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2021)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4
相关作者:刘克玄黄文起李云胜吴伟康刘家欣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缺血
  • 8篇灌注
  • 8篇肠缺血
  • 7篇再灌注
  • 6篇缺血再灌注
  • 6篇灌注损伤
  • 6篇肠缺血再灌注
  • 5篇再灌注损伤
  • 4篇缺血预处理
  • 3篇蛋白
  • 3篇蛋白质
  • 3篇蛋白质组
  • 3篇缺血后
  • 3篇缺血后处理
  • 3篇白质
  • 2篇蛋白质组学
  • 2篇蛋白质组学研...
  • 2篇缺血再灌注损...
  • 2篇黏膜
  • 2篇抗大

机构

  • 8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中山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作者

  • 8篇黄文起
  • 8篇刘克玄
  • 7篇李云胜
  • 4篇吴伟康
  • 4篇刘家欣
  • 3篇李毅
  • 2篇王钟兴
  • 2篇李偲
  • 1篇张辉
  • 1篇冯霞
  • 1篇陈淑琴
  • 1篇柳垂亮
  • 1篇廖东江

传媒

  • 3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年份

  • 6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肠缺血后处理抑制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急性肺损伤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研究肠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所致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对照组),仅分离而不阻断肠系膜上动脉(SMA);肠I/R损伤组,阻断SMA1 h后再灌注1 h;缺血预处理(IPC)组,在长时间阻断SMA前预先阻断SMA10 min然后开放10 min;缺血后处理(IPo)组,在阻断SMA1 h后连续进行3个循环的开放SMA30 s/阻断SMA30 s(总时间为3 min),然后开放1 h;延迟后处理(delay)组,在再灌注3 min(IPo的总时间)后行3个循环的30 s缺血/30 s再灌注的缺血后处理,余同IPo组。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于再灌注1 h后取肺组织光镜下观察肺形态学的变化,检测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并计算肺通透性指数,称肺湿重及干重并计算肺含水率,检测肺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检测血清TNF-α及IL-6的浓度。结果:缺血后处理与预处理都能显著改善肺损伤,显著降低肺通透性指数及肺含水率,同时降低血浆TNF-α与IL-6的浓度、肺组织MDA含量及MPO活性,升高SOD活性。后处理被延迟3min后,其肺保护作用消失,且不能显著改变上述指标。结论:缺血后处理与预处理都具有抗肠I/R后肺损伤的作用,可能与其清除氧自由基、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肺内聚集及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关;而且,再灌注早期后处理对肺的保护作用最关键。
刘克玄李毅李云胜刘家欣黄文起吴伟康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缺血后处理急性肺损伤氧化性应激
缺血预处理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缺血预处理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方法,即使在小肠长时间缺血/再灌注之前,进行一次或多次短暂的缺血/再灌注过程。研究表明缺血预处理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但机制复杂,尚未明确。现就缺血预处理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李云胜刘克玄黄文起
缺血预处理-后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评价缺血预处理-后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25~275g,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SMA),不夹闭;肠缺血再灌注组(IIR组)采用夹闭SMA60min,再灌注60min的方法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预处理组(IPr组)夹闭SMA 10min,再灌注10min,余同I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组)夹闭SMA 60min后,再灌注30s,缺血30s,反复3次,再灌注60min;缺血预处理-后处理组(IPr-IPo组)先行缺血预处理,再行缺血后处理,操作过程同IPr组和IPo组。于再灌注60min时各组取肠粘膜组织,观察肠粘膜形态并行Chiu评分,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同时采集动脉血样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结果与S组比较,其余各组Chiu评分、MDA含量、MPO活性、血浆TNF—α与IL-6浓度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与IIR组比较,IPr组、IPo组及IPr-IPo组Chiu评分、MDA含量、MPO活性、血浆TNF-α和IL-6浓度降低,SOD活性升高(P〈0.01)。与IPr组和IPo组比较,IPr-IPo组Chiu评分和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IPr组与IPo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后处理可减轻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较单独应用时效果好。
刘克玄李云胜王钟兴刘家欣黄文起吴伟康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缺血预处理缺血后处理
缺血预处理抗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肠黏膜损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分离、鉴定缺血预处理(IPC)抗大鼠肠缺血再灌注(Ⅱ/R)肠黏膜损伤相关蛋白,探讨其肠保护分子机制。方法将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Ⅱ/R组和IPC组。Ⅱ/R组阻断肠系膜上动脉60min后再开放60min;IPC组在阻断肠系膜上动脉前先阻断20min后再开放5min。余同Ⅱ/R组。再灌注结束即刻刮取肠黏膜,利用高分辨双向电泳对肠黏膜组织进行蛋白质分离.Image Master 2D Elite 5.0图像软件进行分析。应用基质辅助电离解析飞行时间质谱获取肽质量指纹图谱.检索数据库鉴定表达差异的蛋白质,明确其生物学功能。结果双向电泳发现,Ⅱ/R组及IPC组分别有蛋白质点(1404±20)个和(1338±20)个。10个点进行质谱分析,8个蛋白质点经过检索与已知蛋白质匹配.这些蛋白功能涉及到抗氧化、抑制凋亡及改善能量代谢。RT-PCR分析提示IPC上调醛糖还原酶的表达。Western blot分析提示IPC上调醛脱氢酶的表达。结论比较蛋白组学研究揭示IPC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可能与其上调了一些具有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及改善能量代谢作用的蛋白有关。
