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2013K14-01-03)

作品数:5 被引量:163H指数:4
相关作者:薛亮宋慧敏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生态
  • 3篇生态环境
  • 3篇土地利用
  • 2篇遥感
  • 2篇主成分
  • 2篇主成分分析
  • 2篇协调发展
  • 1篇遥感监测
  • 1篇遥感监测研究
  • 1篇生态环
  • 1篇生态环境协调
  • 1篇生态环境协调...
  • 1篇生态环境质量
  • 1篇生态指数
  • 1篇区域经济
  • 1篇协调度
  • 1篇协调发展度
  • 1篇协同论
  • 1篇马尔科夫
  • 1篇马尔科夫链

机构

  • 5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薛亮
  • 2篇宋慧敏

传媒

  • 1篇生产力研究
  • 1篇中国沙漠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西安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以西安市1998—2013年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构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权重,依据协调度模型定量评价二者关系,最后运用GM(1,1)模型预测未来趋势,以期为二者关系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二者间存在复杂时变非线性的动态耦合关系,即1997—2005年为发展初期,土地利用类型为勉强协调类土地利用滞后型,关系并不稳定且协调水平低;2006—2011年为发展中期,类型转换为初级、中级协调类土地利用滞后型,关系开始趋于稳定;自2012年后基本稳定在良好协调类生态环境滞后型,呈V型轨迹并向有序、稳定的协调关系发展。(2)1997—2012年二者评价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影响协调发展度的主要因素从生态环境逐渐演变为土地利用。因此,平衡二者发展速度,调控土地利用方式,对协调发展关系至关重要。
王昀琛薛亮
关键词:协调发展度主成分分析GM(1,1)协同论
基于空间马尔科夫链的关中地区经济水平时空演变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都不是封闭的,各要素间均存在着相互作用。本研究选取关中地区1990—2010年人均GDP数据为研究资料,采用自然断裂法对关中地区各区县的人均GDP分年份进行空间聚类并划分等级,运用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对1990—2010年间关中地区县域人均GDP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逐年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关中地区经济水平时空演变结果受区域背景条件影响较大;(2)不同区域背景在区域经济水平转移中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3)关中地区经济水平同样符合"时空演变趋同"特点。
薛亮
关键词:区域经济经济水平空间马尔可夫链
渭南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预测与评价被引量:6
2016年
针对研究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特点,以渭南市为例,选取2000—2013年渭南市统计年鉴数据,建立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杨士弘提出的协调发展模型计算该市近20年的协调发展水平,采用NAR模型对2014—2020年的发展水平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渭南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动态非线性的,具体表现在2000—2004年为发展初期,这一阶段表现为失调衰退状态的更替及向协调状态的过渡调整,土地利用的发展滞后于生态环境的发展;2005—2010年为发展中期,两者协调发展,整体呈稳步上升的状态;2011年以后,两者的关系逐渐变得稳定协调,生态环境的发展滞后于土地利用的发展。并得出以下结论:1)渭南市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指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则表现为波动性的变化;2)自2011年起,两者的关系一直处于中级协调发展阶段,反映出土地利用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可挖掘潜力。因此,本文尝试提出渭南市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方式的同时,应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建立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以保证该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向更高的阶段推进。
宋慧敏薛亮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协调度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模型的渭南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与分析被引量:133
2016年
本文基于1995和2015年的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绿度、湿度、干度、热度4个指标的权重,采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价模型,对渭南市1995—2015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5年,渭南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RSEI均值由0.489上升至0.556;生态环境改善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渭南市中部,占总面积的49.6%;生态环境退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韩城市部分矿区和渭南市南部区县(秦岭北麓渭南段),仅占总面积的15.4%.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受城市规划建设影响较大,但总体上其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得益于近年来该市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与投入.
宋慧敏薛亮
关键词:遥感生态环境质量主成分分析
咸阳市生境质量变化遥感监测研究被引量:17
2017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变化持续影响着区域生境质量。为了深入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的影响,选取人类活动较为剧烈的咸阳市为研究区,以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分类数据为基础,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的支持下分析了咸阳市2000~2010年间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采用InVEST模型评价生境质量,以此监测生境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0~2010年间咸阳市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2.34%,变化总体缓慢;土地利用变化特点是耕地、草地面积有所减少,主要转出至林地和建设用地,导致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与结构复杂性变高;生境质量稍有好转,整体上呈现中、北部高于南部的空间格局,优、良、差等级的生境质量所占面积比例提升,中等级生境质量所占面积比例大幅度降低;全市14个县(市、区)中,旬邑县的生境质量最好,礼泉县的生境质量提升幅度最为显著;生境质量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土地利用格局的转变。咸阳市今后可在继续实行现有生态保护措施的同时,加大保护与治理力度,逐步实现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赵梦雨薛亮
关键词:土地利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