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971064)

作品数:14 被引量:171H指数:8
相关作者:白世彪闾国年黄家柱宋志尧王建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5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库区
  • 3篇GIS
  • 2篇遥感
  • 2篇水下地形
  • 2篇滑坡
  • 2篇江苏段
  • 2篇长江
  • 2篇冲淤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动力分析
  • 1篇信息系统
  • 1篇岩组
  • 1篇遥感技术
  • 1篇影响因子分析
  • 1篇淤积
  • 1篇灾害
  • 1篇灾害管理
  • 1篇灾害研究

机构

  • 8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河海大学
  • 1篇南京水利科学...

作者

  • 5篇闾国年
  • 5篇白世彪
  • 5篇黄家柱
  • 3篇宋志尧
  • 3篇王建
  • 2篇盛业华
  • 1篇杨一鹏
  • 1篇陈秀华
  • 1篇孔俊
  • 1篇尤玉明
  • 1篇于凤香
  • 1篇李瑞杰
  • 1篇张文

传媒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China ...
  • 1篇地质灾害与环...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工程勘察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山地学报
  • 1篇泥沙研究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Pedosp...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岸线江苏段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被引量:18
2001年
本文应用遥感技术 ,结合地面调查和测量资料 ,建立长江江苏段江岸变迁 ,航道水深变化 ,护岸工程和岸线资源利用等数据库 ,在GIS支持下开展地理信息图谱研究 ,对长江岸线资源和利用现状进行调查评价 ,分析岸线资源利用的特点和存在问题 ,提出江苏省长江岸线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黄家柱
关键词:长江岸线资源利用
平面潮流数值模拟中底床摩阻系数的修正被引量:18
2001年
本文从三维潮流运动控制方程出发 ,假定潮流垂直分布服从对数律 ,推得了一个较全面反映水深、水位变化梯度和流向等因素的摩阻系数修正表达式。理论分析和应用表明 ,运用修正后的摩阻系数 ,平面二维潮流数值模型更为完善 ,并能适用于陡变地形 。
宋志尧
关键词:摩阻系数数值模拟
基于GIS的长江三峡库区滑坡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39
2005年
利用GIS技术和统计方法,对三峡库区选定的研究区域(面积4539km2)滑坡空间分布和地形、地质等滑坡内部因子之间相关性进行统计计算。在建立地质、地形数据库等滑坡因子空间数据库和滑坡空间分布数据库(数据比例尺均为1∶10000)基础上,从地形数据库提取25m分辨率DEM,再派生出高程、高差、坡度、坡向、平面曲率、剖面曲率等地形影响因子;从地质数据库提取地层和岩性组合影响因子。将各个定性的因子按一定规则进行重分类、转换为25m分辨率的栅格数据格式,在GIS中进行地图代数运算、统计计算滑坡和各影响因子相关性。结果表明,滑坡分布和Q4、J1x,J1z、S岩性岩组;90m以下、90~135m和135~175m三个高程带;15~20m局部高差;10°~25°坡度;北、南和西北方向及-1~1曲率范围等影响因子相关性等级都大于1,为滑坡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类属。研究的结果是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的基础,可以指导库区滑坡灾害管理、土地利用等。
白世彪闾国年盛业华杨一鹏
关键词:三峡库区滑坡GIS统计分析
长江口三维潮流数值计算及动力分析被引量:19
2003年
采用三维动力学数学模型对长江口潮流场进行了计算,对长江口潮流流态在一个潮周期内逐时进行了分析,并对长江口南支盐水倒灌从动力学角度进行了初步探讨。计算结果表明:文中模型较好地重演长江口潮流场,可以用于大型复杂河口工程实际中的潮流场的计算和分析。
于凤香宋志尧李瑞杰
关键词:长江口潮流场
长江南通河段卫星遥感水深探测试验被引量:20
2002年
在水深遥感机理分析的基础上 ,应用多光谱遥感技术 ,开展长江南通河段水深遥感探测试验 ,建立该河段水深遥感模型 ,对河床水下地形进行反演。试验表明 ,应用陆地卫星TM数据对含沙量较高的长江河口段浅部水深进行探测有一定的效果 。
黄家柱尤玉明
关键词:卫星遥感
GIS支持下的长江江苏河段深槽冲淤演变探讨被引量:3
2007年
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库功能,提供了其它研究手段难以解决的河道水下地形冲淤变化分析及空间分布等问题的有力工具。本文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6个测次的长江(南京以下段)航道图数据,建立研究区域河道水下地形数据库,分析了河道冲淤变化及空间分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域1995年以前净面积减少,以冲刷为主,局部地区有淤积,但冲刷量大于淤积量,在1983年至1987年间净减少面积最大值为17.94km2.a-1;1995年以后净面积增加,以淤积为主,年净增面积达到13.43km2.a-1。同时基于GIS技术对河道形态、冲淤部位等进行实时的可视化显示,进一步对河道冲淤变化进行高效、准确的定量分析,更能有利于发现河道冲淤规律,为洪灾成因和防洪减灾对策研究提供决策支持。
