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04Z256)

作品数:11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作者:尚建忠罗自荣乔晋崴解旭辉徐从启更多>>
相关机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机器人
  • 5篇管道机器人
  • 2篇调节机构
  • 2篇虚拟样机
  • 2篇样机
  • 2篇伸缩式
  • 2篇管内机器人
  • 2篇仿真
  • 2篇杆机构
  • 1篇弹簧
  • 1篇地形环境
  • 1篇电磁离合
  • 1篇电磁离合器
  • 1篇虚拟试验
  • 1篇移动机器人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运动性能
  • 1篇蠕动式
  • 1篇摄动

机构

  • 10篇国防科学技术...

作者

  • 8篇尚建忠
  • 7篇罗自荣
  • 4篇解旭辉
  • 4篇乔晋崴
  • 3篇戴一帆
  • 3篇李圣怡
  • 3篇徐从启
  • 2篇张志雄
  • 2篇张详坡
  • 2篇陈循
  • 1篇郭瑜
  • 1篇杨军宏
  • 1篇赵希庆
  • 1篇肖俊君
  • 1篇谢惠祥

传媒

  • 3篇机械设计与研...
  • 2篇机械设计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机械制造
  • 1篇国防科技大学...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机械科学与技...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管道机器人电磁离合器的设计被引量:2
2010年
针对管道检测作业安全性问题,研制了一种确保管道机器人可安全退出管道的电磁离合器。该离合器直径Φ42mm,长220mm,动作行程10mm,结构紧凑,可传递较大转矩。详细介绍了电磁离合器机构及其工作原理,分析计算了磁路与线圈发热量,应用拉格朗日-麦克斯韦方程推导出了该机构吸引力关于气隙长度的关系式,并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对挡铁长度进行优化,最终依据理论结果研制了试验样机。
乔晋崴尚建忠陈循罗自荣
关键词:电磁离合器管道机器人安全性
A reconfigurable tracked mobile robot based on four-linkage mechanism被引量:2
2013年
A novel reconfigurable tracked robot based on four-link mechanism was proposed and released for the complicated terrain environment. This robot was modularly designed and developed, which is composed of one suspension and one pair of symmetrical deployed reconfigurable track modules. This robot can implement multiple locomotion configurations by changing the track configuration, and the geometric theory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track length keeps constant during the process of track reconfiguration. Furthermore, a parameterized geometric model of the robot wa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kinematic performance of the robot while overcoming various obstacles.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and correctness of design theory and robot scheme, an example robot was designed to climb 45° slopes and 200 mm steps, and a group of design parameters of the robot were determined. Finally, A prototype of this robot was developed, an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robot own powerful mobility and obstacle overcoming performance, for example, running across obstacle like mantis, extending to stride over entrenchment, standing up to elevate height, and going ahead after overturn.
罗自荣尚建忠张志雄
关键词:履带式移动机器人四连杆机构运动性能地形环境
一种新型蠕动式微小管内机器人的研制
2008年
针对管径为18-20 mm的细小管道,本文研制了一种新型的蠕动式微小管内机器人,采用三组直流减速电机和螺杆传动装置,通过控制三组电机顺序协调动作,实现机器人的蠕动爬行。该机器人由三个单元组成:前后部分为支撑管壁的爪结构单元,中间部分为蠕动单元,各单元之间用微型十字换向节连接。可搭载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testing,NDT)传感器,能适应Φ18-Φ20 mm的管径,可通过曲率半径不小于80mm的弯管,移动速度为5-8mm/s,具有0-90°爬坡能力,可双向移动,其负载能力不小于1kgf,载重自重比可达6.67:1,机器人本体尺寸为Φ13 mm×190 mm,重约150g,实现了管道机器人的"微小化"和"大驱动力"的需求。
