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6301402)

作品数:25 被引量:781H指数:11
相关作者:郭建文黄燕蔡业峰裴建陈朝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缺血
  • 13篇中风
  • 10篇中医
  • 8篇血管
  • 8篇缺血中风
  • 7篇血性
  • 7篇急性
  • 7篇干细胞
  • 6篇中医药
  • 6篇间充质干细胞
  • 6篇骨髓间充质
  • 6篇骨髓间充质干...
  • 6篇充质干细胞
  • 5篇骨髓
  • 5篇多中心
  • 4篇缺血性中风
  • 4篇细胞移植
  • 4篇急性缺血中风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骨髓间充质干...

机构

  • 13篇广州中医药大...
  • 13篇广东省中医院
  • 5篇同济大学
  • 4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江西省中医院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黑龙江省中医...
  • 1篇南通市中医院
  • 1篇广西卫生职业...
  • 1篇南通市良春中...

作者

  • 17篇郭建文
  • 9篇黄燕
  • 6篇蔡业峰
  • 4篇陈朝
  • 4篇裴建
  • 3篇梁伟雄
  • 3篇李伟峰
  • 3篇文龙龙
  • 3篇欧爱华
  • 3篇黄培新
  • 2篇伍小燕
  • 2篇尤劲松
  • 2篇朱良春
  • 2篇李俊雅
  • 2篇许越
  • 2篇黎奔
  • 2篇张琪
  • 2篇付于
  • 1篇张佛明
  • 1篇张燕婷