白世彪王建闾国年黄家柱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水下地形
水下地形冲淤变化可视化计算方法被引量:2
2006年
本文以长江下游南京以下河段为例介绍了一种基于GIS技术的水下地形可视化计算新方法,对冲淤变化进行高效、准确的定量计算,对河道形态及长江下游河段冲淤部位等空间分布进行实时的可视化显示。
白世彪王建闾国年黄家柱
关键词:GIS可视化计算淤积冲刷
数字长江河道实验中遥感技术应用研究——以长江江苏段为例被引量:8
2002年
在数字长江河道试验中充分发挥遥感技术的作用 ,应用多平台、多时相遥感技术 ,对长江河床演变、江岸变迁、河道边界条件、护岸工程等进行数据采集 ,建立长江河道数据库。开展南通河段水深遥感探测试验 ,在水深遥感机理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准同步的遥感光谱亮度值与相关水深实测数据的计算 ,建立该河段水深遥感模型 ,对河床水下地形进行反演。试验研究表明 ,应用陆地卫星TM数据对含沙量较高的长江河口段水深进行探测有一定的效果 ,其探测深度可达 5m。对近岸水深条件及岸线资源利用现状进行数据采集 ,在GIS支持下 ,应用地理信息图谱方法对江岸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 ,将岸线根据其稳定性划分为稳定岸、强侵蚀岸、弱侵蚀岸、强淤积岸和弱淤积岸 5个类型 ,根据其近岸水深条件划分为深水岸、中深水岸和浅水岸三大类型 ,建立长江岸线资源专题数据库。在此基础上 ,对长江江苏段河道演变特征、江岸稳定性及不同性质岸线的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提出河道整治。
黄家柱闾国年
关键词:遥感江苏段长江河道整治
GIS技术在三峡库区滑坡灾害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05年
对三峡库区选定的研究区域,建立地质、地形等滑坡因子空间数据库和滑坡空间分布数据库(比例尺均为1:10000),利用GIS技术对滑坡和各影响因子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计算得出滑坡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类属:Q4、J1x,J1z、S岩性岩组;90m以下、90~135m和135~175m三个高程带;15~20m局部高差;10°~15°、15°~20°和20°~25°坡度;北向、南向和西北向方向和1~1曲率范围。研究的结果是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的基础,可以帮助指导库区滑坡灾害管理、土地利用等。
白世彪闾国年盛业华
关键词:GIS技术滑坡灾害研究分布数据库灾害管理岩组
A Computational Model for Velocity Separation in Shallow Sea被引量:3
2002年
Based on the hydrodynamical feature and the theoretical velocity profiles of tidal flow and wind-induced flow in shallow sea, a computational model is established for the first time, which can separate observed velocity into tidal velocity and wind-induced velocity by use of the least square method. With the model, not only the surface. velocities of tidal. flow and wind-induced flow are obtained, but also the bed roughness height is determined and the wind velocity above the water surface is estimated. For verification of the model, the observed velocity in the Yellow River Estuary and the laboratory test is separated, then it is applied to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All the results are satisfactory.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is simple in method, feasible in process and reasonable in result. The model is a valid approach to analysis and computation of field data, and can be applied to separate the observed velocity in shallow sea; at the same time, reasonable boundary conditions of the surface and bottom can be obtained for two- and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宋志尧严以新沈红艳孔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