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军队中医药科研专项课题(10ZYZ115)

作品数:13 被引量:111H指数:7
相关作者:邓伟民叶竹张金赫刘坚张亚松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中医药科研专项课题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骨密度
  • 7篇骨质
  • 7篇骨质疏松
  • 6篇色胺
  • 6篇羟色胺
  • 6篇5-羟色胺
  • 5篇骨质疏松症
  • 4篇源性
  • 4篇前肽
  • 4篇壮骨
  • 4篇老年男性
  • 4篇补肾
  • 4篇补肾壮骨
  • 4篇补肾壮骨冲剂
  • 4篇肠源性
  • 4篇冲剂
  • 3篇生化指标
  • 3篇甲状旁腺
  • 3篇甲状旁腺素
  • 3篇降解

机构

  • 14篇广州军区广州...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九江市第一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13篇邓伟民
  • 8篇叶竹
  • 7篇康庐琛
  • 7篇刘泽
  • 7篇张金赫
  • 6篇张亚松
  • 6篇刘坚
  • 4篇王应立
  • 4篇韩炜
  • 3篇杨健
  • 3篇谭新
  • 2篇宋骤
  • 2篇韩丽萍
  • 2篇郭燕燕
  • 1篇邓爱民
  • 1篇魏秋实
  • 1篇万雷
  • 1篇黄小红
  • 1篇孙伟珊
  • 1篇黄宏兴

