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00101)

作品数:147 被引量:1,665H指数:22
相关作者:陈立云万建民王才林朱镇张亚东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7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6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75篇水稻
  • 47篇基因
  • 36篇杂交
  • 21篇性状
  • 20篇抗性
  • 18篇分子标记
  • 15篇杂交水稻
  • 13篇不育
  • 12篇稻瘟
  • 12篇稻瘟病
  • 12篇选育
  • 12篇瘟病
  • 12篇小麦
  • 12篇QTL
  • 11篇稻米
  • 11篇性基因
  • 11篇育种
  • 11篇枯病
  • 10篇野生
  • 10篇野生稻

机构

  • 28篇江苏省农业科...
  • 20篇湖南农业大学
  • 19篇南京农业大学
  • 16篇中国农业科学...
  • 15篇福建省农业科...
  • 12篇国家杂交水稻...
  • 11篇中南大学
  • 11篇中国农业科学...
  • 9篇广东省农业科...
  • 7篇山东农业大学
  • 7篇湖北省农业科...
  • 7篇四川省农业科...
  • 6篇福州国家水稻...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华南农业大学
  • 4篇江苏里下河地...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国际水稻研究...
  • 4篇江苏徐淮地区...

作者

  • 19篇陈立云
  • 17篇万建民
  • 16篇王才林
  • 15篇赵凌
  • 15篇张亚东
  • 15篇朱镇
  • 13篇谢华安
  • 13篇肖应辉
  • 12篇张建福
  • 12篇江玲
  • 11篇吕川根
  • 11篇曹孟良
  • 10篇翟虎渠
  • 10篇陈涛
  • 9篇邢俊杰
  • 8篇邓化冰
  • 8篇王静
  • 8篇刘东涛
  • 8篇张会云
  • 8篇冯国华

