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K12B00)
- 作品数:11 被引量:68H指数:6
- 相关作者:韦方强杨红娟谢湘平谢涛马金辉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鱼脊型泥石流水石分离结构中格栅跨度的研究
- 2016年
- 鱼脊型水石分离结构是一种新型泥石流防治结构,为了使该结构具有最佳粗颗粒分离效果,必须确定水石分离格栅跨度的合理修建尺寸.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格栅跨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得到格栅合理跨度的判别条件,即从引流坝引流口侧面流出的泥石流体中,粒径大于设计分离粒径的颗粒沿格栅滑落的时间等于其余泥石流体透过格栅的时间,然后利用模型试验对理论公式进行了检验与修正.假设泥石流在格栅上运动时仅受重力作用,根据上述判别条件得到格栅跨度与引流口宽度、引流口溢流深及格栅坡度3个参数有关,并建立了相应的格栅合理跨度理论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格栅合理跨度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93),且实测值为理论计算值的1.53倍,说明理论计算值可以用该系数进行修正,据此建立了工程设计中格栅跨度修建尺寸的计算方法.
- 谢涛韦方强杨红娟谢湘平
- 关键词:泥石流结构尺寸
- 基于STM32微处理器的泥石流次声采集系统被引量:4
- 2015年
- 对泥石流次声波的监测分析有助于泥石流灾害的预警。泥石流次声采集系统基于STM32高性能32位微处理器设计,结合次声传感器、GPS授时、本地文件存储与远程实时传输等功能,与接入互联网的PC上位机进行数据传输与通信,实现次声信号的远程采集。在泥石流观测研究站的测试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达到预期设计目的。
- 冷小鹏刘敦龙韦方强
- 关键词:泥石流次声数据采集STM32无线传输
- 鱼脊型泥石流水石分离结构适用性的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13
- 2014年
- 水石分离是泥石流工程防治常用的方法,现有水石分离结构均存在结构开口易被堵塞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曾设计了一种鱼脊型泥石流水石分离结构,但是该结构对不同类型泥石流的适用范围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模拟不同泥石流密度下的水石分离过程,进行对比试验,探讨泥石流密度对水石分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泥石流密度条件下,95%以上大于设计分离粒径的固体颗粒均会被分离出来,显示鱼脊型水石分离结构具有良好的分离粗颗粒能力,但是当泥石流密度大于1 900 kg/m3后,小于设计分离粒径的固体颗粒分离比例明显变大,结构排泄细颗粒的功能将减弱,而且水石分离前后泥石流密度变化不大,结构选择性分选砾石和调节泥石流密度的能力显著下降。对比结构的理想运行效果,得到该结构主要适用于密度小于1 900 kg/m3的泥石流。
- 谢涛谢湘平韦方强杨红娟
- 关键词:泥石流模型试验
- 基于漂木分离效果的鱼脊型水石分离结构参数优化被引量:6
- 2016年
- 为了研究鱼脊型水石分离结构对泥石流(特别是携带漂木的泥石流)的减灾效果,通过模型实验,探讨水石分离格栅对漂木的分离效果及其主要结构参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进一步讨论主要结构参数的优化取值方法。实验证明,水石分离结构可对漂木产生良好的减灾效果,但各结构参数需合理设置,其中,引流坝引流口开口宽度b与漂木长度L之间应满足b(0.5-1.0)L以满足漂木的过流需求,水石分离格栅长度S需考虑漂木在流体中的运动速度而适当放大,肋梁间距a与漂木直径D之间应满足a〈3.85D以满足漂木分离率达80%以上的需求,肋梁倾角γ=90°时漂木分离效果和结构稳定性最佳。
- 谢湘平韦方强杨红娟代志强
- 关键词:泥石流参数优化
- 基于PHP的滑坡实时监测数据网上发布系统设计与实现
- 2017年
- 在分析PHP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利用PHP技术,结合Highcharts图表组件,以Adobe Dreamweaver为开发平台,建立基于界面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的3层结构框架的地质灾害监测数据实时发布系统。通过登录身份验证、监测数据查询、动态监测曲线发布等说明实时发布系统的实现过程,并给出了一个基于此设计建立的实例。
- 李元元彭翠张文君蔡嘉伦吕金林
- 关键词:PHPADOBEDREAMWEAVER
