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2067)

作品数:44 被引量:544H指数:17
相关作者:王英民李磊王海荣徐强李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天文地球
  • 10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盆地
  • 10篇深水
  • 10篇重力流
  • 8篇南海北部
  • 7篇珠江口盆地
  • 5篇等深流
  • 5篇层序
  • 4篇地层
  • 4篇东南
  • 4篇三角洲
  • 4篇琼东南盆地
  • 4篇中新世
  • 4篇凹陷
  • 4篇沉积物波
  • 3篇底沙
  • 3篇地震地貌
  • 3篇地震相
  • 3篇油气
  • 3篇油气勘探
  • 3篇震相

机构

  • 26篇中国石油大学...
  • 13篇中国石油大学...
  • 11篇广州海洋地质...
  • 9篇中国海洋石油...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8篇中国石油天然...
  • 6篇西安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
  • 5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大庆油田有限...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中海油田服务...

作者

  • 32篇王英民
  • 11篇李磊
  • 9篇徐强
  • 9篇李冬
  • 9篇王永凤
  • 9篇王海荣
  • 8篇邱燕
  • 8篇彭学超
  • 5篇张莲美
  • 2篇栾锡武
  • 2篇吕明
  • 2篇刘豪
  • 2篇吴嘉鹏
  • 2篇王志宏
  • 2篇李文成
  • 2篇李华
  • 2篇王小刚
  • 2篇唐武
  • 1篇吴庐山
  • 1篇崔兆国

