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01249)

作品数:9 被引量:123H指数:7
相关作者:郭观林李发生刘庚毕如田汪群慧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山西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污染
  • 5篇污染场地
  • 4篇多环芳烃
  • 3篇土壤
  • 2篇微生物
  • 2篇污染土
  • 2篇污染土壤
  • 2篇不确定性
  • 1篇电池
  • 1篇多环芳烃分布
  • 1篇蓄电池
  • 1篇油泥
  • 1篇油泥处理
  • 1篇油污染
  • 1篇有机-矿质复...
  • 1篇三维模型
  • 1篇生理特性
  • 1篇石油烃
  • 1篇石油污染
  • 1篇石油污染土壤

机构

  • 9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北京科技大学
  • 4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太原师范学院

作者

  • 9篇郭观林
  • 8篇李发生
  • 5篇刘庚
  • 4篇汪群慧
  • 4篇张朝
  • 4篇毕如田
  • 4篇王世杰
  • 2篇王翔
  • 2篇张玉
  • 1篇王尚义
  • 1篇权腾
  • 1篇赵鑫
  • 1篇关亮
  • 1篇牛俊杰
  • 1篇南锋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某大型焦化企业污染场地中多环芳烃空间分布的分异性特征被引量:18
2012年
以我国某大型焦化企业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应用非参数地统计学中指示克里格方法对场地中0~50 cm深度土壤的多环芳烃(PAHs)空间分布进行污染概率分析,并绘制在设定阈值条件下的概率分布图.结果表明,对采样样点数据进行指示转换后,可获取较为稳健的指示半变异函数,但由于样本的空间变异原因,导致样本间空间相关性差;所研究的4种PAHs污染概率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相似性,概率超过45%的区域主要分布于炼焦、煤气净化、焦油化产品回收等生产工艺的车间中,位于厂区的中部及西北和东南,污染较为严重;概率<45%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备煤和煤气净化等生产工艺车间,位于厂区西南和东北区域.污染概率预测结果与该场地污染源的产生和分布状况相一致.研究结果对后续的污染场地修复治理范围确定和土方量估算提供了重要参考。
刘庚郭观林南锋魏文侠李发生毕如田
关键词:污染场地多环芳烃
某焦化场地苯并(a)芘污染空间分布范围预测的不确定性分析被引量:20
2013年
针对目前我国大型工业污染场地调查和污染范围确定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以我国某焦化场地为研究对象,选择场地中的特征性污染物苯并(a)芘,分别采用反距离加权模型、Johnson数据正态变换后的普通克里格模型及数据拆分后的组合预测模型,参照北京市污染场地土壤筛选值标准,将大于规定标准0.4mg·kg-1的区域界定为污染范围,系统阐述空间插值模型对污染范围界定结果的不确定性影响.结果显示,3种插值模型界定的污染范围分别占场地总面积的70.15%、44.78%和57.06%,数据拆分后的组合预测模型插值精度最高,插值结果能较真实地反映场地实际污染情况,通过创建的预测标准误差图显示,预测标准误差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污染场地中样点较为稀疏的右上位置和有高值点的中下部区域.本研究结果对分析污染范围界定结果的不确定性和修复治理范围的确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刘庚毕如田张朝魏文侠李发生郭观林
关键词:污染场地污染范围不确定性多环芳烃
老化油泥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12年
通过在油田现场构建2个中试规模的生物堆(秸秆添加堆和对照堆)对老化油泥进行处理,运用BIOLOGTM系统对油泥中微生物群落水平的生理特性进行分析,测定其微生物代谢活性、代谢多样性及代谢特征差异性,以研究堆体各层次间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对照堆相比,秸秆添加堆的多项生理特性指标均得到显著提升,其中微生物代谢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由1.64~3.02升至2.83~3.29,并且表现出时间上的稳定性和空间层次间的均质性;在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的差异性分析中,对照堆各层次随时间推移表现出向其外层顺次变化的规律;油泥中总异养菌及石油烃降解菌的数量与环境温度关联性较强,石油烃降解菌的数量在试验末期取得峰值,达4.15×107CFU/g.
王翔张朝王世杰汪群慧李发生郭观林
关键词:总石油烃
生物堆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5
2012年
土壤的石油污染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对其进行修复治理是恢复土壤环境功能的重要保证。近年来以微生物强化修复为特点的生物堆技术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土壤石油污染的修复,对生物堆关键技术及微观机理的探索也成为环境污染生物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就国内外运用生物堆法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进行综述,从生物堆技术的发展及其结构、修复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子、生物堆修复机理和修复成本4个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并对生物堆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旨在推动生物堆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的应用。在探讨修复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子时,主要针对石油降解功能菌、电子受体、土壤环境参数和营养物质4个重要指标进行了介绍;同时对生物堆中物质的运移传输和微生物作用2个重要修复机理进行了阐述。