- 鱼脊型泥石流水石分离结构的关键参数确定被引量:7
- 2015年
- 鱼脊型水石分离结构是一种新型泥石流防治结构,该结构能有效解决现有水石分离结构不能持续发挥水石分离功能的问题。在工程设计中,为了使其具有最佳的运行效果,必须确定结构的设计参数,给出合理修建尺寸,其中水石分离格栅坡度θ和肋梁与脊梁夹角γ是两个影响水石分离效果的关键参数。通过开展室内模型试验,模拟泥石流在不同格栅坡度和肋梁与脊梁夹角下的水石分离过程;通过对比试验,探讨上述两个参数对水石分离的影响,从而确定其合理取值。试验结果表明:当格栅坡度θ为35°~38.7°、肋梁与脊梁夹角γ为70°~80°时,不仅结构能有分选地将粗颗粒分离出来,而且被分离的粗颗粒在重力下自动滑落到停积场,不堵塞格栅开口。根据一般砾石或卵石的天然休止角,以及结构的理想运行效果可知,实际应用中水石分离格栅坡度可以取为泥石流固体颗粒的天然休止角,肋梁与脊梁夹角的合理取值为70°~80°。
- 谢涛韦方强杨红娟谢湘平
- 关键词:泥石流泥石流防治结构尺寸模型试验
- 鱼脊型水石分离结构对泥石流的物质与能量调控效果试验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为了深入了解鱼脊型水石分离结构对泥石流的调控效果,展开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根据鱼脊型水石分离结构的特点,分析了该结构对泥石流具有控制性且定量分离粗颗粒、减小泥石流容重和泥沙含量、减小泥石流流速等物质与能量调控功能,提出了相关表征参数;并通过试验得到以下结果:鱼脊型水石分离结构对固体物质不同粒径段的分离作用不同。其中,大于格栅间距的粗颗粒分离比可达0.8~1.0,而小于格栅间距的细颗粒分离比可用格栅间距及细颗粒平均粒径之比( D=dfm)幂函数关系表达。基于此,推导单个结构和多级结构的泥沙总分离率的经验计算公式。总体而言,鱼脊型水石分离结构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具有较好的分选性,可为分离物的二次利用提供可能;经过水石分离结构调控后流体携带的固体颗粒平均粒径减小,容重降低,流速减小,经结构调控后的泥石流容重的计算公式也得到了验证。研究成果为鱼脊型水石分离格栅和梯级水石分离结构系统的设计及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 谢湘平韦方强王小军杨红娟
- 关键词:泥石流颗粒级配
- 基于高光谱影像的舟曲曲瓦沟树种识别被引量:4
- 2014年
- 正确识别舟曲地区沟内森林树种是进行植被保护的基础,也为准确计算泥石流发生的降雨阈值提供参考。利用HYPERION高光谱影像,采用基于纯净像元指数(PPI)的端元提取方法,提取了6类端元,用波谱特征拟合方法(SFF)、波谱角分类(SAM)方法和二进制编码方法(BE)识别出核桃、矮灌木、橡树、刺柏、冷杉和灌木蒿。同时利用基于最小噪声分离(MNF)的最小能量约束法(CEM)分离出各自的分布范围。
- 周利鹏马金辉
- 关键词:HYPERION波谱分析混合像元分解
- 山洪中漂木在拦砂坝前堵塞堆积实验被引量:6
- 2014年
- 山洪和泥石流中夹带的漂木在拦砂坝开口处易造成严重堵塞,使坝体对后续流体的分选效果减弱或失效,甚至进一步威胁坝体安全,因此探讨漂木在拦砂坝前的堵塞堆积规律和影响因素对于工程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考虑漂木长度L、溢流口开口宽度b、漂木量Vw及流体流量V等因素对漂木形成堵塞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了山洪中漂木在拦砂坝前堵塞堆积规律。实验发现漂木在拦砂坝溢流口的堵塞堆积形态主要有三种:溢流口搭桥型,交错咬合型,坝前停积型。漂木堵塞率在L/b<1时基本保持不变,在1
- 谢湘平韦方强谢涛杨红娟
- 关键词:山洪
- 基于GIS和Logistic模型的白龙江流域泥石流危险性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对白龙江流域武都段的泥石流灾害风险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历史灾害数据和专家意见选取了高程、坡度、岩性、滑坡点密度、距断层距离、土地利用和NDVI作为主要影响因子,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所选因子进行分组,采用统计软件分析功能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的性能。最终制作成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区划图,对当地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 田菲马金辉弥沛峰屈创
- 关键词:白龙江流域GIS泥石流LOGISTIC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