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1916)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4
相关作者:王传新郑桂喜杜鲁涛王海燕杨咏梅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清
  • 2篇肿瘤
  • 2篇MICROR...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肿瘤
  • 1篇人类白细胞
  • 1篇人类白细胞抗...
  • 1篇受试者
  • 1篇受试者工作曲...
  • 1篇逆转
  • 1篇逆转录
  • 1篇逆转录聚合酶...
  • 1篇肿瘤研究
  • 1篇转录
  • 1篇微小RNA
  • 1篇胃癌
  • 1篇胃癌诊断
  • 1篇胃泌素
  • 1篇胃泌素类

机构

  • 4篇山东大学

作者

  • 4篇王传新
  • 3篇杜鲁涛
  • 3篇郑桂喜
  • 2篇李娟
  • 2篇王丽丽
  • 2篇张欣
  • 2篇杨咏梅
  • 2篇王海燕
  • 1篇刘童
  • 1篇蒋秀梅
  • 1篇尹作花
  • 1篇刘益民
  • 1篇李培龙
  • 1篇丁娟
  • 1篇张建

传媒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外周血sHLA-G与PGR、GPR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效能评估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检测血浆可溶性HLA-G(sHLA-G)及胃蛋白酶原PGI、PGII胃泌素-17(G-17)在胃癌及相关胃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评估sHLA-G与PGR(PGI/PGII)、GPR(G-17/PGI)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效能。方珐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检测50例健康对照组、46例萎缩性胃炎组、50例胃上皮内瘤变组、36例早期胃癌组及74例进展期胃癌组PGI、PGII的表达,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G-17、sHLA-G的表达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将各标志物引入方程,构建胃癌诊断模型,利用ROC曲线评估其在胃癌诊断中的效能。结果与健康对照组、萎缩性胃炎组和胃上皮内瘤变组比较,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组的PGR较低(P〈0.05),而GPR与sHLA-G较高(P〈0.05);sHLA-G与PGR诊断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6(95%CI,0.760~0.910)和0.835(95%a,0.748~0.902),均高于GPR的AuC0.716(95%CI,0.617~0.802,P〈0.05);构建联合检测胃癌诊断模型的方程为logit(Y)=0.41+0.03×sHLA-G-5.90×PGR,得到新变量Y诊断胃癌的AUC为0.924(95%a,0.873~0.967),高于sHLA-G和PGR(P〈0.05)。结论sHLA-G和PGR联合检测对胃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传统肿瘤标志物的有益补充。
丁娟郑桂喜杜鲁涛尹作花张建王传新
关键词: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胃泌素类受试者工作曲线
膀胱癌患者血清microRNA检测中内参基因的筛选及验证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筛选并验证适用于膀胱癌患者血清microRNA(miRNA)定量检测的内参基因。方法选取10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05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及139例健康对照者血清,通过Miseq测序筛选出表达较为稳定的mi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上述筛选出的miRNA及U6表达水平,利用geNorm及NormFinder软件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在新的实验组中对软件所推荐内参基因及组合进行验证,选取miR-148b-3p作为靶分子,以进一步分析所选择内参基因的可靠性。结果采用qRT-PCR法对M iseq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筛选出hsa-miR-193a-5p、hsa-miR-16-5p、U6、hsa-miR-191-5p和hsa-let-7d-3p作为候选内参基因,经分析和验证后证实,hsa-miR-193a-5p作为内参基因最稳定,hsa-miR-193a-5p和hsa-miR-16-5p的组合为最佳内参组合。同时,miR-148b-3p在膀胱癌患者血清中明显上调并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在对膀胱癌血清miRNA检测时,hsa-miR-193a-5p为最稳定内参基因,hsa-miR-193a-5p和hsa-miR-16-5p为最佳组合,联合应用可使结果更为准确可靠。
刘益民杜鲁涛王丽丽蒋秀梅李娟曲爱林王海燕郑桂喜张欣杨咏梅王传新
关键词:膀胱癌MICRORNAQRT-PCR内参基因
血清循环 Bmi-1 mRNA 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建立一种血清循环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白血病毒插入位点1( Bmi-1)信使核糖核酸(mRNA)直接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D)检测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结直肠癌血清循环Bmi-1 mRNA水平进行分析,探讨其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方法学建立。提取结直肠癌HT29细胞株RNA,建立Bmi-1、泛素C ( UBC)、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GAPDH) mRNAs检测标准曲线,计算扩增效率。利用RT-qPCR-D方法对血清、准备液混合液中Bmi-1 mRNA进行直接检测,通过熔解曲线评价试验的特异性,以及血清样本稀释观察方法的检测下限。并且,用该方法检测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58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Ⅰ期26例、Ⅱ期53例、Ⅲ期47例和Ⅳ期32例,以及53例结直肠镜检查正常者血清循环Bmi-1 mRNA水平,采用Kruskal-Wallis H、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各组Bmi-1 mRNA表达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分析其对结直肠癌的检测效能。结果 Bmi-1、UBC、GAPDH log值与定量循环( Cq )值间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0、0.990、0.99,P均<0.001),扩增效率(E)分别为0.875、0.917、0.935。建立的RT-qPCR-D方法,检测Bmi-1、UBC、GAPDH mRNAs的熔解曲线峰值单一;检测下限可达1.25μl。运用该方法检测血清循环Bmi-1 mRNA水平,在结直肠癌Ⅰ期患者中为0.138(0.078-0.228),Ⅱ期患者中为0.163(0.067-0.287)、Ⅲ期患者中为0.217(0.072-0.267)、Ⅳ期患者中为0.273(0.139-0.419)以及对照者中为0.021(0.008-0.029),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9.5,P<0.001)。结直肠癌各期组循环Bmi-1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U=58.0、287、246、72.5,P均<0.001);循环Bmi-1 mRNA在Ⅳ期患者中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期患者(U=247、590、540,P=0.008、0.020、0.035),而在Ⅰ期、Ⅱ期、Ⅲ期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
张欣王海燕郑桂喜王丽丽李培龙刘童杨咏梅杜鲁涛李娟王传新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MicroRNA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microRNA(微小RNA,miRNA)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一种调节性小分子,可调控机体各种生理病理活动。其中miRNA在肿瘤中的作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肿瘤细胞中的miRNA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或转移,发挥类似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作用,直接或间接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miRNA的检测分析,为肿瘤的诊断、个体化治疗以及预后判断等方面开拓了新的研究与应用途径。
王传新
关键词:微小RNA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