王翔王世杰张玉汪群慧李发生郭观林
关键词:微生物石油污染物土壤
不同胶结材料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固化效果被引量:22
2010年
利用不同胶结材料对广西某铅锌矿场重金属污染土壤〔w(Pb),w(Cd)和w(Zn)分别为4 375,79.33和13 470 mg/kg)〕进行固化处理.采用TCLP浸提液对固化体进行浸提,根据固化体的浸出性能,评价不同固化剂及辅助剂组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固化效果.结果表明:m(水泥)∶m(粉煤灰)∶m(生石灰)为2∶1∶1和1∶1∶2的固化剂组合具有很好的固化效果.水泥用量占固化体总量的30%时,3种重金属的固化率均达到99%;水泥+粉煤灰+生石灰固化体系的固化效果仅次于水泥,在m(水泥)∶m(粉煤灰)∶m(生石灰)为1∶1∶2和2∶1∶1时,30%的固化剂用量使3种重金属浸出质量浓度均满足危险废物填埋入场标准;水泥+粉煤灰和粉煤灰+生石灰固化体系的固化性能相对较差,粉煤灰参与固化反应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当用生石灰作为辅助剂参与反应时,粉煤灰中所含有的活性S iO2和A l2O3在碱性条件下得到激发,从而进一步强化了粉煤灰的固化性能.
关亮郭观林汪群慧李发生
关键词:硅酸盐重金属污染土壤
某焦化场地土壤中多环芳烃分布的三维空间插值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为准确界定污染场地土壤中多环芳烃在3维条件下的污染分布范围和受污染土方量,选择我国某焦化污染场地苯并(a)芘分布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Krig-3D、IDW-Shepard、IDW-(Franke/Nielson)以及Nearest Neighbor 4种3维插值方法对界定污染范围的不确定性影响。结果表明,不同3维插值模型计算结果差异较大,交叉验证结果显示Krig-3D插值模型插值精度最高,插值结果能较真实地反映场地实际污染情况。通过修复目标对比确定进一步表明,基于4种插值模型计算所得的污染土壤土方量分别为8.51×105、5.62×105、7.12×105、1.09×106m3,选择合理的插值模型将对预测污染范围的不确定性产生重要影响。研究结果对分析污染范围和修复治理过程土方量确定提供重要参考。
刘庚毕如田权腾李发生郭观林
关键词:土壤污染场地多环芳烃
不同三维模型对铅酸蓄电池污染场地土壤Pb空间分布预测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为准确界定污染场地土壤中污染物三维分布范围和受污染土壤土方量并提供相关技术方法和思路,以某典型铅酸蓄电池污染场地为例,对比研究了不同三维插值模型(三维克里格、反距离加权、最邻近点)在不同水平垂直向异性系数设置,对土壤铅污染评价和污染边界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模型预测的精度不同,随着水平垂直比值增大,平均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有增大趋势;通过对比修复目标表明,反距离加权统计的受污染土方量最大,其次是三维克里格和最邻近点,统计值相差约为13%;从污染评价结果和预测精度来看,三维克里格模型和反距离加权要优于最邻近点,选择适宜的模型和合理的参数设置对准确界定污染边界和降低不确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刘庚王尚义牛俊杰张朝赵鑫郭观林
关键词:污染场地污染评价不确定性
某焦化场地土壤多环芳烃污染数据的统计特征被引量:15
2013年
分析污染场地调查数据的统计特征能够帮助判别污染物在场地中的空间变异特征以及污染来源和成因.本文以我国某焦化场地为对象,对采集的表层土壤114个样点16种多环芳烃(PAHs)含量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和空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每种污染物的含量范围差异显著,具有高度的偏倚性;多元统计分析提取的前2个主成分可以有效代表原场地污染数据信息.选择苯并(a)蒽、苯并(b,k)荧蒽、苯并(a)芘和茚并(1,2,3-cd)芘4种污染物进行趋势分析和空间局部变异分析,在场地的东西和南北方向的污染物含量均表现出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趋势,空间变异系数在场地的中部、西北及西南较高,其他区域变异系数较低.
刘庚毕如田王世杰魏文侠李发生郭观林
关键词:污染场地
黑土不同粒径有机-矿质复合体对镉的吸附特性被引量:7
2012年
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黑土不同粒级有机-矿质复合体对Cd2+的吸附等温过程和吸附动力学过程,并采用常见数值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原土及各粒级复合体对Cd2+的吸附量随平衡液中ρ(Cd2+)的增加而增加.各粒级组分对Cd2+的吸附量表现为黏粒>粉粒>原土>粗砂>细砂.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对Cd2+的等温吸附过程均有较好的拟合效果,线性方程拟合效果较差.最大吸附量与吸附作用强度均呈随粒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对影响最大吸附量和吸附作用强度的因子进行回归分析表明,w(有机质)、CEC(阳离子交换量)和比表面积的影响较大,其中w(有机质)是最主要因素,CEC和比表面积的影响次之.各粒级复合体对土壤吸附Cd2+的贡献率为粉粒>细砂>黏粒>粗砂,99%的Cd2+吸附在<200μm的组分上.不同粒级组分对Cd2+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分为0~20 min的快速反应阶段(吸附量均达到饱和吸附量的90%以上)和慢速反应阶段.各组分对Cd2+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过程,表明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并且吸附速率随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减小.
张玉张朝王世杰李发生汪群慧郭观林
关键词:黑土粒径有机-矿质复合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