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SCX-2-YW-R-22)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周国春陈少鹏陆鑫张文娟刘昕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生成
  • 1篇熊果酸
  • 1篇血管生成抑制
  • 1篇血管生成抑制...
  • 1篇血管生成作用
  • 1篇衍生物
  • 1篇抑制细胞
  • 1篇抑制细胞增殖
  • 1篇增殖
  • 1篇肿瘤
  • 1篇肿瘤血管
  • 1篇肿瘤血管生成
  • 1篇呋喃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增殖
  • 1篇瘤血管
  • 1篇抗肿瘤
  • 1篇抗肿瘤血管
  • 1篇抗肿瘤血管生...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广...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2篇陆鑫
  • 2篇陈少鹏
  • 2篇周国春
  • 1篇贾娴
  • 1篇欧英勇
  • 1篇张文娟
  • 1篇刘昕

传媒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中国药物化学...

年份

  • 2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二苯并呋喃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血管生成抑制作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寻找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的二苯并呋喃类化合物并探讨其初步构效关系。方法以苯酚类化合物、1,3-环己二烯为原料在对甲苯磺酸的催化下反应得到烷基化产物(2-环己烯基)-苯酚类化合物2a^2 e和环合产物六氢二苯并呋喃类化合物3a^3 e;2a^2 e在二(氰基苯)二氯化钯作用下环合得到1,2,3,4-四氢二苯并呋喃类化合物4a^4 e。以HUVEC、A549、Bel-7402和MCF-7为测试靶细胞,采用MTT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抑制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筛选。结果共合成了10个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M S谱确证,3b^3 e和4b^4 e为新化合物。其中,化合物4 c、4 e对HUVEC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且对HUVEC具有显著的选择性。结论苯环上的羟基、烷基取代以及它们的取代位置对抑制HUVEC细胞增殖有重要影响;[4a,9a]的碳碳双键可能对化合物抑制HUVEC增殖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欧英勇刘昕陈少鹏陆鑫贾娴周国春
关键词:二苯并呋喃HUVEC血管生成作用构效关系
熊果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血管生成活性被引量:7
2010年
对熊果酸C28位与C3位进行结构修饰得到了24个衍生物,并利用1H NMR,13C NMR,MS及HR-MS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进一步通过MTT法,以内皮细胞HUVEC为主要模型,研究了24个衍生物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活性,同时以A549,Bel-7402及MCF-7细胞为模型研究了上述衍生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与熊果酸相比,化合物5,9,12e和14e对HUVEC细胞有较好的选择性,化合物12a和13h比熊果酸的抗肿瘤血管生成活性略高,因此通过适当改变熊果酸C28位的结构可以提高其对内皮细胞HUVEC的选择性,增强抗肿瘤血管生成活性.本文结果表明,熊果酸及其衍生物是潜在的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先导化合物,通过有效的结构优化可能得到新型的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化合物.
张文娟陈少鹏陆鑫周国春
关键词:熊果酸衍生物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细胞增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