传媒

  • 4篇中国骨质疏松...
  • 3篇华南国防医学...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华骨质疏松...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3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补肾壮骨冲剂对肠源性5-羟色胺及骨密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冲剂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Osteoporosis,OP)的肠源性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浓度和骨密度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析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服用补肾壮骨冲剂治疗前后肠源性5-HT浓度的差异。1)本研究所有样本为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间到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住院部及门诊部就诊的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2)肠源性5-HT测定:上午8~9点抽取禁食12 h后空腹肘静脉血3 mL,3000 r/min即时离心5 min后,将血清置于-80℃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5-HT的含量。3)骨密度测定: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 Prodigy双能X线( DEXA)骨密度仪,检测各部位BMD。4)骨生化指标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肠源性5-HT的含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P1NP、β-Crosslaps、PTH的含量。结果:治疗半年后血清中的5-HT浓度下降5.20%、PINP浓度下降12.72%、β-Crosslaps下降26.92%、PTH下降5.42%,治疗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表2);腰椎、左侧股骨颈、Ward’ s三角、大转子和左侧股骨上端的BMD在治疗后分别增加了0.96%,1.67%,2.91%,1.44%和1.29%,与治疗前相比,左侧股骨颈、Ward’s三角和左侧股骨上端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3)。结论:补肾壮骨冲剂可以通过调节脾肾功能,减低肠源性5-HT浓度,提高骨密度。
康庐琛谭新张金赫刘泽张亚松邓伟民
关键词:5-羟色胺骨密度补肾壮骨冲剂骨质疏松症
肠源性5-羟色胺与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正>目的分析人体血清中肠源性性5-羟色胺(5-HT)与各部位骨密度(BMD)、骨代谢生化指标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甲状旁腺素(PTH)及25-羟基维生素D(25(...
康庐琛刘泽张金赫张亚松邓伟民
关键词:5-羟色胺骨密度甲状旁腺素25-羟基维生素D
文献传递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与肠源性5-羟色胺的关系探讨
2014年
目的探讨肠源性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DOP)的潜在联系。方法分别测定DOP患者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肠源性5-HT的浓度,并进行差异对比。1本研究所有受试者为2011-05/2012-12月间到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住院部及门诊部就诊患者。年龄均为50岁以上,DOP患者61例,OP患者60例。2肠源性5-HT测定:上午8~9点抽取禁食12 h后空腹肘静脉血3 ml,3000r/min即时离心5 min后,将血清置于-80℃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5-HT的含量。3骨密度测定: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 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测各部位BMD。结果 DOP患者肠源性5-HT浓度为(67.48±71.76)ng/ml,OP患者肠源性5-HT浓度为(44.53±34.05)ng/ml,DOP患者的肠源性5-HT浓度明显高于OP患者(t=-2.24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源性5-羟色胺水平升高可能是导致或加重DOP的因素之一。
康庐琛王燕玲黄小红谭新张金赫邓伟民
关键词:5-羟色胺糖尿病骨质疏松症
5-羟色胺与骨质疏松症被引量:2
2013年
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是一种吲哚胺类化合物。根据其合成部位的不同,而分为外周性5-HT和中枢性5-HT,可以通过两种截然不同的、相反的途径调节骨量。5-HT相关系统已经展现出其作为新的治疗靶点和改善OP、影响骨代谢的巨大潜力,5-HT受体阻断剂、SERT拮抗剂等有望成为新的一类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良药。本文就外周性5-HT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康庐琛邓伟民
关键词:5羟色胺骨质疏松
成年女性血骨转换指标变化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析40~80岁女性血清中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N端骨钙素(N-MID)及甲状旁腺素(PTH)的变化规律,以及这几项指标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Prodigy双能X线(DXA)骨密度仪,检测各部位BMD;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中PINP、β-Crosslaps、N-MID及PTH的含量。结果 PINP、β-Crosslaps及N-MID在50~59岁年龄段开始明显升高(P<0.05),随后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TH在70~80年龄段开始明显升高(P<0.05)。PINP、β-Crosslaps及N-MID与各部位BMD呈显著负相关(r=-0.256~-0.134,P均<0.05);PTH与FN及Troch的BMD呈显著负相关(r=-0.138、-0.201,P均<0.05)。与正常骨量组比较,低骨量组(除Ward's部位外)和骨质疏松(OP)组妇女的PINP及N-MID显著升高(P均<0.05);低骨量组和OP组妇女的β-Crosslaps均显著升高(P<0.05);在L1~4及FN区域,低骨量组妇女的PTH显著升高(P均<0.05),在FN、Ward及Troch区域,OP组妇女的PTH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高骨转换状态是女性骨量丢失的重要原因,而PINP、β-Crosslaps、N-MID及PTH能反映女性随年龄和绝经变化的骨转换状态,监测这几个指标有助于早期防治OP。
叶竹刘坚王应立韩炜杨健邓伟民
关键词:甲状旁腺素
男性骨代谢生化指标与年龄及骨密度相关分析被引量:28
2012年
