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AZW005)

作品数:29 被引量:333H指数:9
相关作者:赵敬鹏赵宪章付骁张乃午郭伟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文学
  • 5篇艺术
  • 3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2篇文学
  • 11篇图像
  • 9篇语言
  • 6篇语图
  • 4篇叙事
  • 4篇艺术
  • 3篇语象
  • 3篇视觉
  • 3篇小说
  • 2篇修辞
  • 2篇战争叙事
  • 2篇诗画
  • 2篇水浒
  • 2篇水浒传
  • 2篇图像化
  • 2篇图像论
  • 2篇描写
  • 2篇《水浒传》
  • 2篇插图
  • 1篇当代艺术

机构

  • 21篇南京大学
  • 3篇江苏第二师范...
  • 2篇河南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西安政治学院
  • 1篇长沙学院
  • 1篇周口师范学院
  • 1篇上海大学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赵敬鹏
  • 6篇赵宪章
  • 4篇付骁
  • 3篇张乃午
  • 2篇郭伟
  • 2篇张楠
  • 1篇曾军
  • 1篇徐放鸣
  • 1篇冯庆华
  • 1篇段德宁
  • 1篇陈洁

传媒

  • 3篇中国文学研究
  • 2篇文艺研究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文艺理论研究
  • 2篇武汉科技大学...
  • 2篇文学评论丛刊
  • 1篇文艺评论
  • 1篇学术交流
  • 1篇明清小说研究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学术月刊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四川戏剧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齐鲁艺苑(山...
  • 1篇学术论坛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语图符号学视野下鲁迅文学的图像演绎被引量:1
2017年
鲁迅文学的图像演绎模式,主要包括反抗式、颓废式、温情式三种。具体来看,鲁迅作品主题和封面图像相互文,封面图像超出了外在的装饰功能,具有阐释文学主题的功能,并与鲁迅的精神世界相联系。鲁迅的图像观影响着鲁迅的图像叙述实践,作为文化图像的"山海经"和作为政治图像的"幻灯片"促成了鲁迅关于图像的两重认知。同时,鲁迅的图像情结和他的文学事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图像构成鲁迅文学的另一种讲述方式:一是对于图像价值的充分信任和肯定,二是对于文学叙述的图像化尝试,鲁迅的文学创作通过图像艺术不断地外化和延宕。
张乃午
关键词:鲁迅文学
“文学图像论”视野下的中国“诗画关系”学术史重估被引量:5
2016年
"文学图像论"当属新世纪的"新学问",就这项回应图像时代的课题而言,百年来的中国"诗画关系"研究,脉络清晰并且极具启发性。现代意义上的"诗画关系"问题域在20世纪20年代便初具规模,较之古代学术的价值在于突破了传统的文人雅趣。但是,由于脱离了文学现实,"诗画关系"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悄然演变为纯粹的文献考证与叠加。进一步研究表明,现代学人在与西学的对话中开创了"语-图"符号比较方法,由此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这一方法既能够切中当前"文学危机"之肯綮,同时又是"文学图像论"自身的学理逻辑使然。
赵敬鹏
关键词:文学危机
当代艺术战争叙事的去现实性被引量:2
2012年
当代艺术作品的战争叙事离开了自批判现实主义以来所具有的深刻的现实性,从而也失去了以往现实主义作品的历史性,这类战争叙事不再真实地描绘战争,不再注重从整体上理性地看待战争,而是把战争视为个体的一种经历,从个体的角度展现战争的方方面面,这一个体性叙事模式在深刻地呈现战争对人所造成的身体上、精神上的伤害的同时,也缺失了从整体上对于战争及人类社会命运的思考和把握这一深度,导致了战争叙事的娱乐化倾向。
