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ZD159)

作品数:46 被引量:613H指数:13
相关作者:覃成林李超姜文仙蔡涛种照辉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五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4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10篇城市
  • 9篇经济增长
  • 7篇铁路
  • 6篇区域经济
  • 5篇可达性
  • 5篇高铁
  • 3篇政府
  • 3篇人口
  • 3篇铁路交通
  • 3篇区域经济增长
  • 3篇劳动力
  • 3篇交通发展
  • 3篇高速铁路
  • 3篇城市经济
  • 3篇城市群
  • 3篇城市人口
  • 2篇运输成本
  • 2篇增长趋同
  • 2篇制造业
  • 2篇铁路发展

机构

  • 30篇暨南大学
  • 6篇中国社会科学...
  • 5篇五邑大学
  • 4篇广东金融学院
  • 3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广东省社会科...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澳门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肯特州立大学
  • 1篇国家发展和改...

作者

  • 24篇覃成林
  • 5篇姜文仙
  • 5篇李超
  • 5篇蔡涛
  • 4篇种照辉
  • 3篇徐春华
  • 3篇贾善铭
  • 3篇刘金山
  • 2篇朱永磊
  • 2篇韩江波
  • 2篇刘万琪
  • 2篇刘佩婷
  • 2篇桑曼乘
  • 2篇任建辉
  • 1篇丁金学
  • 1篇李宁
  • 1篇叶信岳
  • 1篇蔡舒
  • 1篇杨杰
  • 1篇倪鹏飞

传媒

  • 4篇经济问题探索
  • 3篇经济与管理研...
  • 3篇发展研究
  • 3篇区域经济评论
  • 2篇学习与实践
  • 2篇工业技术经济
  • 2篇技术经济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中国流通经济
  • 1篇旅游科学
  • 1篇兰州学刊
  • 1篇经济科学
  • 1篇财贸经济
  • 1篇国际贸易问题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科学.经济....
  • 1篇经济体制改革
  • 1篇经济学家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