徐从启解旭辉戴一帆李圣怡尚建忠
关键词:管内机器人蠕动式虚拟样机
螺旋推进管道机器人的驱动头与保持架调节机构设计被引量:3
2009年
为了使基于螺旋推进的管道机器人能在微小的管径中获得较大的牵引力,介绍了不同的螺旋驱动头与保持架调节机构,分析了每种调节压紧机构的力学特性,并给出了计算结果,比较了各种调节机构的优缺点。应用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建立了管道机器人的虚拟样机,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到机器人输出牵引力的仿真数据,为研制微小型螺旋式管道机器人提供,设计依据。
罗自荣尚建忠郭瑜解旭辉
关键词:微小机器人螺旋驱动调节机构弹簧
多运动态便携式机器人抗摔性能的虚拟试验分析
2009年
基于动力学软件ADAMS和有限元软件ANSYS,提出一种机器人抗冲击性能的虚拟实验方法,对机器人的抗冲击性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基于虚拟样机对机器人碰撞过程进行虚拟实验,通过虚拟传感器检测机器人与地面产生的碰撞力以及子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获取其力的时域信息。再以有限元分析软件应用为基础,分析子结构在强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和应变的分布及变化,确定机器人抗冲击性能的薄弱环节。利用虚拟试验方法对机器人的翼板单元的抗冲击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机器人在跌落高度为3m时,前后翼板抗冲击性能良好,证明虚拟试验的方法具有实时、高效和可重复的优点。
罗自荣尚建忠张志雄肖俊君
关键词:虚拟试验抗冲击有限元分析
小口径管内机器人技术的研究进展
2010年
从小口径管内机器人的特殊应用场合出发,针对无流体管道工作环境,将小口径管内机器人按运动方式概括为轮式、蠕动式与振动式三种类型,以驱动源为分类标准详细介绍了各种小口径管内机器人的发展过程与研究现状,并对其优缺点及适用场合予以分类讨论。在此基础上将小口径管内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依次为移动机构的设计与优化、特殊传感器的设计、能源与信号传输的无缆化,以及自主控制的实现,明确了小口径管内机器人技术发展的研究内容。
乔晋崴尚建忠陈循罗自荣
关键词:小口径管内机器人驱动方式
管道机器人支撑臂小角度展开过程建模与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以管道机器人为对象,设计了一种用于其适应管径变化的支撑臂,针对该支撑臂机构存在的奇异性(又称死点)和启动力大的问题,提出了斜面-滚轮结构的设计。该设计通过在连杆和推杆分别设计一段斜面和滚轮,将机构的展开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解决了奇异性的问题,同时极大减小了机构在小角度展开时所需推力,解决了启动力大的问题。论文对设计的机构展开过程进行了建模和分析,并在MSC.ADAMS上进行了运动仿真,与无斜面-滚轮设计的四杆机构进行比较,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张详坡尚建忠罗自荣乔晋崴杨军宏
关键词:管道机器人四杆机构奇异性ADAMS仿真
三维受限刚体的摩擦接触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首先建立了摩擦接触约束条件下三维刚体的动力学模型,利用线性互补问题(LCP)理论对其进行了降阶处理,讨论了其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问题,然后利用Kelvin接触模型和奇异摄动理论揭示了受限刚体降阶模型接触力稳定性的附加条件,最后以单接触细长杆为例,分别从滑动接触和滚动接触两种情况讨论了运动的稳定性,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徐从启戴一帆解旭辉李圣怡
关键词:奇异摄动
一种伸缩式油井管道机器人超高压动密封设计被引量:6
2009年
以自行研制的一种用于水平井检测的伸缩式油井管道机器人为对象,研究了其在充满高温(约150℃)高压(约60 MPa)腐蚀性污油的管道内工作时的动密封问题,采用高耐压高性能的车氏超高压组合密封方案,对机器人关键部件的密封结构进行了设计。初步的实践证明该设计能够达到很好的密封效果,解决了伸缩式油井管道机器人在水平井工作时的超高压动密封问题。
张详坡尚建忠罗自荣乔晋崴
一种单向伸缩式管道机器人系统的建模与仿真被引量:2
2009年
介绍了基于单向运动机构的伸缩式管道机器人工作原理,对管道机器人整机系统进行合理简化,得到等效系统模型。根据等效模型,分析直流伺服电机、滚珠丝杠,以及单向运动机构的动力学行为。为了研究系统的输入电压信号和输出的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机器人系统的完整框图模型。利用M atlab对机器人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不同输入信号下系统的响应特性,为管道机器人的机构设计和控制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谢惠祥张志雄尚建忠罗自荣赵希庆
关键词:管道机器人仿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