程的不同浓度需求,联产后系统热力性能大为改善。本文考察基础循环工况下联产系统总投资、产品成本和回收期,与同等规模分产系统进行对比。结论如下:发电量约700 kW、制冷量约200 kW时系统总投资700多万元,回收期约4.5年,经济性良好;相对分产系统,节能近20%,总成本降低约15%,充分显示出联产优越性。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电价对联产系统回收期的影响最大。
罗尘丁张娜刘猛
关键词:功冷联供
氨吸收式动力/制冷复合循环的敏感性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对氨水混合工质动力/制冷正逆耦合循环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该循环通过分流、精馏、吸收冷凝,满足了不同热力过程对工质氨浓度的不同需求。选取热效率η、火用效率ε等指标作为评价准则,当循环透平进汽参数为375℃/7000kPa时,η约为20%,ε约为40%。对循环重要参数分流比S、基本工质氨质量浓度X变化对热力性能、评价准则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讨论不同X下如何设置分流比S使循环能量利用更为合理。研究表明:综合考虑循环功冷联供性能、经济性能等因素,建议分流比S取0.4左右,基本工质氨质量浓度X取0.28-0.32。如需较大的冷输出,可适当加大S及X,但S过高(>0.8)循环热力性能会恶化。
罗尘丁张娜蔡睿贤刘猛
关键词:分流比热力性能
氨水工质功冷联供循环内中温中压能的回收被引量:1
2008年
本文提出两种采用引射器回收氨水工质功冷联供循环内的中温中压能量的改进方案,即通过回收热源能量将中温中压稀氨水工质加热至过热蒸汽状态后作为引射器工作工质分别用于:方案一,引射透平排汽以降低背压;方案二.引射蒸发器出口工质以降低蒸发压力。计算表明相同耗能下,相对于基础循环,方案一的净输出功提高0.9%、灿效率提高了0.8%;方案二的冷炯输出提高了11.1%,炯效率提高了0.7%,从而为有效回收系统内部能量提供了新的途径。
刘猛张娜胡舜锋
关键词:回收利用引射
回热燃气轮机余热利用进气冷却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本文研究了利用余热制冷进气冷却的回热燃气轮机系统,并对该系统性能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压比、流量比等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与常规回热循环比较,指出利用余热制冷来进气冷却的方式能使系统效率提高11%,是提高燃气轮机系统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
胡舜锋张娜刘猛
关键词:回热燃气轮机余热利用进气冷却
新型燃气-氨水蒸汽功冷联供联合循环被引量:9
2006年
基于能的梯级利用原理及氨水工质系统的能量利用特性,将产功与制冷有机结合,提出一种由燃气轮机循环和氨水工质功冷联供循环组成的新型燃气-氨水蒸汽功冷联供联合循环。在系统能量输入及主要参数相同的前提下,将新循环与由常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和氨吸收式制冷循环组成的功冷联供联合循环进行模拟计算比较,发现新循环的功、冷输出均有增加,热效率和火用效率分别相对提高了6.3%和1.9%。通过火用平衡分析,揭示了新循环的系统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加热、排烟过程火用损失的大幅减小,证明采用氨水作为底循环工质是将常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展为功冷联供循环,提高系统性能的有效措施。
刘猛张娜蔡睿贤
关键词:功冷联供[火用]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