  • 5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12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速铁路发展与铁路沿线城市经济集聚被引量:28
2014年
本文设计了一个综合的经济集聚指数描述经济集聚状态,建立了包含可达性指标的经济集聚模型,分析高速铁路对铁路沿线城市经济集聚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高速铁路影响下,铁路沿线城市的经济集聚水平明显提升,铁路沿线城市可达性每提升1%,可引起这些城市经济集聚指数出现0.8072的相应增加。但是,高速铁路发展也引起铁路沿线城市之间的经济集聚水平差异扩大,经济集聚格局趋向非均衡。其中,高速铁路沿线城市成为经济集聚的目的地,经济集聚水平显著提升且内部差异缩小;这类城市的可达性每提升1%,可引起城市经济集聚指数发生0.8798的相应增加。相反,非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的经济集聚水平相对下降,成为经济要素和经济活动的流出地,而且这类城市之间的经济集聚水平差异增大。
覃成林种照辉
关键词:高速铁路经济集聚可达性
中国高铁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8年
自2008年第一条高铁线路开通运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即进入了高铁时代。高铁已经成为影响各个区域经济发展及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变化的活跃因素。本文从高铁与区域经济增长、城市经济增长、区域协调发展、区域经济格局变化,以及相关研究方法五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梳理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总的来看,已有研究在上述方面取得了众多有价值的结论,但尚未完全形成共识,研究的系统性不强,特别是在高铁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及方法创新上亟待加强。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重点研究高铁对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区域经济发展影响,重点揭示高铁网络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效果及机制,突出理论和方法创新,同时深入分析高铁对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作用,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覃成林黄龙杰
关键词:高铁区域经济经济增长
城市群经济网络与经济增长——基于大数据与网络分析方法的研究被引量:36
2018年
借助大数据时代下获得的海量数据,本文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网络特征,重点研究了城市群经济网络的增长效应。首先,构建了长三角城市群的人口流动网络、企业组织网络与电子商务网络,对其各自的网络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其次,将网络分析方法与空间计量模型结合起来,使用扩展的J检验方法对不同网络结构下的模型设定方法进行了识别,考察了经济网络带来的溢出效应对于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三种经济网络下长三角城市群均呈现出了"中心-外围"的网络结构,其中上海、杭州、苏州、南京及无锡市位于城市群经济网络的核心圈层。对网络结构的模型识别结果显示,中心城市在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网络的溢出效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体而言,在人口流动网络下,资本、政府行为存在显著为负的网络溢出效应;在企业组织网络下,人口规模、对外开放呈现出显著为正的网络溢出效应;在电子商务网络下,政府行为存在显著为负的网络溢出效应,对外开放呈现出显著为正的网络溢出效应。
种照辉覃成林叶信岳
关键词:城市群经济增长经济网络大数据网络分析
高速铁路网络对中国城市化格局的影响被引量:20
2014年
高速铁路通过提高城市可达性影响城市人口增长。1997-2011年,在铁路提速的影响下,城市可这性每提高1%,可引起城市人口增长0.67%。到2020年,全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将对城市化格局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表现在:城市人口向高速铁路沿线城市集聚,尤其是向高速铁路密集区域的城市集聚;城市人口向城市群集聚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城市群之间的人口增长速度具有差异性;包括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巨型城市在内的城市等级一规模结构将呈橄榄形发展;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将呈现出小城市>特大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巨型城市的格局。
覃成林朱永磊种照辉
关键词:城市化高速铁路可达性城市人口铁路提速
铁路交通发展与沿线城市工业空间格局变化被引量:3
2014年
铁路交通发展是影响我国工业空间格局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其通过影响沿线城市的可达性,改变其工业区位条件,而对其工业发展产生差异性影响,导致工业发展空间格局变化。2011年的截面数据分析表明,铁路交通发展在总体上促进了沿线城市工业发展,但是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城市工业发展的影响却存在差异。这有可能增大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提速沿线城市与非提速沿线城市之间工业发展的差异,加大全国工业空间格局的不平衡。
覃成林程琳
关键词:铁路交通可达性
行政等级、公共服务与城市人口偏态分布被引量:19
2016年
本文利用2003—2013年中国城市数据,探讨行政等级是否通过影响城市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从而间接影响城市人口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行政等级、公共服务水平和城市人口规模三者之间存在递进的正向作用关系。城市行政等级越高,其配置公共服务资源的权力越大,越能集中公共服务资源,从而导致城市之间因行政等级不同而出现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这种差异进一步导致城市人口出现向大城市一侧的偏态分布。因此,解决日趋严重的"大城市病"和城市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就需要纠正行政权力在城市之间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所产生的偏差,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低行政等级的城市配置,逐步缩小城市之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
覃成林刘佩婷
关键词:人口分布公共服务人口规模
深圳港台资中小企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基于企业发展模式的内涵和深圳宝安区港台资中小企业的实地调研数据,提出深圳港台资中小企业发展模式转型应实现由传统的规模小、技术水平低、污染高和产品附加值低的初级加工贸易发展模式向规模大、技术水平高、污染低和产品附加值高的高级加工贸易发展模式的转变。为实现上述转型,本文构建了港台资中小企业发展模式转型机制框架,并进一步阐述了中小企业发展模式转型的三大转型路径。
熊雪如王泽填
关键词:中小企业
中国通信电子制造业产业关联弱化的实证研究
2014年
产业之间存在着关联效应,中国产业体系的竞争力有赖于内生性产业关联效应下各个产业的协同共进。基于中国装备制造业之一的通信电子制造业的增长数据,构建动态模型,实证分析该产业与其他工业行业、整个工业体系及国民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通信电子制造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存在产业关联效应弱化的问题。建议关注中国产业体系内生性关联效应的缺漏。
蔡涛刘金山
关键词:通信设备制造业效应弱化
广州南沙自贸区发展对策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建立自贸区,是我国一项重大发展战略,旨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积极争取国际经济与政治秩序的参与权与话语权,全面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本文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形势出发,分析了广州南沙自贸区发展的优劣条件,厘清了基本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吴健徐金海
关键词:桥头堡金融现代服务业
中央政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动因、时机与方式被引量:6
2013年
中央政府兼具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双重"身份"特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中央政府履行代理人职责的体现,不仅关系到中央政府的合法性基础,也与政府的政治、经济、社会职能紧密相关。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时机选择受到中央政府促进协调发展的意愿和能力的制约,当二者同时具备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才能被确立下来。中央政府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主要作用方式有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管理、区域规划、区域关系立法。
姜文仙覃成林
关键词:中央政府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