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5057)

作品数:20 被引量:438H指数:13
相关作者:陈少勇王劲松郭忠祥高蓉郭江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白银市气象局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甘肃省气象局“十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7篇气温
  • 12篇气候
  • 10篇变暖
  • 8篇气候变暖
  • 6篇季风
  • 6篇季风区
  • 6篇风区
  • 5篇冬季气温
  • 3篇平均气温
  • 3篇气候变化
  • 3篇气温变化
  • 3篇秋季气温
  • 2篇冬季气温异常
  • 2篇石羊河流域
  • 2篇水资源
  • 2篇年平均气温
  • 2篇气温变化特征
  • 2篇气温异常
  • 2篇秋季
  • 2篇夏季

机构

  • 21篇中国气象局兰...
  • 12篇白银市气象局
  • 3篇兰州大学
  • 2篇兰州中心气象...
  • 2篇甘肃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11篇陈少勇
  • 10篇王劲松
  • 6篇郭江勇
  • 6篇高蓉
  • 6篇郭忠祥
  • 4篇夏权
  • 4篇韩通
  • 4篇张燕霞
  • 4篇石圆圆
  • 3篇陈发虎
  • 3篇靳立亚
  • 2篇魏锋
  • 2篇王宝鉴
  • 2篇黄玉霞
  • 2篇张强
  • 1篇石光普
  • 1篇陈建徽
  • 1篇张洪芬
  • 1篇杨选雄
  • 1篇李静

传媒

  • 4篇中国沙漠
  • 4篇高原气象
  • 3篇资源科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Journa...
  • 1篇第26届中国...

