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13A401A03)

作品数:22 被引量:264H指数:9
相关作者:吕俊复岳光溪张建胜刘青杨海瑞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动力工程及工...
  • 9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6篇流化
  • 16篇流化床
  • 12篇循环流化床
  • 8篇循环流化床锅...
  • 8篇流化床锅炉
  • 8篇锅炉
  • 6篇燃烧
  • 3篇动力机械
  • 3篇动力机械工程
  • 3篇氧化亚氮
  • 3篇燃烧条件
  • 3篇超临界
  • 3篇超临界循环流...
  • 3篇超临界循环流...
  • 2篇烟煤
  • 2篇水冷壁
  • 2篇水冷方形分离...
  • 2篇浓淡燃烧
  • 2篇燃烧器
  • 2篇热解

机构

  • 24篇清华大学
  • 5篇无锡华光锅炉...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国华电力...
  • 1篇石川岛播磨重...

作者

  • 24篇吕俊复
  • 23篇岳光溪
  • 13篇张建胜
  • 12篇刘青
  • 6篇杨海瑞
  • 5篇沈解忠
  • 4篇张海
  • 4篇苏小平
  • 3篇任维
  • 3篇王卫良
  • 3篇张守玉
  • 2篇王进伟
  • 2篇徐秀清
  • 2篇邢兴
  • 1篇朱晓峰
  • 1篇赵新木
  • 1篇辛健
  • 1篇刘艳霞
  • 1篇姜孝国
  • 1篇王昕