传媒

  • 8篇沉积学报
  • 4篇海洋地质与第...
  • 3篇地质学报
  • 3篇古地理学报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现代地质
  • 2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海洋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Scienc...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11篇2012
  • 9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孟加拉扇上扇某区块深水沉积体的特征及演化模式被引量:5
2012年
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分析了孟加拉扇上扇某区块的深水沉积体特征。发现了六种典型地震相:下切充填相、海鸥翼状相、楔形发散相、透明相、强振幅平行相和弱振幅平行相。下切充填相代表粗粒的水道充填沉积;海鸥翼状相代表水道—天然堤复合体;楔形发散相代表细粒的天然堤沉积;透明相代表块体搬运沉积;强振幅平行相代表朵叶体沉积;弱振幅平行相代表深海披覆沉积。通过对典型地震剖面特征和平面属性分布分析可知:上扇垂向上依次沉积了朵叶体、水道和堤岸、朵叶体、水道—天然堤复合体。
刘曾勤王英民吕睿龚承林陶崇智黄一洺陈玲玲吴嘉鹏
关键词:地震相
Restoration of eroded stratal thickness in key periods of tectonic change in a multi-stage superimposed Tarim Basin in China被引量:1
2012年
With an area of 56×104km2, the Tarim Basin is the largest inland basin in China and is also generally acknowledg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reas for potential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On the basis of data from 22 regional seismic profiles and 40 drilling wells, 15 important first-order and second-order regional unconformities were defined.Almost all the main unconformities are superimposed unconfomities. Since the Cambrian, 5 key periods of tectonic change have occurred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Tarim Basin. The total eroded stratal thickness of the above-mentioned unconformities wa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virtual extrapolation of seismic reflec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otal eroded stratal thickness of different periods is quit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locations of the basin. Taking the Upper-Middle Ordovician as an example, its thickness restoration of eroded strata was calculated into individual stages i.e. its thickness restoration of eroded strata was calculated to different tectonic periods. Otherwise, as for the specific period of tectonic change, the underlying strata were, respectively eroded and thus the thickness restoration of eroded strata was calculated into individual intervals. Taking the Early Hercynian period as an example, the eroded stratal thickness was calculated into individual intervals to calculate the ratio of intervals of various ages occupying the total eroded thickn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the same stratum, its degree of erosion is quit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at different locations, due to the varying influence of tectonic movement. The unconformities of some key periods of tectonic change have different controls on the degree of erosion and the eroded range of the individual period of the underlying strata which are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stage superimposition of unconformities in the Tarim Basin.
Liu Hao1, Wang Yingmin2 1. School of Marine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2. School of Geo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Beijing 102249, China
块状搬运复合体的识别及其油气勘探意义——以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区为例被引量:13
2011年
块状搬运复合体是深水地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块状搬运沉积对深水储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区为例,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探讨了块状搬运复合体的识别特征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研究发现:块状搬运复合体的边界变化大,内部常见滑块、推覆体和杂乱反射;块状搬运复合体往往不是油气勘探的首先目标,但可形成潜在的深水地层圈闭,同时还可以作为盖层和烃源岩。
李冬王英民王永凤徐强
关键词:滑块推覆体储层
尼日尔三角洲坡脚逆冲带沉积样式及构造控制被引量:13
2008年
研究尼日尔三角洲深水坡脚逆冲带沉积样式、构造对沉积的控制可以揭示深水沉积分布与演化特征.运用生长地层翼旋转机理和地震相分析技术对研究区的沉积类型、构造与沉积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深水陆坡重力滑动作用所形成的微盆地内,层序边界表现为微盆地边缘上超不整合面或重力流对下伏地层的侵蚀不整合;逆冲构造隆升速率与沉积速率共同控制了重力流可容空间和沉积充填样式;沉积垂向演化以块状搬运复合体-浊积扇-深海披覆泥或浊积扇-深海披覆泥为特征.在充分考虑构造隆升和沉积速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单一微盆地和多个微盆地的沉积演化模式.
李磊王英民张莲美黄志超
关键词:尼日尔三角洲生长地层地震相
等深流作用机制和沉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0年
等深流是大洋环境非常重要的动力学机制,其沉积蕴含了重要的古海洋学和古气候信息,对其进行解析是近些年国际海洋学、气候学的研究热点。等深流是顺陆坡走向流动的牵引流,其侵蚀—沉积效应取决于陆坡地貌、气候旋回等多种因素,认识等深流侵蚀—沉积的动力学规律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也具有重要的油气经济意义。探究等深流沉积的新类型、等深流沉积的形态和叠加—迁移型式,以及它们发育的背景和控制因素,也是近些年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热点。确定等深流作用机制及其沉积响应的研究脉络,对凝聚研究方向和确定科研目标至关重要。
王玉柱王海荣高红芳王志宏郑良合吕友生
关键词:等深流动力学
南海北部白云凹陷早中新世东部沉积体系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基于白云凹陷东部钻井、岩芯和地震资料,通过地震属性分析、地震相分析及钻井岩芯分析,证实了白云凹陷在23.8~21 Ma之间除存在北部物源外还存在来自东沙隆起的东部物源体系,从而扩大了白云凹陷深水碎屑岩沉积研究领域。通过层序地层学研究和沉积相分析,建立了东部沉积体系沉积及演化模式:该体系在低位域形成海底扇沉积;水进域形成碳酸盐岩和硅质碎屑岩混合沉积;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高位三角洲沉积,其主要受相对海平面变化及物源供给控制。
王永凤王英民徐强黄振凯李冬
关键词:白云凹陷东沙隆起
南海东沙群岛以北海底沙波稳定性分析被引量:21
2006年
利用在南海东沙群岛北部至西北海域为工程目的所采集的海底地形测量、底质取样、海底底流测量资料,以及以往的区域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采用沉积学、构造学和海洋水动力学综合研究方法,对该区海底沙波形成及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该区海底沙波是在目前水动力环境下所形成,为今生,海底表层沉积物为晚更新世地层受到冲刷改造的再沉积。沙波形成主要受潮流底流的水动力作用控制,并与构造抬升有关。沙波具有一定的活动性,主要由SE向NW方向移动,且活动性逐渐减弱。北区段海底沙波稳定,中区段海底沙波较稳定,它们对海底工程建设不会造成影响;而南区段海底沙波较为活动,当沙波发生较大规模移动时,对海底工程建设会造成一定影响。
彭学超吴庐山崔兆国刘胜旋王衍棠
关键词:海底沙波构造抬升稳定性
浅海陆架沉积特征研究综述被引量:3
2013年
浅海陆架一直是我国海上油气资源勘探的重点。对浅海陆架的分类、国内外陆架沉积的研究历史及现状进行了回顾总结,讨论了水动力条件、沉积补给机制和相对海平面变化对陆架沉积的控制作用,并据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补给的比率将浅海陆架划分为补给主导的陆架沉积体系和可容纳空间主导的陆架沉积体系。补给主导的陆架沉积体系以高的沉积补给速率和海退为特征,高位期陆源河流沉积物的大量卸载是陆架补给的主要模式;可容纳空间主导的陆架沉积体系以相对海平面上升和沉积物高速逸散为特征,陆源沉积物供给有限,原地沉积物受潮流、风暴等水动力的再改造,从而成为有效的陆架沉积补给源。综合应用多种技术手段,从全球海平面变化、沉积物补给和水动力条件等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出发进行精细的陆架沉积特征研究应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范春花王英民刘豪
关键词:水动力条件相对海平面变化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下白垩统南屯组储集层特征被引量:6
2009年
海拉尔盆地是大庆油田较大的含油气盆地之一,贝尔凹陷是盆地内最大的凹陷,属于海拉尔盆地贝尔湖坳陷的二级构造单元,同时也是该盆地最有潜力的勘探地区。其主要储集层为下白垩统南屯组、铜钵庙组砂岩、凝灰质砂砾岩和凝灰岩及基岩风化壳。其中南屯组储集层主要岩石类型包括火山碎屑岩、陆源碎屑岩及少量的火山岩,其储集层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粒间孔隙、粒内孔隙、填隙物孔隙、裂缝和溶蚀孔隙。其孔隙结构较差,喉道半径小,分布不集中,分选不好。受沉积相带、埋深压实作用以及次生孔隙的影响,贝尔凹陷储集层物性总体以中低孔、低渗为特征,储集层主要分布于贝西次凹、贝西单斜带、霍多莫尔断鼻带和苏仁诺尔以及苏德尔特断裂带。
李树青汪利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南屯组储集层特征
南海北部白云凹陷21Ma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被引量:21
2012年
深水重力流沉积是南海北部陆坡主要的沉积类型,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钻测井等资料为基础,通过地震资料解释和地质分析,对南海北部白云凹陷21Ma所发育的深水沉积体系进行识别、解释和预测。识别出块体搬运沉积体系、水道堤岸复合体以及朵体3类深水重力流沉积单元。块体搬运沉积体系呈杂乱反射特征,底部发育侵蚀擦痕;水道作为重力流的搬运通道,呈弱振幅U或V形特征;重力流溢流形成的堤岸呈强振幅楔形特征;水道与堤岸构成水道堤岸复合体具有典型的海鸥翼状特征;位于水道前端的朵体表现为强振幅平行—亚平行反射,在平面上具有朵状特征。块体搬运沉积体系逐渐向水道、水道堤岸复合体以及朵体演化的过程中伴随着不同流态的深水重力流之间的相互转化。综合地球物理学、沉积学以及海洋地质学等方法,对南海北部陆坡21Ma开展重力流沉积体系研究,建立深水沉积模式,对研究深水重力流沉积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李磊王英民徐强李冬
关键词:白云凹陷深水重力流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