传媒

  • 19篇中国水稻科学
  • 19篇作物学报
  • 17篇杂交水稻
  • 13篇分子植物育种
  • 8篇江苏农业学报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湖北农业科学
  • 4篇湖南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稻米
  • 4篇中国粮油学报
  • 4篇Rice s...
  • 3篇生命科学研究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湖南农业科学
  • 2篇植物学通报
  • 2篇遗传
  • 2篇福建农业学报
  • 2篇农业现代化研...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4
  • 4篇2012
  • 12篇2011
  • 31篇2010
  • 46篇2009
  • 59篇2008
  • 11篇2007
1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系杂交早稻W两优3418制种技术
2008年
根据W两优3418双亲的特征特性,结合湖北的气候特点和制种实践,提出了该组合的主要制种技术。即选好制种基地,确定双亲的最佳抽穗扬花期和播差期,稀播培育壮秧,施足速效底肥,合理行比、插足基本苗,早施重施速效分蘖肥、建立高产群体,做好花期预测和调控,轻施"九二○",适时收获,严把种子质量关。
胡刚游艾青刘凯杨国才陈志军李三合
关键词:两系杂交早稻亲本特征特性制种技术
优质高产杂交香稻新组合川香优6号被引量:3
2008年
川香优6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川香29A与成恢17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香稻新组合,具有株叶型好、稻瘟病抗性强、产量较高、稻米品质较优等特点,适宜在南方稻作区作一季中稻种植,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刘光春陆贤军任光俊高方远李治华任明鑫唐军
关键词:杂交香稻选育
2007~2008年度黄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品种(系)纹枯病抗性鉴定
2009年
对2007-2008年度黄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冬水A、B组及春水组(各12个品种)共36个品种(系),预备试验冬水组、春水组共42个品种(系)进行大田纹枯病调查,参试品种(系)的病情指数多集中于40.1-50.0之间,品种(系)数占总数的28.21%,其次为50.1-60.0和30.1-40.0这两个区域,分别占总数的24.36%和20.51%。对区域试验的小麦品种纹枯病病情指数按组分别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品种间纹枯病抗性存在差异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按原江苏省攻关协作组制定的标准,秦农12、B1055、陕588和小偃166表现为中感纹枯病,其余品种均表现高感。纹枯病抗性较好的品种(系)还有冬水A组的新麦1817、苏北麦1号,冬水B组的陕534,春水组的西农988、周9823,预备试验冬水组的秦农22.预备试验春水组的H101等。
张会云陈荣振冯国华刘东涛王来花王静
关键词:黄淮南片小麦品种纹枯病抗性鉴定
广适性高产稳产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川香8号被引量:1
2009年
川香8号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川香29A与恢复系成恢157配组选育而成的香型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适应性广、高产稳产、米质较优、抗性较强等特点,适宜长江流域作一季中稻栽培,于2004,2007,2008年分别通过四川省、河南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陆贤军任光俊高方远刘光春李治华任鄄胜
关键词:香型杂交水稻川香8号广适性高产
抗白叶枯稻种“BG1222”的抗白叶枯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
由 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是世界水稻生产地区的最重要的毁灭性病害之一。将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应用于水稻育种已经成为控制白叶枯病最有效的策略。 BG1222是广...
陈深曾列先伍圣远翟佩如杨健源朱小源
文献传递
江苏省淮北片小麦区域试验品种(系)纹枯病抗性鉴定被引量:6
2009年
对2006~2007年度江苏省淮北片小麦区域试验的13个品种(系)和预备试验的50个品种(系)进行大田纹枯病调查,病情指数在31.82~83.40之间。两组试验中大多数品种(系)的病情指数居于50.1~70之间,分别占各组参试品种总数的77.0%和68.0%。按原江苏省攻关协作组制定的品种抗性划分标准,63个品种(系)均为高感品种(系)。
张会云冯国华刘东涛王来花王静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抗性鉴定
小麦籽粒产量及穗部相关性状的QTL定位被引量:66
2009年
由小麦品种花培3号和豫麦57杂交获得DH群体168个株系,种植于3个环境中,利用305个SSR标记对籽粒产量和穗部相关性状(穗长、穗粒数、总小穗数、可育小穗数、小穗着生密度、千粒重和粒径)进行了QTL定位。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Network2.0软件,共检测到27个加性效应和13对上位效应位点,其中8个加性效应位点具有环境互作效应。相关性高的性状间有一些共同的QTL位点,表现出一因多效或紧密连锁效应。5D染色体区段Xwmc215–Xgdm63,检测到控制籽粒产量、穗粒数、总小穗数、可育小穗数和小穗着生密度5个性状的QTL位点,各位点的遗传贡献率较大且遗传效应方向相同,增效等位基因均来源于豫麦57,适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聚合育种。控制千粒重与穗粒数的QTL位于染色体不同区段,有利于实现穗粒数与粒重的遗传重组。
张坤普徐宪斌田纪春
关键词:普通小麦籽粒产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QTL定位
赤霉素喷施量及时期对水稻穗层整齐度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9
2011年
为探明叶面肥(赤霉素与磷酸二氢钾混合液)中不同赤霉素(GA3)剂量和喷施时期对水稻花期低温的调控效果,以遭受低温危害的中稻迟熟品种杂交稻培两优537和常规稻鄂中5号为材料,在叶面喷施3kg/hm2磷酸二氢钾的基础上,按每公顷添加0.0(A0)、7.5(A1)、15.0(A2)、22.5(A3)、30.0(A4)、37.5g(A5)的GA3分别于破口期(B1)、始穗期(B2)、抽穗期(B3)、齐穗期(B4)施用,考查水稻抽穗动态、穗层整齐度、产量及其构成。结果表明:GA3用量控制在15.0~22.5g/hm2,且在B1或B2期施用有利于提高水稻的千粒重、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缩短出穗的时间,进而提高产量,而在B3或B4喷施,则要适当加大GA3喷施的剂量;加大GA3的处理或在抽穗早期喷施均能提高水稻穗层的整齐度,但前者会影响籽粒的灌浆,降低千粒重。在叶面肥中增加GA3可以提高水稻对低温的抗性,其中GA315.0~22.5g/hm2是较为适当的喷施剂量,而对于因下雨等原因导致必须在抽穗后期喷施时,可适当加大GA3的剂量。
程建平赵锋游爱兵游艾青吴建平
关键词:水稻赤霉素叶面肥穗层整齐度
转甘蔗pepc基因籼稻恢复系N175的遗传学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是C4双羧酸循环途径中CO2固定初始反应的一种酶,在该酶作用下,C4植物的光合速率,特别是在强光高温条件下,明显高于C3植物。甘蔗属于禾本科甘蔗属,为C4作物之一。本研究对转甘蔗pepc基因水稻恢复系N175的转基因后代进行遗传学分析,South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甘蔗pepc基因已经整合到水稻恢复系N175基因组中,在一些转基因株系中,甘蔗pepc基因以单拷贝的方式整合到杂交水稻恢复系N175的基因组中。对转甘蔗pepc基因的水稻恢复系N175株系进行光合效率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的光合效率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对照。在转基因株系中,最高的光合效率为26.50μmol·m-2·s-1,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光合效率提高了106%,说明甘蔗的pepc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转基因水稻的光合效率。
张建福孙亚萍马宏敏王乌齐朱永生蔡秋华王颖姮张木清谢华安
关键词:籼稻甘蔗PEPC基因遗传学分析
优质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扬两优013选育与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扬两优013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优质两系不育系广占63S与优质恢复系R13配组育成的优质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具有品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2009年通过国家及江苏省、湖北省审定;适宜长江中下游稻区作一季中稻或一季晚稻种植。就杂交籼稻优质育种展开了讨论。
周长海戴正元王宝和李爱宏刘广青谭长乐赵步洪张洪熙
关键词:两系杂交籼稻优质育种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