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1041206)

作品数:9 被引量:70H指数:6
相关作者:李槿年余为一李玉英方兵胡守奎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南阳师范学院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拟态弧菌
  • 6篇弧菌
  • 3篇毒力
  • 3篇中华绒螯
  • 3篇中华绒螯蟹
  • 3篇绒螯蟹
  • 2篇毒力因子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研究
  • 2篇分子
  • 2篇分子生物
  • 2篇分子生物学
  • 2篇分子生物学研...
  • 2篇分子生物学研...
  • 1篇毒素
  • 1篇药物敏感
  • 1篇药物敏感性
  • 1篇遗传学鉴定
  • 1篇粘附
  • 1篇致病

机构

  • 9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安徽省疾病预...

作者

  • 9篇李槿年
  • 7篇余为一
  • 5篇李玉英
  • 2篇李琳
  • 2篇方兵
  • 2篇胡守奎
  • 1篇杜敏华
  • 1篇祖国掌
  • 1篇张晓华

传媒

  • 3篇水利渔业
  • 3篇水产学报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年份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蟹源致病性拟态弧菌的粘附及侵袭特性被引量:8
2004年
病原菌对机体的致病作用是由其产生的各种毒力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病原菌对组织细胞或粘膜的表面粘附是造成机体感染的首要条件。病原菌的粘附因子主要包括菌毛粘附素和其它非菌毛粘附素(如鞭毛、外膜蛋白和血凝素等),其中以菌毛介导的病原菌对组织细胞的粘附是细菌在体内定居、增殖释放毒力因子发挥致病作用的关键。为了揭示拟态弧菌HX 4的致病机理,以经典粘附模式细胞HEp 2细胞作为体外细胞模型,探讨蟹源致病性拟态弧菌HX 4株的粘附特性以及受体物质和抗全菌抗体对细菌粘附作用的影响,同时采用庆大霉素清洗裂解培养法测定该菌对HEp 2细胞的侵袭力。结果显示,HX 4菌株能粘附HEp 2细胞,对HEp 2细胞具有侵袭力。细菌对HEp 2细胞的粘附方式为集聚性粘附,最佳粘附时间为1h,甘露糖和抗体能显著抑制该菌的粘附,表明HEp 2细胞上含有甘露糖样受体。该菌的粘附素除了主要是菌毛外,可能还含有鞭毛、外膜蛋白、血凝素等多种成分。
胡守奎李槿年余为一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侵袭性
中华绒螯蟹腹水病病原分析被引量:15
2005年
 从六安地区患腹水病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rsinensis)体内分离到一株病原菌(HX4菌株),经API/ATB半自动化鉴定和分子遗传学鉴定,确定为拟态弧菌(V mimicus)。应用PCR技术、电镜技术、组织细胞模型和动物实验对该菌的毒素共调菌毛(ToxinCoregulatedPilus,TCP)、外毒素和内毒素等毒力因子研究的结果表明,HX4菌株为TCP+株,在pH6 7定居因子培养基中,30℃需氧培养条件下可较好表达TCP;TCP+菌对肠管的黏附率为(32 19±0 14)%、对HEp 2细胞的黏附菌数为16 03±4 66、对中华绒螯蟹的毒力(LD50)为2 08×106CFU·mL-1,均显著高于TCP-菌,其相应值分别为(0 52±0 06)%、6 8±2 06和2 09×107CFU·mL-1;外毒素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TCID500 25μg)、肠毒性(皮肤蓝斑直径15mm)和中华绒螯蟹致死性(LD501 40μg),而内毒素对中华绒螯蟹基本无致病性。由此可见,TCP和外毒素是拟态弧菌HX4菌株的2种重要毒力因子,在细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李槿年李玉英胡守奎李琳方兵余为一张晓华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腹水病拟态弧菌
致病性拟态弧菌的敏感药物和拮抗菌的筛选被引量:4
2005年
采用纸片扩散法,系统测试了3株致病性拟态弧菌对8类2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与联合用药的敏感性。结果显示:氨基糖甙类、头孢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等多种抗菌药物对病原弧菌均有抑制或杀死作用。庆大霉素与四环素类、头孢类、喹诺酮类、红霉素或氯霉素联用以及多粘菌素与头孢类、喹诺酮类、红霉素或氯霉素联用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累加或协同作用;同时,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从9株非致病菌中筛选对致病性拟态弧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益生菌并对其抑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HX-01和HX-05两株细菌的菌液和无细胞上清液对3株致病性拟态弧菌均具有拮抗作用。在拮抗菌—病原菌混合体系中,病原菌经24 h培养,菌数由原来的105CFU/mL增至2ⅹ108CFU/mL,但从第2天开始,随着拮抗菌产生的抗性产物浓度的增加,菌数快速下降,至第6天病原菌完全被杀死。而拮抗菌培养至第6天,菌数仍保持较高水平(2ⅹ107CFU/mL)。表明这两株拮抗菌对致病性拟态弧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经数值鉴定法确定两株拮抗菌均为产碱杆菌。
