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04065)

作品数:15 被引量:217H指数:9
相关作者:陈清通李宏杰李伟贾新果丁鑫品更多>>
相关机构: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矿业工程
  • 4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电磁法
  • 5篇瞬变
  • 5篇瞬变电磁
  • 5篇瞬变电磁法
  • 5篇磁法
  • 4篇地震
  • 4篇边坡
  • 3篇排土
  • 3篇排土场
  • 3篇露天
  • 3篇空区
  • 3篇滑坡
  • 3篇采空
  • 3篇采空区
  • 2篇地震参数
  • 2篇地震滑坡
  • 2篇电法
  • 2篇电法勘探
  • 2篇压脚
  • 2篇浅层

机构

  • 17篇煤炭科学研究...
  • 3篇煤炭科学技术...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陈清通
  • 3篇李宏杰
  • 3篇李宏杰
  • 3篇丁鑫品
  • 3篇李绍臣
  • 3篇贾新果
  • 3篇张俊英
  • 3篇李伟
  • 2篇戴福初
  • 2篇周杰
  • 2篇马明
  • 2篇李杰
  • 1篇牟义
  • 1篇马丕梁
  • 1篇赵汝辉

传媒

  • 3篇煤矿开采
  • 3篇煤炭工程
  • 3篇煤矿安全
  • 2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煤炭学报
  • 1篇中州煤炭
  • 1篇Journa...
  • 1篇能源环境保护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3DEC的露天矿内排压脚追踪距离优化分析被引量:11
2018年
为解决宝日希勒露天矿南帮软岩边坡的大范围变形失稳问题,采用Geo Studio岩土环境模拟计算仿真软件与三维离散元软件3DEC分别就内排压脚对软岩边坡稳定的控制作用与内排追踪距离的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内排压脚方法对于端帮边坡稳定控制作用明显,当内排追踪距离为40m时,边坡变形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而且生产工作可以实现正常接续。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及适用性得到了实际生产的验证,值得类似条件矿山广泛借鉴。
丁鑫品
关键词:露天矿边坡排土场
露井协调开采顺序对露采边坡变形破坏影响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露井协调开采顺序关系到两种开采方式之间相互制约和影响的程度,结合平朔矿区露井协采工程实践,设计先井工后露天开采和先露天后井工开采两套方案,并分别对两套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不同露井协调开采顺序下露采边坡变形破坏特征。根据分析结果,从维护边坡平整和稳定的角度,建议在露井协采生产实践中,对于计划进行内排的矿山且内排进度超前于井采扰动的范围时,可优先考虑采用先露天后井工的开采模式,除此之外,建议采用先井工后露天的开采模式且露天开采进度滞后于井采活跃期。
李绍臣周杰丁鑫品赵汝辉
老采空区治理技术现状及展望被引量:17
2012年
从采空区覆岩破坏规律及采空区稳定性评价研究、治理技术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老采空区治理技术现状。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老采空区治理技术发展的研究方向。
贾新果陈清通
关键词:老采空区勘察超高水材料
浅层地震和瞬变电磁法在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6
2013年
简单介绍了浅层地震和瞬变电磁技术在探测采空区的原理,并根据2种方法各自的特点,综合确定了某矿上组煤层的采空异常区和积水异常区。经井下验证,证实物探结果准确,说明通过综合物探勘查方法,可以为下组煤的安全回采提供保障。
李宏杰
关键词:浅层地震瞬变电磁法采空区
浅层地震和瞬变电磁法在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介绍了浅层地震和瞬变电磁技术在探测采空区的原理,结合某矿的水文地质概况和开采条件,对其计划开采区域3-2煤(上组煤)的老空区的位置、分布范围及积水情况进行勘查,以确保4-2煤的安全回采。根据两种方法各自的特点,综合确定了...
李宏杰张俊英王翰锋张彬赵光荣
关键词:浅层地震瞬变电磁法采空区煤矿
文献传递
地震滑坡研究现状综述
地震滑坡是地震诱发的最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之一,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和威胁。因此,对地震滑坡分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影响地震滑坡的因素很多,除了震级、地震烈度和地震加速度等基本地震动参数外,还有地质构造、岩...
李宏杰戴福初许冲
关键词:地震滑坡滑坡分布地震参数
文献传递
电法勘探在矿井安全开采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根据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某矿地质地形特征,分析了该区域的采空区地球物理特征:不积水采空区一般表现为高阻异常,顶板富水及积水采空区则表现为低阻异常,对该矿1134、1136、1138工作面采用瞬变电磁法与高密度电法综合勘探方法,发现1处高阻异常区、2处低阻异常区,基本查明了采空区的位置、分布范围和顶板富水情况。
陈清通
关键词:电法勘探瞬变电磁法高密度电法
露井协采下边坡岩体损伤规律与强度特性
2014年
岩体的变形实质上由岩块的弹性变形、岩块的塑性变形和节理裂隙的延展三者产生的变形之和。节理岩体的强度特性与节理裂隙的发育与延展密切相关。根据损伤力学与断裂力学理论,通过模拟岩体节理裂隙在不同开挖条件下的延展而引起损伤张量的变化,探讨岩体强度与损伤张量之间的关系以表征其岩体强度的时空变化与各向异性。
李伟李绍臣马明
关键词:边坡岩体损伤张量强度特性
Research on stability of a slope due to underground mining被引量:1
2013年
This paper will present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 and stability assessment of the slope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s, numerical modeling and measurements. Field investigation indicated that three thin coal seams encountered large mined-out area at one side and free surface of hill slope at the other side, which lead to the caving of roof strata movement, ground movement and crown crack along the preferred orientations of joints. The three-dimensional numeri- cal modeling study on the case demonstrated that the plasticity failure occurred gradually along with the extension of mined-out area in depth. When the depth of mining reached the verge defined by the seismic prospecting method, a large mount of tension failure occurred on the crown of the slope. The factor of safety was 1.36 calculated by the shear strength reduction technique, which indicated the slope was in stable state. The measurement showed that the residual deformation occurred before 1998 and became stable subsequently,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residual deformation almost finished and the slope is in stable state.
Hong-Jie LIHui-Ya ZHONGWei-Chao LI
关键词:MONITORING
浅埋厚煤层综放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实测研究被引量:17
2012年
为研究浅埋厚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规律,在万利矿区某综放工作面上方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站进行观测,通过分析地表移动变形实测数据,得出了该区条件下综放开采的地表移动规律。结果表明:工作面采深小、开采范围大,地表移动和变形值较大,其地表移动盆地的分布特征基本符合概率积分法模型,其综合下沉系数为0.78,主要影响角正切为2.8,拐点偏移距系数为0.14。
李杰贾新果陈清通
关键词:浅埋厚煤层综放开采地表移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