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SW-130)

作品数:8 被引量:77H指数:4
相关作者:李春香陆树刚杨群朱怀诚李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云南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植物
  • 3篇叶绿
  • 3篇叶绿体
  • 2篇蕨类
  • 2篇蕨类植物
  • 2篇系统发育
  • 2篇TRNL-F
  • 1篇地层研究
  • 1篇羊齿
  • 1篇叶绿体RBC...
  • 1篇英文
  • 1篇早二叠世
  • 1篇植物起源
  • 1篇植物学
  • 1篇生活环境
  • 1篇生物地层
  • 1篇生物地层研究
  • 1篇泥盆纪
  • 1篇泥盆系
  • 1篇亲缘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南...
  • 4篇云南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5篇李春香
  • 4篇陆树刚
  • 2篇朱怀诚
  • 2篇杨群
  • 1篇刘陆军
  • 1篇王怿
  • 1篇郝家胜
  • 1篇王军
  • 1篇田家杰
  • 1篇孙晓燕
  • 1篇李军

传媒

  • 2篇植物分类学报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云南植物研究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四川广元晚志留世植物碎片(英文)被引量:3
2004年
本文初步研究了产自四川广元晚志留世地层中植物碎片 ,共分为三个类型。 Type 具有叶状体 ,表面具有孔 ,叶状体上着生有具有中间加厚带的枝。 Type 的枝表面具有刺。 Type 的枝二歧分叉三次。通过研究认为 ,Type 与苔藓类植物可以对比 ,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可能生活在比较干燥的环境中。 Type 的母体植物可能生活在具有食草动物的环境中。
王怿朱怀诚李军
关键词:晚志留世古植物学生活环境
豫西早二叠世掌蕨Chiropteris Kurr和髻籽羊齿Nystroemia Halle有机连接标本的发现被引量:1
2003年
基于河南登封早二叠世肾掌蕨 Chiropteris reniformis Kawasaki和髻籽羊齿 Nystroemia pectiniformisHalle有机连接的标本,确立了肾髻籽羊齿(新组合)Nystroemia reniformis(Kawasaki)comb.nov.营养叶具长柄,肾形,基部心形,全缘或具细齿;叶脉细,多次二歧分叉并结为多边形或菱形细网.生殖枝在苞片腋部着生. 苞片与营养叶同形.胚珠器官在叶性器官腋部着生或两者分别不规则地着生于生殖枝的轴上.极多的具翼双角籽倒圆锥形,呈两列状排列,珠孔朝上.该植物代表了一种新的已灭绝的裸子植物.
王军H.W.PfefferKorn孙柏年刘陆军
关键词:裸子植物化石植物
滇南桫椤的系统位置:来自叶绿体trnL内含子和DNAtrnL-F间隔区序列的证据被引量:10
2004年
为了探讨滇南桫椤Alsophilaaustroyunnanensis的系统位置 ,我们对该植物与中华桫椤Alsophilacostularis的叶绿体DNAtrnL内含子和trnL F间隔区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滇南桫椤的trnL内含子、trnL F间隔区序列的长度分别为 5 70bp ,36 2bp ;中华桫椤的trnL内含子、trnL F间隔区序列的长度分别为 5 72bp ,36 1bp。结合已经发表的其他桫椤科植物的相应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用简约法和邻接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基本一致。结果表明 :1)所分析的桫椤科植物构成一个单系群 ;2 )滇南桫椤与Gymnosphaerapodophylla、Gymnosphaerapectinata、Gymnosphaerapseudogigantea、Gymnosphaeratinganensis、Gymnosphaeragigantea关系较近 ,聚成一支系 ;3)中华桫椤与Cyatheatsangii、Alsophilaspinulosa关系较近 ,聚成一支系。本文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支持将滇南桫椤归入黑桫椤属Gymnosphaera。
李春香陆树刚杨群
关键词:叶绿体TRNL内含子系统发育植物