年份

  • 6篇2010
  • 11篇2009
  • 5篇200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46年来中国东部季风区夏季气温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32
2009年
利用中国东部季风区375个测站夏季平均气温资料,分析季风区夏季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46 a东部季风区夏季气温年平均呈缓慢上升趋势,但淮河流域出现下降趋势;(2)夏季气温稳定性随纬度增加而减小;(3)季风区夏季气温年均增温率0.104℃/10 a,全区平均状况看,1970年代中期后开始表现明显上升趋势;(4)季风区夏季气温变化首先表现为全区一致的变化型,然后为南北反相变化型;(5)根据REOF分析将季风区夏季气温异常分6个气候空间类型,东北、华北、江南及华南均呈现上升增温趋势,西南地区增温缓慢,淮河流域则呈现与全球变暖不一致的降温趋势。
高蓉郭忠祥陈少勇韩通
关键词:夏季气温
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近46a秋季气候变暖分析被引量:38
2009年
利用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137个测站,近46 a年平均地面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EOF、REOF、Mann-Kendall、子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西北区秋季气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①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秋季气温增温明显,近46 a增温率0.36℃/10a.从1971年开始气温呈增加趋势,1988年有一次显著突变,其后达到一个更显著的增暖时期。②秋季气温标准差在青海高原西部、新疆东部—北疆和内蒙古是一个高值区。③秋季区域平均气温单调增温而无明显转型期,全区性的前10个偏热年,80%出现在1990年以后,各分区的异常偏热年,90%也出现在1990年以后;气温异常变化存在5 a左右和22 a的周期,无论从年代际的变化来看,还是从20 a以上的气候变化层次来看,振幅向高温增大,气温趋势仍在居高不下的位置。④秋季气温存在演变的地域差异,新疆区和蒙陕甘宁青区东西变化相反。⑤根据REOF分析将该区秋季气温异常细分为蒙陕甘宁区、北疆区、南疆区和高原区。西部干旱、半干旱区秋季气温的转折大致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初期,由下降转为上升;各区秋季气温在1987—1988年发生一次突变。
陈少勇郭江勇韩通石圆圆
关键词:秋季气温气候变暖
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年平均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被引量:42
2009年
利用中国西北干旱区138个测站,近46年历年平均地面月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多项式拟合、EOF、REOF、Mann-Kendall、子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干旱区年平均气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1)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年平均气温近46年增温率为0.34℃/10 a。新疆西部、青海高原东部的部分地方受大地形背风坡影响有不显著的上升趋势,其余大部分区域增温显著,同步响应全球变暖。(2)年平均气温标准差分布不均匀。除南疆和海东-陇南一带相对较小,该区其余大部分区域年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稳定性差。(3)蒙陕甘宁-塔里木盆地是该区气温变化最敏感的区域。年平均气温的演变在干旱半干旱区一致性程度较高。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发生降温-升温转型,1986年有一次显著突变,其后气温达到一个更显著的增暖时期;全区性的前10个偏热年,全部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及以后,各分区的异常偏热年,大多数也出现在1990年以后;气温异常变化存在5年和10年左右的周期,从15年以上的变化层次来看,气温趋势还在偏高的位置。(4)年平均气温存在演变的地域差异,蒙新区和陕甘宁青区南北变化相反。(5)根据REOF分析将该区年平均气温异常细分为北部区、高原区、南疆区和东部区4个分区。西部干旱半干旱区年平均气温的转折存在区域差异,高原和南疆区单调增暖,无明显转折,北部区的转暖时间比较低纬度的东部大致要早5年左右。受高原"启动区"影响,其它区的突变比高原要晚3~10年,其它区的年代际变化比高原要晚1~2年。
陈少勇郭江勇郭忠祥高蓉石圆圆
关键词:年平均气温气候变暖
亚洲中部干旱半干旱区近100年来的气温变化研究被引量:44
2008年
利用亚洲中部干旱半干旱区1961—2003年共计69个站的气温实测资料,并通过EOF展开的延长插补方法,将研究区的气温序列延长到1901年,进而分析了这一区域近100年来的气温变化。研究表明,该区域气温的一致性变化占主导地位,同时存在东部季风区、中亚、蒙古高原和塔里木干旱区等4个主要温度变化分区,均表现出显著的增暖趋势,其代表站近100年来线性拟合的增温率分别为0.19,0.16,0.23和0.15℃/10a,研究区平均增温率为0.18℃/10a,冬季达0.21℃/10a,远高于北半球、全球和我国的增温率,但与青藏高原增温率相近。除20世纪10年代和50年代外,研究区气温变化主要取决于冬季温度的变化。研究区近100年来的气温变化经历了70年代以前的相对缓慢升温和以后的显著升温过程,且增温率越来越大。亚洲中部干旱半干旱区的气温变化过程与我国东部地区显著不同,没有出现明显的20~40年代暖期,整个升温过程由6次明显的锯齿状的升温-降温变化过程(即20,40,60,80,90年代和本世纪初气温变化过程)构成,升温阶段持续时间较长,幅度较大,而降温阶段时间短,幅度小,但不论升温还是降温过程,其变化幅度均大于我国东部和全球平均。
王劲松陈发虎张强靳立亚李静金明陈建徽
关键词:气温变化温度序列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影响评价
石羊河流域的年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自1951年以来呈持续上升趋势,增温速率为0.22℃/10a,增幅达1.2℃。1992年是年平均气温显著变暖的年份,与显著变暖前相比,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85℃,低于近51年1.1...
黄玉霞王宝鉴张强王劲松杨选雄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水资源
文献传递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东部季风区秋季气温的变化特征被引量:4
2009年
利用中国东部季风区375个测站,近46a年平均地面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EOF、REOF、Mann-Kendall、子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季风区秋季气温的变暖特征。结果表明:①中国东部季风区秋季气温增温明显,1961年~2006年46年期间增温率为0.22℃/10a,其中11月份增温最大;从1974年开始气温呈增加趋势,1987年有一次显著突变;秋季气候变暖中,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增温率存在区域差异,大部分地方以最低气温的升高为主,而中西部最高气温的增温比较突出;②秋季气温的稳定性,黄河南部高于北部;③季风区大多数区域秋季气温变化有明显上升趋势,增温率从南向北增大,气温变化趋势不显著的区域主要在季风区的南部;④根据REOF分析,将该区秋季气温异常细分为北、中、南、东南和中南5个分区;全区性的前10个偏暖年,70%出现在1990年以后;气温异常变化存在准7年和11年的周期;⑤气温的转折北部和南部比中部早5~10年,南部从本世纪初期开始转为降温,值得关注;气温的突变北部和南部比中部早3~5年。
韩通陈少勇高蓉张燕霞