传媒

  • 5篇动力工程
  • 5篇锅炉技术
  • 4篇煤炭转化
  • 2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燃烧科学与技...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 1篇200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焦炭流化床燃烧条件下氧化亚氮生成过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在小型流化床实验台上对一种无烟煤焦炭燃烧过程中氧化亚氮的生成途径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在焦炭燃烧过程中HCN的氧化反应是焦炭氮向N2 O转化的一条途径。同时 ,NO与焦炭表面的多相反应也是N2 O的一条生成途径。HCN的析出是焦炭燃烧过程中进一步脱挥发份的结果 ,当焦炭脱挥发份过程结束后 ,N2
任维吕俊复张建胜岳光溪
关键词:氧化亚氮
600MWe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温度被引量:19
2003年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是高效的污染煤燃烧技术。对采用一次上升垂直管的 60 0MWe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室水冷壁的 5个负荷下的水动力进行计算。计算表明 ,在 60 %1 0 0 %MCR的负荷范围内均没有发生DNB。水冷壁出口工质最高温度偏差发生在MCR工况时 ,其值达到 1 8℃。最高金属壁温发生在MCR负荷下 ,水冷壁出口处为 440℃左右 。
刘青吕俊复辛健张建胜岳光溪于龙张彦军杨仲明
关键词: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水冷壁水动力
膜式水冷壁换热系数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3
2006年
将有限元用于水冷壁的换热分析,计算了鳍片结构对换热的影响,探讨了用测量壁面温差法求取炉内向水冷壁换热的可能性。计算发现,有限元计算与目前中国采用的标准吻合得非常好,但是标准给出的鳍片中间点温度偏大。增大管节距时,鳍片吸热份额和最高温度升高;较大的厚度可以降低鳍片最高温度,提高吸热份额。壁面上两点温差可以表征水冷壁受热状况,炉膛向受热面的换热系数与温差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对几台商业运行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水冷壁进行了有限元测量,将有限元结果与热平衡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有限元测量方法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实际情况。有限元方法测量结果呈现偏大的趋势,主要与鳍片和母材的根部焊接出现附加热阻有关。
叶科吕俊复张建胜刘青岳光溪
关键词:膜式水冷壁传热有限元
中温下热解对半焦燃烧反应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5年
用热天平(TGA)和粉末X射线衍射方法(XRD)分别测量了两种低变质程度烟煤和一种无烟煤的半焦在400~1 400 ℃热解过程中燃烧反应性及其结构的变化,探讨了低变质煤的反应性变化的原因.研究发现,半焦反应性下降主要与热解过程中半焦晶格化与矿物质催化作用的逐渐消失有关,温度低于900 ℃,原煤脱去大部分挥发份形成的半焦进一步热解时,晶格化现象不很显著,但反应性明显下降,反应性的降低主要与煤中矿物质在热解过程中的失活有关.
刘艳霞吕俊复黎永岳光溪
关键词:半焦热解燃烧反应性
还原条件下煤中硫的转化研究
在小型流化床实验台上对还原条件下硫化物生成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还原态条件下燃料中的硫首先以H2S的形式生成,少量的硫以SO2的形式产生,作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硫酸盐的分解。H2S产生速率受还原性气氛还原程度的影响很大,...
王卫良吕俊复张建胜刘青岳光溪沈解忠苏小平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H2S
文献传递
高温流化床中IH I灰样的临界流化速度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在 D8 2的不锈钢高温流化床实验台中 ,以 IHI灰样作为实验物料 ,研究了高温流化床的临界流化速度 .结果表明 ,对于属于 B类粒子的 IHI灰样 ,温度由常温升高到 1 0 0 0℃时 ,雷诺数小于 40 ,流化床运动处于层流运动区范围 .随着床层温度升高 ,物料颗粒的最小流化速度减小 .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预测不同温度下的该灰样颗粒最小流化速度式 .
王昕郭庆杰杨海瑞吕俊复岳光溪刘志宏须田俊之左藤顺一
关键词:高温流化床临界流化速度最小流化速度
不同升温速率下石油焦燃烧特性的热重分析被引量:36
2006年
利用热天平(TGA)对石油焦的燃烧特性进行研究,根据不同升温速率下石油焦燃烧特性曲线,分析了石油焦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燃烧特性,计算出石油焦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为该石油焦的燃烧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基础数据.由于石油热值高,尽管其着火较难,但一旦着火燃烧剧烈,燃烧过程处在动力区的时间很短.实验表明,石油焦的化学动力控制区在900K以下.在TGA上测量石油焦的化学动力学参数时,推荐采用较低的升温速率以延长在动力区的燃烧时间.
周军张海吕俊复
关键词:石油焦升温速率化学动力学燃烧特性热重分析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最新进展被引量:9
2005年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商业化过程中显示出其优良的环境排放特性,其污染控制成本是目前其它技术无法比拟的,但在达到较高的供电效率方面并未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因此提高蒸汽的压力和温度到超临界并增加其容量已成广泛的共识。原则上,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及超临界蒸汽循环均是成熟技术,二者的结合相对技术风险不大,结合后的技术综合了循环流化床低成本污染控制及高供电效率2个优势,在燃料价格、材料成本、制造水平上,具有明显优越。随着循环流化床大型化的发展,20世纪末展开了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的研究,介绍了目前国际上的最新进展。
杨海瑞吕俊复张海岳光溪邢兴张守玉杨辉
关键词: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
高温下热解温度对煤焦孔隙结构的影响被引量:47
2007年
利用高温沉降炉在1500K-1800K制备京西无烟煤煤焦,使用化学吸附法测定不同热解温度下煤焦比表面积及孔容积与孔径的分布特征,并采用SEM观察煤焦颗粒表面的形态,分析了高温下热解温度对煤焦孔隙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煤焦的比表面积主要由孔径小于10nm的微孔和中孔构成,而其孔容积则主要由孔径为2nm-50nm的中孔构成。高温下煤焦比表面积和孔容积随热解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非单调变化现象,转折温度约为1600K。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煤焦在热解温度超过1600K后开始烧结,产生较为光滑致密的表面结构,部分孔隙封闭。
周军张海吕俊复岳光溪
关键词:煤焦孔隙结构高温热解沉降炉
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截面温度分布及其测量
炉膛不同高度位置上的气固两相流温度测量是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重要参数。在实际运行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对炉膛中的气固两相流温度横向分布进行了测量,发现与流动边界层一样,热边界层存在于边壁区。热边界层的厚度与距离布风板的位置关系...
王进伟赵新木王宇杨海瑞邢兴吕俊复岳光溪李金柱
关键词:热能工程温度测量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