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201003045)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成友章静韩庆倪勇张敏杰更多>>
相关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术后
  • 3篇术后感染
  • 3篇黄疸
  • 3篇梗阻
  • 3篇梗阻性
  • 3篇梗阻性黄疸
  • 2篇胆道
  • 2篇胆道梗阻
  • 2篇免疫调理
  • 2篇恶性
  • 2篇恶性胆道梗阻
  • 2篇恶性梗阻
  • 2篇恶性梗阻性
  • 2篇恶性梗阻性黄...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1篇胆汁
  • 1篇胆汁淤积
  • 1篇胸腺肽
  • 1篇疗法

机构

  • 3篇深圳市第二人...

作者

  • 3篇纪任
  • 3篇张敏杰
  • 3篇倪勇
  • 3篇韩庆
  • 3篇章静
  • 3篇王成友
  • 1篇邓浩源

传媒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免疫调理治疗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感染并发症的防治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免疫调理治疗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感染并发症的防治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对2005年5月~2010年7月我院经手术治疗的12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按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68例)。治疗组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及乌司它丁(免疫调理治疗),免疫调理疗程为7 d,观察2组患者血淋巴细胞变化以及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发生感染并发症10例,发生率17.2%(10/58),对照组发生感染并发症23例,发生率33.8%(23/68)。两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3、5、7、14天血淋巴细胞计数对照组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结论免疫调理治疗可有效降低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纪任倪勇章静张敏杰韩庆王成友
关键词:恶性胆道梗阻免疫调理治疗并发症
免疫调理对结石性梗阻性黄疸术后感染并发症的防治作用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免疫调理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的防治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单盲、对照临床研究分析40例结石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使用蛋白酶抑制剂和胸腺肽a1(常规治疗+免疫调理),免疫调理疗程为7d。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3、5、7及14d淋巴细胞计数和CDl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水平等相关免疫学指标动态变化,同时收集临床术后感染资料。结果治疗组发生感染并发症2例,发生率10%。对照组发生感染并发症6例,发生率30%。两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淋巴细胞计数及CDl+’单核细胞HLA—DR水平在术后3d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并持续至治疗后14d(P〈0.05)。结论免疫调理可以升高淋巴细胞计数和CDl4+。单核细胞HLA-DR水平,从而改善免疫麻痹,临床上可有效降低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
纪任倪勇章静邓浩源张敏杰韩庆王成友
关键词:胆汁淤积免疫疗法
胸腺肽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感染并发症的防治作用探讨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胸腺肽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感染并发症的防治作用。方法将2005年5月~2010年7月本院收治的13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9例),治疗组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治疗,疗程为7 d,观察2组患者血液淋巴细胞变化以及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发生感染并发症13例,发生率20.6%(13/63),对照组发生感染并发症24例,发生率34.8%(24/69)。2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3、5、7、14天血淋巴细胞计数对照组明显低于治疗组(P〈0.01)。结论 胸腺肽可有效降低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纪任倪勇章静张敏杰韩庆王成友
关键词:恶性胆道梗阻胸腺肽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