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09A016)

作品数:3 被引量:48H指数:3
相关作者:闵凡飞刘令云朱金波陈忠杰赵晴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理工大学淮沪煤电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淮南市科技计划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矿业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泥化
  • 3篇泥水
  • 3篇煤泥
  • 3篇煤泥水
  • 2篇絮凝
  • 2篇絮凝沉降
  • 2篇凝聚剂
  • 1篇电位
  • 1篇絮凝剂
  • 1篇正交
  • 1篇正交法
  • 1篇微细颗粒
  • 1篇氯化
  • 1篇氯化镁
  • 1篇煤泥水絮凝

机构

  • 3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淮沪煤电有限...

作者

  • 3篇闵凡飞
  • 2篇朱金波
  • 2篇刘令云
  • 1篇李宏亮
  • 1篇张明旭
  • 1篇赵晴
  • 1篇陈忠杰

传媒

  • 2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原煤密度对泥化及煤泥颗粒表面电位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对淮南矿区丁集选煤厂50~0.5 mm不同密度级原煤进行了泥化试验,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电泳试验分别对原煤矿物组成和煤泥微细颗粒表面电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入选原煤中主要矿物成分有石英、高岭石、绿泥石等;高密度和中间密度级原煤泥化率大,+1.60 g/cm3原煤泥化煤泥中-0.045 mm颗粒最多,其中约90%以上为-0.025 mm的微细颗粒;随着原煤密度的增大和煤泥粒度的减小,泥化煤泥微细颗粒表面电位呈减小趋势,水的硬度、原煤中可溶性盐及颗粒表面性质对煤泥微细颗粒电位产生重要影响,微细煤泥颗粒表面电位增大会导致其在煤泥水中处于更加稳定的分散状态。
赵晴闵凡飞刘令云李宏亮
关键词:泥化微细颗粒电位煤泥水
正交法在高泥化煤泥水沉降试验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0年
为了减少药剂用量,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法初步确定煤泥水沉降絮凝剂和无机凝聚剂合理的用量范围,在此基础上确定絮凝剂和无机凝聚剂两个因素的具体水平;以煤泥水初始沉降速度和上清液透光率为考察指标,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对絮凝剂和无机凝聚剂用量配比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分子量为1 200万的聚丙烯酰胺(PAM)用量为6.8 g/m3,CaCl2用量为350g/m3时,可以取得很好效果,上清液透光率可达97.70%,初始沉降速度达22.32 cm/min。
闵凡飞朱金波张明旭
关键词:煤泥水絮凝剂凝聚剂絮凝沉降
高泥化煤泥水絮凝沉降试验研究被引量:33
2010年
为减少选煤厂处理煤泥水的药剂用量,以煤泥水初始沉降速度和上清液透光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法初步确定煤泥水沉降所需絮凝剂(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106和1.2×107的聚丙烯酰胺PAM)和无机凝聚剂(CaCl2和MgCl2)的合理用量范围,在此基础上对絮凝剂和无机凝聚剂用量配比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质量浓度为75g/L的煤泥水,当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7的PAM用量为6.8g/m3,CaCl2用量为350g/m3时,上清液透光率可达97.70%,初始沉降速度达22.32cm/min。
陈忠杰闵凡飞朱金波刘令云
关键词:煤泥水凝聚剂絮凝沉降氯化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