传媒

  • 5篇中国中医基础...
  • 2篇中医杂志
  • 2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河南中医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西医结合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CM-Dil标记的脑内示踪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分离和培养方法 ,并探讨采用氯甲基苯甲酰胺(CM-Dil)对BMSCs进行体外标记和体内示踪的可行性。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获取BMSCs,收集第3代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CD44和CD29的表达率。加入CM-Dil对BMSCs进行体外标记,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24h、21d和30d时的标记情况,通过描绘生长曲线明确CM-Dil对体外培养BMSCs生长特性的影响。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将CM-Dil标记的BMSCs立体定向移植至大脑纹状体区,于移植后7、14、21d取脑组织制备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记细胞在脑内的存活及分布情况。结果 BMSCs贴壁培养至第3代后呈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均一、排列有序,CD34、CD44和CD29表达率分别为1.71%、80.32%和84.89%。体外CM-Dil标记24h的BMSCs发出红色荧光,标记率为100%;21d后,经传代培养的BMSCs荧光强度与24h时点相近,但30d后荧光有所淬灭。标记后细胞的生长、增殖特性未受影响,形态无改变。脑组织冰冻切片发现移植的BMSCs在7、14、21d时主要位于针道附近,并向周围扩散,数量逐渐减少,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结论通过贴壁培养可以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出较纯的BMSCs。CM-Dil染色简单、有效、无细胞毒性,体外标记BMSCs的最长时限为21d,可作为BMSCs脑内定向移植的体内示踪方法 。
陈朝黎奔郭建文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荧光染料
辨治疑难重病应重视核心病机与辨病论治被引量:26
2011年
阐述辨治疑难重病应重视"核心病机"与辨病论治的观点。总结邓铁涛、朱良春、张琪、周仲瑛、路志正、颜德馨等国医大师治疗疑难病、危重病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从探讨中医学"病"、"证"、"症"的关系,分析中医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的关系等方面,结合国医大师具体病例进行分析。认为诊治疑难重病时,应学会把握"核心病机",在重视传统辨证论治的同时,也应重视辨病论治,提高临床疗效。
潘峰郭建文朱良春张琪周仲瑛邓铁涛
关键词:辨病论治核心病机国医大师
建立中风病“阴阳类证”辨证规范的数据挖掘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完善和验证"中风病阴阳类证"辨证规范。方法:以来自国家十五攻关20家医院的4077例样本为原始数据库,采用粗糙集值约简和关联规则,建立面向中风中医辨证规范的数据挖掘系统框架,进行数据预处理,删除冗余数据和补充缺失数据,设定算法,并结合专业判断。分析"中风病阴阳类证"辨证规范中火热证、阴虚证、气虚证的证候诊断标准。结果:数据挖掘计算得到的证候诊断标准同专家经验法有一定重合,也有许多新的关联出现,需结合专业判断分析其结果。结论:由于中医证候诊断系统是非线性的、多维多阶性、复杂巨系统性,采用传统的线性方法将很难真正地进行证候的规范化研究,而数据挖掘具有可以处理具有模糊性和非线性数据等优势特点,可为中医证候的诊断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手段,但也不可过分夸大数据挖掘的作用,需与专业判断结合应用。
郭建文黄燕印鉴杨小波梁兆辉
关键词:中风辨证数据挖掘
卒中专门生存质量量表(SSQOL)中文版多中心测评研究——附537例缺血中风多中心多时点临床测评研究被引量:22
2007年
蔡业峰贾真何春霞尤劲松白小欣郭建文欧爱华梁伟雄裴建黄燕黄培新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
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中文版多中心测评研究--附537例缺血中风多中心多时点临床测评研究被引量:415
2008年
目的依托国家十五攻关课题,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中文版,对我国脑卒中人群进行信度、效度和敏感度的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方法信度检验用Cronbach'sα系数、Guttman Split-half和spearson相关系数(重测信度)来评价。采用人为推理判断方法评价内容效度;采用因子分析法考核量表的结构效度;通过相关分析考察量表的效标效度。各领域敏感度通过配对t检验来评估。结果完成随访评定537例。NIH-SS中文版除0 d和7 d外,有较好的条目内部一致性,各领域的重测信度除共济运动、凝视外,其他维度的重测信度系数均在0.5-1之间。各时点的累计贡献率范围为88.6%-90.17%,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哥拉斯格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Barthel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 In-dex,BI)为效标,NIHSS与二者相关性高。12个领域显示了理想的敏感度。除7 d的凝视、忽视外,NIHSS总分及各条目在各个时点有较好敏感度。结论NIHSS中译本是一个有很好信度、效度和敏感度的卒中量表,中医药研究治疗急性缺血中风适合使用急性前循环卒中的疗效评价。
蔡业峰贾真张新春招远祺王立新郭建文欧爱华梁伟雄裴建黄燕黄培新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及中医药干预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0年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是由于血中脂质在动脉内膜内沉积,引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及其深部成分的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使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其主要发病机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不稳定斑块脱落形成栓子。不稳定斑块即使不引起管腔的严重狭窄,其危害也极大。因此,对不稳定斑块的研究则显得极为重要。
王宁郭建文
关键词: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中医疗法
4077例缺血中风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及规律被引量:39
2011年
目的:探讨缺血中风发病30d内1d~3d、4d~10d及11d~30d 3个时段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及规律。方法:4077例缺血中风病例来自全国23家医院,使用"中风病证候调查表"采集所有患者发病后1d~3d、4d~10d、11d~30d 3个时点的中医症状,根据八五攻关"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赋予相应症状分数,每个证候成立标准为分数≥7分,分析缺血中风风证、痰证、火热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在不同时点的分布特点及规律。结果:中风六大证候的分布为:风证、痰证及血瘀证在3个时点分布的比率分别为79.4%、77.2%、75.5%;2.8%、62.5%、52.8%及81.0%、80.2%、77.3%,火热证、气虚证及阴虚阳亢证3个时点的比率分别为30.9%、29.5%、24.9%;85.1%、83.7%、78.5%及23.90%、22.50%、21.60%,除阴虚阳亢证在3个时点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5种中风证候要素在3个时点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缺血中风中医证候分布为多种证候组合,发病1d~3d期间以3证组合为主,风证、血瘀证、气虚证组合出现最多;4d~10d、11d~30d均以2证组合为主,血瘀证、气虚证组合出现最多,其次为痰证与气虚证组合。结论:缺血中风中医证候的组合较复杂,表现为单一证候要素的较少,多表现为多种中医证候要素组合出现,风证、痰证、血瘀证及气虚证是缺血中风主要的证候要素,证候组合中,以血瘀证、气虚证组合及风证、血瘀证、气虚证组合多见。
黄燕赵敏蔡业峰郭建文杨小波欧爱华
关键词:缺血中风中医证候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症征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中央随机、平行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606例患者分别用中医综合(试验组274例)和西医加中药安慰剂(对照组263例)治疗(剔除15例、脱落54例),并观察中医症征积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21d、60d、90d的中医症征积分严重程度减轻(P<0.05)、中医症征积分对生活影响程度减弱(P<0.05)。提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可改善本病患者21d、60d、90d的症状和体征,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有改善患者中医症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趋势。
蔡业峰付于郭建文李伟峰文龙龙林浩黄燕
脑脉1号胶囊对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靶器官植入是干细胞移植领域研究的热点。文中旨在研究调节脑中血海中药脑脉1号(NMYH)胶囊对BMSCs移植大鼠脑缺血区后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模型组(无血清L-DMEM+等渗盐水)、BMSCs组(细胞悬液+等渗盐水)、NMYH组(无血清L-DMEM+NMYH)、BMSCs+NMYH组(细胞悬液+NMYH)。每组根据取材时间点又随机分为7 d、14 d、21 d组,每组每个时间点均为5只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全骨髓贴壁法分离获取第3代BMSCs,将氯甲基苯甲酰氨标记的BMSCs立体定向移植至大脑纹状体区,于移植后7、14、21 d灌注取脑,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记细胞在脑内存活及分布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脑缺血边缘区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的表达。结果第14天,BMSCs+NMYH组的荧光吸光度为1.61±0.25,较BMSCs组(1.23±0.17)显著增加(P<0.05);第21天,BMSCs+NMYH组的荧光吸光度为0.36±0.09,较BMSCs组(0.23±0.09)显著增加(P<0.05);第7、14、21天,BMSCs组、NMYH组和BMSCs+NMYH组CD34的表达较模型组均显著增加(P<0.01);第7、14、21天,BMSCs+NMYH组CD34的表达较BMSCs组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移植后的BMSCs能在脑组织内存活,分化,并向缺血区迁移,而NMYH可促进BMSCs移植后的存活,机制可能与其提高缺血区微血管再生,从而能增加移植细胞区域的血供有关。
陈朝黄一挚伍小燕黎奔陶文郭建文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中医药干预aSAH围手术期迟发性血管痉挛的思路探讨
背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围手术期迟发性血管痉挛(CVS)是制约患者远期疗效的瓶颈,现有的疗法仍然不能逆转30-50%的患者发生CVS,导致严重的后果。目的:探讨中医药干预aSAH围手术期CVS的思路,为解...
蔡业峰李贵福郭建文
关键词:围手术期迟发性血管痉挛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