目的分析男性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及N端骨钙素(N-MID)随年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PINP、β-crosslaps及N-MID的含量,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Prodigy双能X线(DXA)骨密度仪检测各部位BMD。结果 PINP、β-crosslaps及N-MID与年龄呈负相关(r=-0.240~-0.253,P<0.05),30~49年龄段处于较高且稳定的水平(PINP:46.98~46.79μg/L,β-crosslaps:0.46μg/L,N-MID23.65~23.08μg/L)。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PINP在60~69年龄段达最低水平(32.28μg/L),β-crosslaps及N-MID在80岁以后下降加速(0.30μg/L、14.75μg/L)。校正年龄、身高、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的偏相关分析显示,PINP和β-crosslaps与各部位BMD皆呈负相关(r=-0.155~-0.310,P<0.05);除L1-4外,N-MID与各部位BMD均呈负相关(r=-0.151~-0.189,P<0.05)。按BMD分组,方差分析显示7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组PINP、β-crosslaps及N-MID高于正常骨量组(P<0.05),骨质疏松组β-crosslaps及N-MID高于低骨量组(P<0.05)。结论 PINP、β-crosslaps及N-MID是敏感且特异反映男性骨转换的指标;特异性强的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增加为骨代谢转换率增高的表现,提示7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处于高骨转换状态,骨量快速丢失。
邓伟民刘坚叶竹王应立张金赫韩炜宋骤杨健韩丽萍
关键词:骨密度
中西药干预后肠源性5-羟色胺和骨密度的变化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冲剂和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的肠源性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浓度和骨密度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补肾壮骨冲剂组和阿仑膦酸钠组,分析在药物治疗前后肠源性5-HT浓度和骨密度的差异。(1)本研究所有样本为2011年5月-2012年12月到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住院部及门诊部就诊的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2)肠源性5-HT测定:上午8:00~9:00抽取禁食12 h后空腹肘静脉血3 ml,3000 r/min即时离心5 min后,将血清置于-80℃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5-HT的含量。(3)骨密度测定: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 Prodigy双能X线(DEXA)骨密度仪,检测各部位BMD。(4)骨生化指标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肠源性5-HT的含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P1NP、β-Crosslaps、PTH的含量。结果补肾壮骨冲剂组治疗后左侧股骨颈、Ward’s三角和左侧股骨近端处骨密度上升,血清中的5-HT、PINP、β-Crosslaps及PTH浓度全面下降。阿仑膦酸钠组治疗后除腰椎外,其余各部位的骨密度都明显上升,血清中的5-HT、PINP、β-Crosslaps及PTH浓度全面下降。补肾壮骨冲剂组与阿仑膦酸钠组治疗后相关指标比较,两组骨密度改善情况未见明显差别,两组在治疗后的各项骨代谢指标改善情况未见明显差别。结论补肾壮骨冲剂和阿仑膦酸钠均可在提高骨密度同时减低肠源性5-HT浓度,与Ulrike提出的"肠源性5-HT与骨密度成负相关"这个结论相符。
邓伟民张金赫刘泽张亚松康庐琛
关键词:5-羟色胺骨密度补肾壮骨冲剂阿仑膦酸钠
382例老年男性25羟维生素D的水平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382例老年男性25羟维生素D的水平。方法选择体检的382例老年离休干部,按照年龄分为4组,分别为70~75岁组、76~80岁组、81~85岁组和86~90岁组。体检当天留取空腹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对标本进行25羟维生素D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82例老年男性的25羟维生素D的平均水平为(69.83±34.85)nmol/L,25羟维生素D平均水平最低的是86~90岁组,为(67.02±41.4)nmol/L。按照参考值范围,只有70~75岁组的25羟维生素D的水平大于75 nmol/L,其余各组平均水平小于75 nmol/L,均属25羟基D相对缺乏。4组之间维生素D充足、相对缺乏、绝对缺乏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地区382例老年男性的25羟维生素D水平普遍缺乏,应积极向广大人群宣教,使广大人群认识到补充维生素D的重要性尤为迫切。
郭燕燕刘泽刘坚邓伟民张亚松叶竹
关键词:25羟维生素D老年男性
丹红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资料完整的7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疗程5周。通过VAS评分评估关节疼痛程度,KSS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 72例患者均获随访。两组治疗后2周时膝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VAS评分和KS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周时两组VAS评分和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临床效果满意,而且起效更快。治疗后末次随访患膝的疼痛显著缓解,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有所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黄伟毅魏秋实孙伟珊邓伟民
关键词:膝关节骨关节炎丹红注射液疗效
178例老年男性骨密度及25羟维生素D水平分析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评估178名老年男性骨密度与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记录178名受试者的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测量受试者腰椎1-4(L1-4)、左侧股骨颈(femeralneck,FN)、Wards三角(Wards)、大粗隆(troch)、左侧股骨上端(femur)的骨密度,并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清25OHD水平,根据骨密度水平将受试者分为3组: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对每组受试者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25OHD进行统计学描述,并进行方差分析。分别对3组受试者血清25OHD水平进行充足(75~375nmol/L)、相对缺乏(50~75nmol/L)、绝对缺乏(<50nmol/L)的描述。结果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的人数分别为70例(39.33%)、66例(37.08%)和42例(23.59%)人。各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身高、体重、体重指数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25OHD充足的比例分别为22.86%、18.18%、19.05%,血清25OHD在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的平均值分别为60.00、59.88和52.88nmol/L,3组之间血清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男性人群中广泛存在骨质疏松及维生素D缺乏,应注意加强宣教及防治。骨密度与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呈负相关,尚未发现25OHD与骨密度之间存在着直接相关关系,需扩大样本进一步探讨。
郭燕燕刘泽刘坚张亚松张金赫王应立韩炜叶竹邓伟民
关键词:25羟维生素D骨密度老年男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