李槿年齐妤
关键词:拟态弧菌药物敏感性拮抗菌
17株水产动物病原菌的表型及分子遗传学鉴定
2006年
1996-1999年从患病鱼、鳖、蟹等水产动物体内分离并保存了17株病原菌,采用ATB expression细菌鉴定系统对这17株病原菌进行表型鉴定,并应用优化的热变性温度法(Tm法)分别测定其染色体DNA G+C mol%含量,进行分子遗传学鉴定,从而确定了17株病原菌的种属。
李琳李槿年余为一
关键词:水产动物细菌鉴定ATB
蟹源拟态弧菌外毒素酶活性的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和指示凝胶技术对蟹源拟态弧菌HX-4菌株外毒素的酶活性及稳定性等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该菌外毒素具有酪蛋白酶、明胶蛋白酶、溶血素、卵磷脂酶和几丁质酶活性,不具有血浆凝固酶、脂酶和DNase酶活性。外毒素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除热外,其它环境因素改变对其酶活性影响不大。指示凝胶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外毒素含有3种蛋白成份,相对分子量分别为154 KD、143 KD和117 KD,同时具有酪蛋白酶、明胶蛋白酶、溶血素活性。
李玉英杜敏华李槿年
关键词:酶活性
蟹源拟态弧菌最佳产毒条件的筛选被引量:10
2003年
通过体外试验,探讨了培养条件的改变对蟹源拟态弧菌(HX-4)产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种类、氯化钠浓度、初始pH、溶解氧、培养温度和时间的不同均可影响细菌产毒量,HX-4菌株的最佳产毒条件为细菌接种于起始pH为8.0,含0.5%NaCl-BHI培养基,28℃振荡培养36h或静置培养48h。同时,通过动物实验测定了外毒素的致病性,结果显示,外毒素粗提液对小鼠及河蟹均有致病性。粗提液的溶血活性越高,对动物的致死率也越高。具有蛋白酶活性而无溶血素活性的粗提液,对动物只有致病性,而无致死性。
李玉英李槿年余为一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拟态弧菌
应用多重PCR检测水生动物源气单胞菌安徽分离株的毒力基因型分布被引量:14
2005年
粘附素(aha1)、气溶素(aerA)和细胞兴奋性肠毒素(alt)是气单胞菌的主要毒力因子。根据aha1、aerA和alt基因序列设计三对引物建立了可同时检测三种毒力基因的多重PCR方法(MPCR)。该方法扩增出气单胞菌的aha1大小为1087bp,aerA为721bp,alt为480bp,其敏感度为102CFU·mL-1。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恶臭假单胞菌、拟态弧菌以及非致病性气单胞菌均未扩增出任何条带。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Ⅴ、BamHⅠ和FbaⅠ分别酶切PCR扩增产物,均获得与预期一致的酶切图谱。用建立的MPCR对15株水生动物源气单胞菌安徽分离株进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在13株致病性气单胞菌中10株细菌的毒力基因型为alt+aha1+aerA+,2株为alt+aha1-aerA-,1株为alt+aha1+aerA-;alt、aha1和aerA基因在气单胞菌中的携带率分别为100%、84.62%和76.92%。表明气单胞菌安徽分离株的主要毒力基因型是alt+aha1+aerA+的高毒力表型,alt毒力基因普遍存在于不同表型种气单胞菌中。
方兵李槿年祖国掌余为一
关键词:多重PCR安徽分离株
拟态弧菌毒力因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3年
拟态弧菌的致病作用与其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毒力因子密切相关。该菌的毒力因子主要有外毒素、内毒素及黏附素等,其中外毒素是其重要的毒力因子,它包括毒性酶、肠毒素、溶血素和铁载体等。各毒力因子不仅在生物学活性上具有协同作用,而且在分子水平上也是相互影响,受毒力岛上调控基因调节。本文主要对拟态弧菌毒力因子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机理进行了综述。
李玉英李槿年余为一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外毒素黏附素拟态弧菌毒力因子致病机制
拟态弧菌毒力因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03年
拟态弧菌可引起水产动物的弧菌病,已知的毒力因子有粘附素、内毒素和外毒素,其致病性并不是取决于某一毒力因子,而是在侵袭宿主导致宿主发病的过程中各种毒力因子在分子水平上协同作用的结果。从分子水平来研究各种毒力因子的基因表达和调控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进一步探索其致病机理。
李玉英李槿年余为一
关键词:拟态弧菌毒力因子分子生物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