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2016)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1
相关作者:刘晓林陈建峰郑晖窦晓亮杨雪梅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纳米
  • 1篇电池
  • 1篇太阳能电池
  • 1篇紫外
  • 1篇紫外光
  • 1篇纳米粉
  • 1篇纳米粉体
  • 1篇击穿
  • 1篇击穿场强
  • 1篇共沉淀
  • 1篇光催化
  • 1篇光电转化效率
  • 1篇硅太阳能电池
  • 1篇粉体
  • 1篇复合材料
  • 1篇PVDF
  • 1篇AG纳米颗粒
  • 1篇BATIO
  • 1篇BATIO3
  • 1篇BIFEO

机构

  • 3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3篇陈建峰
  • 3篇刘晓林
  • 1篇汪长安
  • 1篇杨雪梅
  • 1篇窦晓亮
  • 1篇解焕英
  • 1篇郑晖

传媒

  • 2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下转换发光粉体SrAl_2O_4:Eu^(2+),Dy^(3+)在硅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结合水热处理方法制备了颗粒尺寸约为40 nm的发光粉体SrAl2O4:Eu2+,Dy3+。荧光光谱测试显示,该粉体在受到250~450 nm紫外光激发后可发射出约510 nm的可见光,且发射光与激发光强接近,因此该粉体具有下转换功能特性。将质量分数10%的SrAl2O4:Eu2+,Dy3+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在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充分混合后,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将其涂覆于市售硅太阳能电池板上形成覆盖下转换薄膜的太阳能电池,对涂覆和未涂覆下转换材料的太阳能电池进行了光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涂覆下转换材料的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均得到提高,并且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从7.96%提高至8.96%,提高了1%。
刘晓林杨雪梅陈建峰汪长安
关键词:硅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
添加Ni和Ag纳米颗粒对BaTiO_3/PVDF复合材料击穿场强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选用金属Ni和Ag纳米颗粒作为导体相,采用共混法分别制备了击穿场强较高的Ni-BaTiO3/聚偏氟乙烯(Ni-BaTiO3/PVDF)和Ag-BaTiO3/PVDF三相复合材料。研究了导体相Ni和Ag添加量、粒径及导体种类对复合材料击穿场强的影响,发现Ni-BaTiO3/PVDF和Ag-BaTiO3/PVDF三相复合材料的击穿场强均随导体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适宜的导体添加量下复合材料均表现出高于未添加导体相的BaTiO3/PVDF两相复合材料的击穿场强;添加同类导体Ni时,Ni粒径越小,三相复合材料的击穿场强提高越明显;导体添加量与粒径均相同时,Ni-BaTiO3/PVDF复合材料的击穿场强较高,当粒径50nm的Ni添加量为体积分数1.90%时,其击穿场强可达200kV/mm,储能密度比BaTiO3/PVDF两相复合材料提高4倍。这些结果可用库仑阻塞效应很好地解释。
郑晖刘晓林窦晓亮陈建峰
关键词:复合材料PVDFBATIO3击穿场强
BiFeO_3纳米粉体的制备及其紫外光催化性能
2011年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斜菱方钙钛矿结构的BiFeO3纳米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紫外-可见光谱仪等测试手段表征了粉体的物相、形貌及其特征吸收光谱,同时考察了升温速率和煅烧温度对BiFeO3物相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为500℃,升温速率为10~15℃/min时可形成粒径为30~90 nm的球形BiFeO3纳米粉体;该粉体的吸收截止波长为600nm,对应的禁带宽度为2.05eV,具有较宽的光波长响应范围。光催化实验表明在紫外光照射下,加入0.3g的BiFeO3纳米粉体后,只需3h即可使100mL质量浓度为4.8mg/L的罗丹明溶液的脱色率达到95%,证实其对紫外光具有良好的响应,可用于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刘晓林解焕英陈建峰
关键词:共沉淀BIFEO3光催化纳米粉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