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650)

作品数:9 被引量:34H指数:3
相关作者:房林郑立君孟红波毛煜侃徐蕾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蛋白
  • 4篇胰腺
  • 4篇胰腺炎
  • 4篇阻塞性
  • 4篇阻塞性黄疸
  • 4篇腺炎
  • 4篇黄疸
  • 4篇IL-18
  • 3篇急性胰腺炎
  • 3篇白细胞介素
  • 2篇前白蛋白
  • 2篇球蛋白
  • 2篇黏膜
  • 2篇细胞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球蛋白
  • 2篇反应蛋白
  • 2篇白蛋白
  • 2篇白介素
  • 2篇白介素-18

机构

  • 9篇同济大学

作者

  • 9篇房林
  • 7篇郑立君
  • 5篇孟红波
  • 5篇毛煜侃
  • 4篇贺健
  • 4篇徐蕾
  • 3篇卢少毅
  • 3篇钱明平
  • 3篇彭上晋
  • 3篇孟洪波
  • 3篇石林祥
  • 2篇诸庆华
  • 2篇张军
  • 2篇滕宏飞
  • 2篇何耀明
  • 1篇柴丽
  • 1篇李晴
  • 1篇沈蓉蓉
  • 1篇王龙
  • 1篇孙健

传媒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KiSS-1基因及其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人类转移抑制基因KiSS1及其受体hOT7T175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40例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KiSS1mRNA和hOT7T175mRNA的表达。结果40例乳腺癌组织中,17例(42.5%)KiSS1基因表达阳性,10例(25%)hOT7T175基因表达阳性;正常组织中29例(72.5%)KiSS1基因表达阳性,20例(50%)hOT7T175基因表达阳性。KiSS1基因和hOT7T175基因失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等均无显著相关性,而KiSS1基因在淋巴结阴性者表达阳性率为63.6%,阳性者仅为1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KiSS1基因失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该基因的表达可能是乳腺癌中一个重要的监控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标志。
柴丽石林祥房林卢少毅孙健
关键词:KISS-1多聚酶链反应KISS-1基因乳腺癌组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癌旁正常组织
急性胰腺炎血浆白介素-18水平与急性时相蛋白的关系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索急性胰腺炎病人血浆白介素-18(IL-18)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与急性时相蛋白变化的关系,了解急性胰腺炎病人血浆IL-18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病人分为3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组、急性坏死型胰腺炎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浆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A)和IL-18水平。结果急性胰腺炎病人血浆IL-18和CRP明显升高,TRA和PA明显降低。IL-18水平与CRP呈正相关,与TRA和PA呈负相关。结论IL-18可能作为一种新的应激指标,反映机体的炎症情况,对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房林褚庆华贺健李晴王龙孟洪波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白介素-18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
M细胞在急性胰腺炎肠黏膜屏障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明确M细胞在急性胰腺炎时细胞因子TNF—α、IL-18的表达情况,探索M细胞在肠黏膜屏障功能中的可能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急性胰腺炎6、12、24、48h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收集标本。检测血清淀粉酶、谷丙转氨酶的变化,鲎试剂法检测血清内毒素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内细胞因子TNF—α、IL-18的变化,检测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情况,观察回肠黏膜病理形态学改变,LCM、RT-PCR法检测M细胞中TNF-α mRNA、IL-18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法观察M细胞中TNF-α、IL-18的表达。