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435)
- 作品数:11 被引量:424H指数:8
- 相关作者:董元华王辉张劲强袁伟王辉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江苏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中国畜禽养殖结构及其粪便N污染负荷特征分析被引量:169
- 2007年
- 利用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7-2004年牛、猪、羊和家禽的养殖量统计数据,计算了畜禽粪便量和以氮含量为标准的猪粪当量,分析了我国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畜禽养殖结构变化情况以及畜禽粪便污染结构,进而结合农田耕地面积求出了不同地区的畜禽粪便农田负荷量及其分布状况.研究表明,中国的畜禽粪便N污染负荷呈现由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逐渐加重的趋势,可以400 mm等降水量线为界分为高污染负荷区和低污染负荷区.另外,北京与上海2市畜禽养殖在经历了持续高速发展之后,近几年开始回落,畜禽粪便N污染负荷开始下降,但其周边地区的畜禽粪便N污染负荷却呈现出居高不下甚至不断攀升的趋势.最后,通过对畜禽粪便N污染负荷量预警分析,发现全国只有8省(自治区、直辖市)污染负荷量对环境尚未构成潜在威胁,其余省份理论上对环境均构成潜在威胁.结果表明,畜禽养殖结构和畜禽粪便污染特征均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发达区畜禽粪便污染已开始向周边地区进行转移;东部地区的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潜在威胁较重.
- 张绪美董元华王辉沈旦
- 关键词:畜禽
- 植物氨基酸多元素肥料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6
- 2009年
- 本文重点对氨基酸多元素肥料的生物效应作了综述,并对其研究和发展方向及其在未来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 袁伟董元华王辉
- 关键词:植物生物效应
- 抗生素环境行为及特征研究进展
- 1.引言目前,全球抗生素年产量为10-20万吨,美国和欧盟每年仅兽用抗生素的使用量分别达9000吨和5000吨。我国是最大的抗生素消费国,并且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十分严重。有关抗生素在土壤-水- 植物系统内的吸附、迁移、转化...
- 张学政李帷李艳霞韩伟
- 关键词:抗生素环境行为植物吸收
- 文献传递
- 人为引起土壤退化的驱动力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该文以2000年FAO世界土壤资源报告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全球范围内人为引起的土壤退化及其原因,尤其探讨了农业活动引起的土壤退化情况,并对人为引起的严重土壤退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和人均GDP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中国的土壤退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全球有65%的土壤在人为活动影响下呈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不合理的农业活动是人为引起土壤退化的重要原因;较高的人口密度易导致更为严重的人为引起土壤退化;人均GDP的提高有利于降低人为引起的严重土壤退化面积;增加投入,改善土地经营方式是缓解人口-土地压力的有效措施。
- 陈义群董元华陈德强
- 关键词:土壤退化驱动力人口密度人均GDP
- 畜禽粪中重金属环境行为研究进展被引量:53
- 2007年
- 随着畜禽养殖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饲料添加剂被大量使用,畜禽粪中重金属问题日益严重。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畜禽粪中重金属污染状况、施用后对土-水-生物系统的影响、堆肥过程中重金属的迁移分配以及减少重金属污染的控制措施,为有机食品发展和养殖业废弃物安全利用提供参考。
- 郝秀珍周东美
- 关键词:畜禽粪重金属土壤
- 稻改草后土壤中DDT及其代谢产物的动态变化
- 2006年
- 用盆栽方法研究了DDT及其主要降解产物在水稻土改种草后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比较了植黑麦草土壤与未植草土壤中DDT残留的差异。盆栽试验设计3种DDT处理浓度,分别为0、0.5、5.0 mgkg-1,每处理4次重复。研究表明,DDT的残留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减少,且前期降解速率比后期快。在试验的第81天,DDT浓度为0.5、5.0 mgkg-1的植草土壤中,DDT分别减少了27.24%、20.50%。比较植黑麦草和未植黑麦草土壤,p,p′-DDT残留量在试验的16 d、32 d、64 d、81 d均出现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植物释放到根际的酶和有机分泌物能有效地促进农药降解有关。同时,DDT的代谢产物DDE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 梁潘霞董元华安琼李伏生
- 关键词:DDT黑麦草土壤
- 堆肥腐殖质的形成和变化及其对重金属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50
- 2008年
- 重金属污染物是限制城市污泥及畜禽粪便土地利用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降低其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成为研究的热点。根据有关文献资料概述了堆肥过程中腐殖质的形成、组成和结构的变化,论述了腐殖质和重金属相互作用的机理以及腐殖质对重金属有效性影响的因素。指出选择合适的堆肥原料和控制适当的堆肥条件,促使堆肥产品中腐殖质的形成并提高腐殖质组分向着稳定态和不溶态转化,可以作为利用堆肥降低有机固体废弃物中重金属污染风险的手段。
- 熊雄李艳霞韩杰林春野索超张增强
- 关键词:堆肥腐殖质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城市污泥畜禽粪便
- 诺氟沙星在4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征被引量:51
- 2007年
- 采用批平衡吸附试验,研究了诺氟沙星在河南封丘潮土、江西鹰潭红壤、苏南常熟水稻土和南京黄棕壤等4种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诺氟沙星的土壤吸附-解吸不同程度地偏离线性模型,但均可用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进行良好的线性拟合.其Kf值变化较大,分别为潮土82.0 L/kg、黄棕壤432 L/kg、水稻土5 677 L/kg和红壤8 790 L/kg,显示诺氟沙星在4种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存在较大的差异.此外,诺氟沙星在4种土壤上的解吸过程存在滞后现象.其中,诺氟沙星在红壤中的滞后现象明显与其他3种土壤不同,其滞后系数至少大5倍以上.研究表明4种土壤中诺氟沙星的吸附参数Kf值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溶液中诺氟沙星阳离子形态比例则呈极显著正相关.在不同pH(5-9)下,红壤和水稻土的诺氟沙星吸附参数lgKd随pH的升高先增加而后降低,黄棕壤和潮土中则不同程度地线性下降.可见,阳离子吸附可能是诺氟沙星土壤吸附的重要机理,而低pH下红壤和水稻土中诺氟沙星的吸附是阳离子吸附和土壤溶液共存阳离子竞争性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
- 张劲强董元华
- 关键词:诺氟沙星解吸土壤PH
- 微生物细胞传感器及其构建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8年
- 微生物细胞传感器是以微生物细胞作为生物敏感元件,可以快速地感应和监测环境中的总毒性以及各类污染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微生物细胞传感器从最初的仅仅利用发光菌这种非特异性的报告菌株发展到对微生物细胞进行基因水平上的遗传改造构建特异性的报告菌株。有关该领域研究的报导越来越多,本文重点综述了微生物细胞传感器报告菌株构建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介绍了基因表达调控元件的选择和各种类型的报告基因,污染物诱导报告基因表达的机制,以及报告菌株后期的固定化和生物芯片技术,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陈高董元华
- 关键词:生物芯片环境监测
- 人为引起土壤退化的驱动力分析
- 该文以2000年FAO世界土壤资源报告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全球范围内人为引起的土壤退化及其原因,尤其探讨了农业活动引起的土壤退化情况,并对人为引起的严重土壤退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和人均GDP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中国的土壤...
- 陈义群董元华陈德强
- 关键词:土壤退化驱动力人口密度人均GDP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