关键词:秋季气温气候变暖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annual mean air temperature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 in northwest China over a recent 46 year period被引量:24
2010年
We analyzed the 1961-2006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data of 138 stations in China's northwest arid and semi-arid areas(CNASA),to measure climate change in terms of annual mean air temperature changes.We used methods of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multinomial fitting,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REOF),Mann-Kendall,Glide T-examination,wavelet analysis and power spectrum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1) the warming rate of the annual mean air temperature in CNASA was 0.35oC/10a during the 1961-2006 study period.Some places in the west part of Xinjiang and east part of the Qinghai plateau,which is impacted by the terrain of leeward slope,exhibit smaller increasing trends.However,the majority of region has shown distinct warming in line with general global warming;(2)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s non-uniform.The south Xinjiang and east Qinghai-south Gansu areas show relatively small standard deviations,but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in annual mean air temperature in the greater part of the region is high;(3) Inner Mongolia,Shaanxi,Gansu,Ningxia and Tarim Basin are the areas where the temperature changes are most sensitive to the environment.The degree of uniformity in annual mean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 is higher in the arid and semi-arid area.From the early 1970s,the trend in tempera-ture changed from a decrease to an increase,and there was a marked increase in mean temperature in 1986.After that mean temperature went through a period of rapid increase.The entire area's 10 hottest years all occurred in or since the 1990s,and 90% of various sub-districts' hottest years also occurred after 1990.The process of temperature change appears to have a roughly 5-year and a 10-year cycle;(4) An-nual mean air temperature variation has regional differences.In Inner Mongolia-Xinjiang and Shaanxi-Gansu-Ningxia-Qinghai areas,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 in their northern areas was ver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ir southern areas;(5) Using the REO
Chen, ShaoYongShi, YuanYuanGuo, YuZhenZheng, YanXiang
关键词:NORTHWESTANNUALWARMING
亚洲中部干旱区在20世纪两次暖期的表现被引量:23
2008年
利用亚洲中部干旱区1901-2002年近100 a气温及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强度指数、西风指数资料,分析了20世纪全球变暖的两个较明显时期在该干旱区的响应特征,以及大气环流变化和太阳活动对干旱区气温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亚洲中部干旱区对20世纪全球发生的两次暖期的响应特征是有显著差异的.对1920-1940年代全球发生的第一次暖期,亚洲中部干旱区整体并没有响应,仅在其东部的季风影响边缘区有响应;而对1970年代以后发生的第二次暖期,亚洲中部干旱区整体都作出了响应.冰岛低压的异常加深、同时北大西洋亚速尔高压的显著增强,西伯利亚高压强度指数的异常减弱,以及西风指数的异常增强是导致亚洲中部干旱区气温偏高的可能原因,可以初步解释研究区整体对20世纪全球两次暖期响应不同的原因.太阳活动作为外部影响因子之一,对干旱区气温的影响是阶段性的,且在百年时间尺度上,二者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王劲松陈发虎靳立亚魏锋
中国东部冬季气温异常与海表温度异常的关系分析被引量:24
2009年
采用SVD、相关分析及EOF方法,分析了中国东部冬季地面气温与北大西洋及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东部冬季气温变化的一致性较高;(2)冬季气温异常与前一年9月北大西洋海域关键区(16°~40°N,60°~24°W)海温和当年2月西北太平洋关键区(20°~40°N,124°E^180°)海温呈显著的正相关分布,即前一年9月北大西洋和当年2月西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低),东部冬季气温亦偏高(低),即前一年9月北大西洋海温的异常是否为我国冬季气温的气候预测提供了一种前期信号;(3)关键区海温对中国东部冬季气温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北大西洋前期海温与中国东部冬季气温有密切的关系,而西北太平洋的海温主要影响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季风中部区;(4)海温影响气温的可能机理是西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升高,使乌山脊减弱,阿拉斯加脊减弱,东亚大槽减弱向东移动,纬向环流加强,高纬度的冷空气不易南下,导致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偏暖,反之亦然。在年代际尺度上,纬向环流和东亚大槽对海温有显著的响应;但在年际变化方面,东亚大槽对海温的响应不显著。
陈少勇张燕霞夏权白登元张晓芬
关键词:气温异常EOF海温异常SVD分析
气温变暖对西北西风带冬季气温的影响分析
利用中国西北西风带139个气象站1961—2006年历年冬季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多项式拟合、EOF、REOF、Mann-Kendall、滑动t-检验、子波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6a西北西风带冬季气温对气...
郭江勇陈少勇高蓉郭忠祥
关键词:冬季气温气候变暖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