结果(1)血淀粉酶在胰腺炎6、12、24h组升高,48h组下降。(2)血清内毒素在急性胰腺炎12、24、48h组升高,6h组无明显升高,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菌落数在急性胰腺炎各时间点均升高。(3)血清TNF—α在急性胰腺炎组6、12、24h组升高,48h组下降到正常水平,血清IL-18在胰腺炎各时间点均升高,在24h达到最高水平。(4)病理检查发现,在急性胰腺炎组随着时间延长回肠黏膜水肿逐渐加重。(5)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结果显示,在急性胰腺炎组的各时间段M细胞TNF-α蛋白表达均为阳性,在6h、12h和24h组M细胞内的IL-18蛋白表达呈明显阳性,对照组阴性。(6)在急性胰腺炎组各时间TNF-α 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从术后6h开始升高并达到一个平台期,在12h和24h维持在较高水平,到术后48hTNF-α mRNA的表达量较前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在6h、12hIL~18mRNA的表达升高,48h下降。结论在急性胰腺炎,肠黏膜屏障功能受到不同程度损害,M细胞合成TNF-α、IL-18增加,M细胞可能在肠道黏膜免疫反应中发挥一定作用,但还需进一步研究。
房林孟红波何耀明石林祥张军卢少毅郑立君钱明平彭上晋
关键词:胰腺炎肠黏膜屏障M细胞TNF-ΑIL-18
阻塞性黄疸血浆IL-18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血浆1L-1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37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良性阻塞性黄疸25 例,恶性12例);低胆红素组21例,高胆红素组16例;其中22例进行减黄手术,并作术前术后自身对照。16例总胆 红素正常择期手术患者作对照。分别抽血测定: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白蛋白、前白蛋 白、转铁蛋白、C反应蛋白、IL-18等。结果 良性阻塞性黄疸组、恶性阻塞性黄疸组、低胆红素组、高胆红素组、术前 组和术后组的C反应蛋白和IL-18等较正常组升高,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正常组降低。术后组的C反应 蛋白和IL-18等较术前组升高。结论 阻塞性黄疽患者IL-18水平升高具有重要意义,可能参与内毒素引起的肝功 能损害,同时IL-18也可能作为一种急性期反应物,对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房林孟洪波郑立君贺健徐蕾毛煜侃
关键词:阻塞性黄疽IL-18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急性期反应蛋白
阻塞性黄疸大鼠肝脏NF-κB对炎性介质表达的调控及其在肝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 ice,OJ)时核因子κB(nuc 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对炎性介质的调控及其在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大鼠OJ模型,观察OJ 4、7、14 d及腹腔注射NF-κB抑制剂脯氨酸二硫化氨基甲酸酯(pyrrolid ined ith iocarbam ate,PDTC)后肝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白介素-6(IL-6)mRNA、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以及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 ilirub in,TB)、谷丙转氨酶(ala-n ine transm inase,ALT)水平。结果OJ 4、7、14 d大鼠出现明显的肝损伤,表现为TB、ALT的明显增高,肝组织NF-κB P65表达明显增加,TNF-α、IL-6mRNA、ICAM-1mRNA表达也增强。注射PDTC的OJ大鼠肝NF-κB P65、ICAM-1mRNA表达较OJ各时相点显著下降,血清ALT和肝组织TNF-αmRNA较OJ在4、7 d明显下降。结论OJ时NF-κB的活化上调了炎性介质的表达,从而造成肝损伤,通过PDTC抑制NF-κB活化可减轻病程早期的肝脏损伤。
房林郑立君孟红波徐蕾毛煜侃何耀明
关键词:阻塞性黄疸肝脏损伤
BD针在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制作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BD静脉留置针在建立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中的应用。方法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BD静脉留置针和普通皮试针进行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比较两种方法造模的存活时间和胆漏的发生率。结果BD针穿刺组无1例胆漏,平均生存48h,皮试针穿刺组,有2例胆漏,平均生存25h。结论BD静脉留置针比普通皮试针注射制作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具有操作简单、不易胆漏、注射时间可控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钱明平房林沈蓉蓉彭上晋孟红波郑立君何耀明