刘克玄李云胜王钟兴李偲刘家欣黄文起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小肠蛋白质组学
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黏膜差异表达蛋白质组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大鼠肠缺血再灌注(U/R)损伤后肠黏膜差异表达蛋白质的变化,为探讨II/R损伤后肠黏膜损伤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6只SD大鼠,完全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S组)和II/R损伤组(II/R组),每组8只。S组只分离肠系膜上动脉(SMA)但不阻断,II/R组阻断SMA 1h后再开放1h。再灌注结束即刻刮取肠黏膜,利用高分辨双向凝胶电泳对肠黏膜组织进行蛋白质分离,Image Master 2D Elite5.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获取肽质量指纹图谱,检索NCBInr蛋白数据库鉴定表达差异的蛋白质,明确其生物学功能。结果S组和II/R组分别有(1287±20)和(1404±20)个蛋白质点得到分离,组内匹配点数分别有(1136±20)和(1197±20)个,匹配率分别为88.3%和85.3%;组间匹配点数为(1084±20)个,匹配率为84.2%。发现16个表达差异的蛋白质点,其中12个在II/R组中表达下调,4个表达上调。通过质谱分析鉴定13个蛋白质,检索NCBInr数据库查询到其主要是顺乌头酸酶、丙酮酸激酶和细胞色素C还原酶,蛋白二硫化物异构酶A3、醛脱氢酶和醛糖还原酶,前3种酶与改善能量代谢相关,后3种酶与抗氧化应激、抑制凋亡相关。结论建立了重复性较好的正常与II/R损伤后大鼠肠黏膜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II/R的损伤机制可能与顺乌头酸酶、丙酮酸激酶、细胞色素C还原酶、蛋白二硫化物异构酶A3、醛脱氢酶和醛糖还原酶的下调有关。
李云胜刘克玄刘家欣李毅黄文起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黏膜
缺血后处理抗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抗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ntestinal 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II/R)损伤后肠黏膜的蛋白质变化,探讨其可能的肠保护机制。方法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II/R组和IPo组。IIL/R组阻断肠系膜上动脉60min后再开放60min,IPo组在阻断肠系膜上动脉60min后行三个循环灌注30s/阻断30S,余同II/R组。再灌注结束即刻在距回肠末端5cm处取20cm小肠刮取肠黏膜,利用高分辨双向电泳对肠黏膜组织进行蛋白质分离,Image Master 2D Elite 5.0图像软件进行分析,应用基质辅助电离解析飞行时间质谱获取肽质量指纹图谱,检索数据库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明确其生物学功能。结果研究发现10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其中6个在IPo组中表达上调,4个表达下调。9个通过鉴定及功能分析,其中醛糖还原酶、醛脱氢酶与抗氧化应激和抑制凋亡相关。结论建立了重复性较好的IPo与II/R损伤后肠黏膜组织的双向电泳图谱。IPo的肠保护机制可能与其上调醛糖还原酶和醛脱氢酶的表达,从而抑制氧化损伤及细胞凋亡有关。
刘克玄李云胜李偲李毅廖东江黄文起
关键词:缺血后处理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蛋白质组学醛糖还原酶醛脱氢酶
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时肺组织β-防御素-2mRNA表达的变化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时肺组织β-防御素-2(BD-2)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n=36):假手术组(S组)和肠缺血再灌注组(II/R组)。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的方法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模型。II/R组阻断SMA1h后再灌注,S组仅分离SMA。分别于再灌注即刻(T0)、再灌注15(T1)、30(R)、60min(T1)、3h(T4)和6h(T5)时处死6只大鼠,取肺组织,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计算肺通透性指数(PPI),检测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和BD-2 mRNA表达水平。结果S组肺组织结构未见异常,II/R组出现肺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与S组比较,II/R组再灌注各时点PPI升高,BD-2 mRNA表达上调,L03-时TNF-α含量升高(P〈0.05或0.01)。II/R组BD-2 mRNA表达水平与TNF—α含量及PP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3和-0.615(P〈0.01)。结论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时肺组织BD-2基因表达上调。
刘克玄张辉陈淑琴李云胜黄文起吴伟康
关键词:Β防御素再灌注损伤
异丙酚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时肠粘膜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评价异丙酚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时肠粘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阻断SMA1h;异丙酚组(P组)阻断SMA前30min腹腔注射异丙酚100mg/kg。于再灌注3h处死大鼠,取回肠末端组织,电镜及TUNEL法观察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测定肠粘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及神经酰胺(CER)含量,RT-PCR法测定肠粘膜鞘磷脂酶(SMase)mRNA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I/R组肠粘膜SOD活性降低,MDA含量、CER含量、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及SMasemRNA表达升高(P〈0.05或0.01);与I/R组比较,P组MDA含量、CER含量、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及SMasemRNA表达降低,S01)活性升高(P〈0.05或O.01)。I/R组肠粘膜SOD活性与CER含量呈负相关(r=-0.775,P〈0.01),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与CER含量呈正相关(r=0.852,P〈0.01);P组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与CER含量呈正相关(r=0.782,P〈0.01)。结论异丙酚可抑制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时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下调SMasemRNA表达、减少CER生成有关。
刘克玄冯霞柳垂亮吴伟康黄文起
关键词:二异丙酚细胞凋亡肠粘膜再灌注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