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08ESPCT-Z)

作品数:5 被引量:42H指数:4
相关作者:郝芳华欧阳威张璇王云慧王晓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土壤
  • 2篇可见光
  • 2篇灌区
  • 2篇河套
  • 2篇河套灌区
  • 2篇催化
  • 2篇催化剂
  • 1篇等温吸附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电子结构
  • 1篇信息系统
  • 1篇氧化铋
  • 1篇遥感
  • 1篇水电
  • 1篇水电开发
  • 1篇统计分析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壤含水率
  • 1篇土壤磷

机构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3篇欧阳威
  • 3篇郝芳华
  • 2篇王云慧
  • 2篇殷立峰
  • 2篇张璇
  • 1篇沙玉娟
  • 1篇孙英
  • 1篇牛军峰
  • 1篇王晓
  • 1篇夏星辉
  • 1篇张菊
  • 1篇师旭颖
  • 1篇王玮
  • 1篇沈珍瑶
  • 1篇林隆

传媒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化...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钛掺杂氧化铋可见光催化剂设计、合成与应用
1.引言五氯酚是一种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曾经被大量使用于水产养殖,木材防腐,病虫控制等领域,在水体中污染严重而且容易被生物富集,在环境中容易形成二噁英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光催化是一种去除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有效方法。但...
殷立峰牛军峰孙英
文献传递
Ti(Ⅳ)掺杂Bi_2O_3电子结构和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原理被引量:2
2011年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对掺杂体系新型环境光催化剂设计开发具有指导意义.基于DFT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USPP),对α、β、γ、δ-Bi2O3晶体几何结构分别进行了优化计算,从理论上得到了Bi2O3的总体态密度(TDOS)和Bi、O原子的分波态密度(PDOS).在此基础上对Bi2O3超晶胞进行Ti(IV)的掺杂计算,讨论了Ti(IV)掺杂对各种Bi2O3的电子结构和光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i(IV)掺杂Bi2O3晶体后,Ti(IV)的3d轨道进入禁带并与O2p、Bi6p轨道作用,使禁带宽度(Eg)变小,Bi2O3的吸收边红移,从而有助于Bi2O3光催化活性的改善.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的Ti(IV)掺杂Bi2O3样品的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验证了计算的结果.在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结晶紫的实验中,光催化剂活性的改善进一步得到证实.
殷立峰牛军峰沈珍瑶孙英
关键词:BI2O3电子结构可见光催化剂密度泛函理论
夏灌对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壤中磷元素迁移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磷作为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之一,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内蒙古河套灌区2008年夏灌前后农田灌、排水和地下水以及土壤中不同形态磷含量和土壤含水率的分析测定,借助SPSS13.0软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夏灌期间灌区土壤中磷元素的迁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夏灌后,土壤含水率仅表层有明显增加,且夏灌前后土壤含水率与土层深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1和0.770),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和土壤含水率显著相关(Sig.为0.009);夏灌期间,不同土层深度处的磷元素含量差异显著,作物类型和种植方式对磷元素在土壤中的分布无显著影响;夏灌会造成土壤中磷元素向地下水迁移,且流失形态主要为可溶性磷。该文可为灌区科学合理的水肥管理以及控制磷流失提供依据。
王云慧张璇欧阳威郝芳华王玮
关键词:磷元素灌溉土壤含水率迁移统计分析河套灌区
黄河水电开发区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以黄河上游水电梯级开发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景观生态学数量分析方法,在1977年、1996年、2000年和2006年遥感影像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区域30 a来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除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减少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均有所增加,其中耕地增加幅度最大;1977-1996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率最高,2000-2006年间水域面积减少极为剧烈,减少的面积主要流向耕地和草地;研究区景观斑块数和破碎度均逐年增加,景观结构日趋破碎;区域景观异质性在1977-1996年间不断增加,而在1996-2006年间有所减弱。
师旭颖郝芳华林隆欧阳威
关键词:土地利用水电开发地理信息系统遥感黄河流域
河套灌区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磷素的流失评价被引量:17
2011年
为了评价灌区农田非点源磷素的流失风险,对内蒙古河套灌区典型作物地块中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对磷素的吸附能力进行了测定,借助SPSS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土壤磷素向水体的流失潜能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地块的各层土壤均可以用Langmiur和Freundich方程来表征土壤对磷素的吸附特征,且Langmiur方程的拟合性要好于Freundich方程;小麦地块的各层吸附能力都较强,套种地块的吸附能力在试验中表现较差;表层土壤在不同地块的吸附能力差别不大,这可能与当地的复种习惯有关;表层土壤相对于深层土壤的流失潜能较高,即土壤中的磷素随农田退水的流失风险相对较大,但套种地块中磷素随渗漏淋失的潜能比对地表径流流失的潜能大;除Qm和EPC0之外,PSI值可以直接作为评价磷流失潜能的有效指标;磷素在农田地块的流失是河套灌区不可忽视的农业管理问题。该文为河套灌区科学合理施肥和非点源污染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张璇郝芳华王晓王云慧欧阳威
关键词:土壤磷素农田河套灌区等温吸附
邻苯二甲酸酯在河流沉积物上的不可逆吸附行为被引量:8
2010年
采用平衡吸附实验和循环吸附/解吸实验,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和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DEHP)在长江和黄河沉积物样品中的吸附特性和不可逆吸附作用.平衡吸附实验结果表明,DMP和DEHP在沉积物上的lgKoc均高于文献报道值,说明沉积物对PAEs的吸附不仅包括在有机质上的分配作用,而且还存在其他吸附过程.循环吸附/解吸实验结果表明,沉积物对DMP和DEHP的吸附包括可逆的线性吸附和不可逆的非线性吸附.DMP和DEHP在4种沉积物样品上的最大不可逆吸附量分别为125.19~337.37μg/g和515.89~591.41μg/g,且最大不可逆吸附量与沉积物的比表面积,阳离子交换量,黑炭含量等呈正相关.DMP可逆吸附部分的有机碳标化分配系数(lgkroecv)为3.69~4.98L/kg,该值仍大于文献报道的Koc值,说明除在有机碳上的分配作用外,DMP还存在其他的可逆吸附机制.DEHP的lgkorecv为4.12~5.31L/kg,与文献报道值接近,说明DEHP的主要可逆吸附机制为在有机碳上的分配作用.尽管DMP和DEHP的性质差异较大,但二者在4种沉积物上不可逆吸附部分的有机碳标化分配系数(lgkiorcr)接近常数(6.46±0.38)L/kg.由于PAEs在沉积物上存在不可逆吸附,在建立沉积物质量基准时需要考虑其最大不可逆吸附量.
夏星辉张菊沙玉娟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酯沉积物沉积物质量基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