关键词:动物模型急性胰腺炎BD针
IL-18对胰腺炎肠黏膜M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IL-18对胰腺炎肠黏膜M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IL-18治疗6h组、12h组、24h组,胰腺炎6h组、12h组、24h组及对照组。检测血清IL-27、TNF-α、淀粉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内毒素等水平。检测肠系膜淋巴结移位细菌菌落数。病理切片,观察肠黏膜和胰腺组织学形态。采用二重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肠淋巴滤泡相关上皮内M细胞TNF-α、NF-κB、IL-27情况。激光捕获显微切割获取肠黏膜M细胞,检测小肠淋巴滤泡相关上皮内M细胞TNF—α、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血TNF—α在AP组升高,在IL-186h组、12h组升高,但在IL-18 24h组下降。IL-27在AP组均升高,在IL-18 6h组上升,在IL-18 24h组下降至阴性对照组水平。IL-18各组TNF-α表达增加。NF—κB在AP组和IL-18组的表达增加,以IL-18组更明显。IL-27蛋白在AP组和IL—18组的表达均增加。小肠淋巴滤泡相关上皮内M细胞TNF-α mRNA的表达在AP各组及IL-18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IL-18 6h组和IL-18 24h组均高于AP组(P〈0.05),并随时间逐渐升高。NF-κB mRNA的表达在IL—18组均高于AP组(P〈0.05),且以术后12h达高峰,24h有所下降。结论IL-18可能引起M细胞细胞因子的变化,对M细胞功能产生影响,进一步影响肠黏膜屏障的功能。
房林孟红波卢少毅毛煜侃郑立君钱明平彭上晋石林祥张军
关键词:胰腺炎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8M细胞
阻塞性黄疸手术前后白介素-18的变化及其与免疫的关系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手术前、后白介素(IL)-18的变化及其与免疫的关系。方法选择22例进行有效减黄手术的阻塞性黄疸患者(研究组)和14例无黄疸择期手术患者(对照组)。于入院后第2天及术后3 d抽血检测总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血清总补体活性(CH50)、补体(C)3、C4及IL-18水平。结果研究组术前IL-18和IgA分别为(369.60±96.57)μg/L和(2 975.38±1 613.34)mg/L,显著高于对照组[(219.49±80.52)μg/L和(1 803.33±866.88)mg/L,P值分别d0.01和0.05];IgG和CH50分别为(14.86±5.47)g/L和(68.47±16.13)kU/L,显著低于对照组[(23.79±11.65)g/L和(99.74±38.37)kU/L,P值分别<0.01和0.05]。研究组术后IL-18为(544.22±185.84)μg/L,显著高于术前(P<0.01);IgG、CH50、C3和C4分别为(11.29±6.50)g/L、(53.53±14.39)kU/L、(1008.67±322.66)mg/L和(205.00±122.02)mg/L,显著低于术前(P值分别<0.05或0.01)。IgG、CH50及C3与IL-18呈负相关(r值分别=-0.514、-0.361和-0.363,P值分别<0.05或0.01)。结论阻塞性黄疸患者手术前、后IL-18发生明显变化,并且与IgG、CH50、C3呈负相关,IL-18可能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房林诸庆华滕宏飞贺健孟洪波郑立君徐蕾毛煜侃
关键词:阻塞性黄疸白细胞介素-18免疫球蛋白补体手术
阻塞性黄疸抗体、补体及IL-18水平检测的意义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血清白介素-1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7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及16例总胆红素正常病人分别分组。(1)按良恶性分为:良性阻塞性黄疸组25例、恶性阻塞性黄疸组12例、对照组16例。(2)按总胆红素高低分为:低胆红素组21例(总胆红素≤85.5mmol/L),高胆红素组16例(总胆红素>85.5mmol/L),对照组16例。分别抽血测定:总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H50、C3、C4、白介素-18等。结果:良性阻塞性黄疸组、恶性阻塞性黄疸组、低胆红素组、高胆红素组的白介素-18、IgA较对照组升高,IgG、补体CH50、C3较对照组降低。白介素-18与IgG、CH50、C3呈负相关。结论:阻塞性黄疸病人白介素-18水平升高具有重要意义,可能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房林滕宏飞贺健诸庆华孟红波郑立君徐蕾毛煜侃
关键词:黄疸阻塞性白细胞介素18免疫球蛋白类补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