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AGJW006)
-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郭小琴任晓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全球化进程中的对外援助理论探讨——功能、类型和定义被引量:2
- 2014年
- 本文旨在理论探讨对外援助的功能、类型和定义。回顾对外援助的历史,我们看到其内涵日益丰富,功能日益多样。本文把广义的对外援助分为人道主义援助、发展援助和地缘政治援助。一个简洁而准确的定义有助于廓清对外援助的研究范围和对象。本文认为,对外援助是一国对另一国作出的有目的的利益转让。
- 刘慧华
- 关键词:对外援助发展援助人道主义援助
- 对外援助的动因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对外援助的行为相似但背后的动因却各异。推动个人、慈善组织和国家参与对外援助的五种主要理论观点包括个人捐助的心理学动因、信仰组织的慈善援助、现实主义的援助工具论、跨国福利援助观和马克思主义外部市场理论。
- 刘慧华
- 关键词:对外援助
- 解析中国对外援助:一个初步的理论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借鉴国际政治中对外关系与国内政治的互动关系理论,本文构建了中国对外援助的一个初步理论框架,即"动因—关系"解释机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对外援助实践,本文从动因和关系两大方面来解释中国的援外行为。在动因上,中国对外援助主要基于政治上伙伴关系的确立带来的政治目标、践行人道主义以及市场经济推动。在关系上,分析中国与援助国的关系、援外行为与国内环境以及国际环境这三组关系。通过这一解释机制的分析可见,中国对外援助的特色与中国的三重国家身份紧密相关,同时,援外行为中"援助"与"合作"同行,有助于改善国际经济体系,甚至可能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可行路径。此外,文化传统、现代市场力量和援外体系三者共同影响着中国的对外援助行为。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国际社会期许中国承担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在未来的对外援助中,中国应该有意识地防止掉入通过对外援助引发大国对抗的陷阱,应当通过对外援助构建全球伙伴关系体系,突破传统的结盟体系,进而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
- 任晓郭小琴
- 关键词:对外援助动因国内环境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