云南沾益泥盆系龙华山组、西冲组孢子生物地层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云南沾益龙华山剖面泥盆系龙华山组和西冲组上段含丰富的孢子化石,按某些重要孢子类群的数量变化关系和重要分子的发生、发展和消失情况,分为下部龙华山组的RP孢子组合带和西冲组上段的VM孢子组合带。RP组合带含有早泥盆世典型分子,VM组合带含有吉维期(Givetian)晚期才在国内外出现的典型分子。结合其他门类化石研究,认为龙华山组的地质时代为泥盆纪布拉格期(Pragian)中期至埃姆斯期(Emsian)早期,西冲组上段为吉维期(Givetian)晚期,可能包括弗拉斯期(Frasnian)早期。当前研究还揭示,滇东在吉维期(Givetian)晚期Cyr-tospora cristifer已经丰富,较国内外其他地区该类孢子出现的时代(最早为弗拉斯期晚期)明显要早,据此提出了滇东可能是Cyrtospora cristifer的发源地。
田家杰朱怀诚
关键词:孢子泥盆纪
鳞毛蕨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叶绿体rbcL序列的证据被引量:23
2006年
运用MEGA2和MrBayes3.0b4软件包对105种鳞毛蕨类及近缘植物(其中新测定36种)的叶绿体DNArbcL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探讨了其主要分类群(属级水平)的系统演化关系。用最大简约法、邻接法和贝叶斯分析方法构建的系统树基本一致,结果显示:(1)秦仁昌系统所定义的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除了拟贯众属Cyclopeltis外,均包含在两个单系群之中,支持鳞毛蕨族Dryopterideae和耳蕨族Polysticheae的成立;但是鳞毛蕨族还包含秦仁昌系统所定义的球盖蕨科Peranemaceae和三叉蕨科Tectariaceae肋毛蕨属Ctenitis的部分种类;耳蕨族还包含产于美洲的Phanerophlebia属和Polystichopsis属;确认石盖蕨属Lithostegia属鳞毛蕨族的成员,且与复叶耳蕨属Arachniodes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2)拟贯众属与所分析的其他任何鳞毛蕨类植物的关系都比较疏远,单独为一支。(3)秦仁昌系统所定义的球盖蕨科与肉刺蕨属Nothoperanema聚成一个分支,属于鳞毛蕨族的成员。(4)鳞毛蕨属Dryopteris为多系类群,耳蕨属Polystichum和贯众属Cyrtomium均为并系类群。(5)黔蕨属Phanerophlebiopsis、毛枝蕨属Leptorumohra和石盖蕨属与复叶耳蕨属构成一支;柳叶蕨属Cyrtogonellum与Polystichum属和Cyrtomium属的部分种类聚成一支;肉刺蕨属与球盖蕨科及鳞毛蕨属的部分种类聚成一支。对鳞毛蕨科的系统关系、球盖蕨科与鳞毛蕨科的系统关系、肋毛蕨属与鳞毛蕨科的系统关系以及中国或亚洲特有属(拟贯众属、肉刺蕨属、黔蕨属、毛枝蕨属、石盖蕨属和柳叶蕨属)的系统位置进行了讨论。
李春香陆树刚
关键词:RBCL系统发育
蕨类植物MADS盒基因研究概况
2004年
MADS盒基因是生物重要的调控基因家族.简述了MADS盒基因的分类、分布和功能及种子植物MADS盒基因研究及一种苔藓植物的MADS盒基因概况,对目前从蕨类植物中分离定性的MADS盒基因与种子植物相比具有的特点及其演化关系进行了重点介绍.
李春香郝家胜孙晓燕
关键词:MADS盒基因蕨类植物
云南铁角蕨与泸山铁角蕨的关系:来自叶绿体rbcL、trnL-F和rps4-trnS序列的证据被引量:11
2006年
云南铁角蕨Aspleniumyunnanense与泸山铁角蕨Aspleniumlushanense的分类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对云南铁角蕨与泸山铁角蕨及近缘类群的叶绿体rbcL基因和trnL-F、rps4-trnS基因间隔区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并与已经发表的铁角蕨属植物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发现云南铁角蕨与泸山铁角蕨的rbcL基因和trnL-F、rps4-trnS基因间隔区序列之间均未表现出差异,因此叶绿体DNA序列的证据不能将云南铁角蕨与泸山铁角蕨分开,从而从分子系统学方面证明云南铁角蕨与泸山铁角蕨是一对亲缘关系非常近的物种。
李春香陆树刚
关键词:亲缘关系
蕨类植物起源与系统发生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31
2004年
蕨类植物是一群非常古老的植物,在其漫长的演化历史中丢失了大量的系统发生信息,因此重建其系统演化关系是蕨类植物学家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已经确立了一些类群的系统关系,但现存的蕨类分类系统和系统发生关系还有很多谜团有待揭开。化石记录表明蕨类植物最早出现于大约4亿多年前,但大部分现代真蕨类缺少足够的化石证据。它们的起源时间和方式及其内部各类群的系统发生关系等诸多问题的解决,还有待于大量形态学和不同分子水平上的实验数据的进一步积累,并结合其直接的化石证据进行综合研究。
李春香陆树刚杨群
关键词:蕨类植物分子系统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