张楠
关键词:叙事战争现实性历史性
存在的思考与言说——从刘震云两部长篇小说的关联处论起被引量:1
2015年
刘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莲》在主题上是对《一句顶一万句》存在之思的延续。在《我不是潘金莲》中,刘震云以自己独特言说方式叙述了李雪莲及其他相关人物之间相互沟通的困难以及由此导致的个体在世界上的生存困境。此外,他还利用"序言"中与"正文"主题对比的反差与形式转喻,启发读者如何通过选择存在方式的途径来超越困境,实现自我拯救。至于他诱导的这种超然与关爱的个体存在方式在现实生活中能否行之有效,却还有质疑与商讨的余地。
冯庆华
关键词:《一句顶一万句》言说方式
《拉奥孔》之后:文学研究的视觉维度被引量:3
2016年
莱辛出版《拉奥孔》之后,众多中西学者转而探索文学的"内部形式",开拓了文学作品的视觉再现这一新问题域。文学作品能够再现人类视觉经验的学理原因在于,视觉是语言之源,由于语言符号最基本的功能是代替眼之所见,语言艺术就能再现目之所及。语言行为和视觉经验的结合物是描写,作者可将观看世界获得的印象用语言文字"复印"出来,诱导读者的视觉经验参与在脑海中虚构一幅"文学图画",使其成为文学作品的"目击者"。这幅虚构"图画"的形式特征是具有空间纵深感或视错觉感。从"摹仿论"和"再现说"的内容可推论,视觉经验是文学作品的重要来源,"反常化"和"意境"等理论建立的是文学批评的视觉标准。由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视觉再现在文学作品中广泛存在的事实可促使研究者辨析"文学是可视的艺术"这一命题是否具有合理性。
付骁
关键词:《拉奥孔》描写
文学书像论——语言艺术与书写艺术的图像关系被引量:19
2021年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也可以延异为书写的艺术,"语象""字像"和"书像"串联起两种艺术的图像关系,基于这种关系的理论批评即可名之为"文学书像论"。首先,同一篇文学写本,关注字像还是关注书像,决定了它可能被视为语言艺术还是图像艺术,"实用—艺术"二分法并不能有效回应"书写何以成为艺术"。其次,语象延异为字像,字像存储在了记忆中,书写使语言成为了可见的;被书写的字像就是书像,被欣赏的书像就是艺术——这就是语象、字像和书像的异质同构,前者依次孕育后者并隐匿在了后者的肉身中,由此奠定了"文学书像论"的学理基础。再次,语象作为书像的母体,决定了后者表现前者之可能,具体显现为书像"图说"文意而生成书意,于是出现了书意和文意的唱和;在这一意义上,书艺堪称中国美术之冠,因为它所表征的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而同为图像艺术的绘画只是"存在的薄皮"。
赵宪章
关键词:文学书法艺术
《阿Q正传》语图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被图绘最多的作品,艺术家们围绕其人物创作了大量的图像性作品。《阿Q正传》图像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形象,文学的图像化并非将语言一一坐实,而是选择性地模仿语象,图像模仿语象主要通过"语图切换"的方式实现,具体包括援图入文、因文生图、图中增文、图中衍文四种方式,从而实现"图像直观"。文学借助图像自我放逐,"图以载文文自轻",也引起了一场关于阿Q图像接受过程中的"语图之争"。
张乃午
关键词:阿Q
图像的文学功能——评《道德镜鉴:中国叙述性图画与儒家意识形态》被引量:1
2015年
《道德镜鉴:中国叙述性图画与儒家意识形态》参照文学观照绘画史,不仅完整勾勒出中国古代文学与叙述性图像的关系史,而且对当前"文学与图像关系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启发。研究表明,无论图像媒介怎样丰富、绘图技巧如何演进,作为对文学的"图说",图像基本的文学功能是图像修辞、图像阐释以及图像表彰。图像的文学功能,也就成为了文学与图像关系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赵敬鹏
关键词:图像文学功能修辞
惩罚图像的语言再现——《檀香刑》新论
2017年
《檀香刑》并不止于"展示"酷刑,而是通过展示达到对酷刑的批判。就酷刑展示的实质而言,这是"惩罚"图像对"罪行"的隐喻。进一步分析表明,惩罚图像生成于执刑表演的过程,但执刑表演还包括伴随惩罚图像的"声音"。声音与图像的理想关系是"唱和",即前者体现出后者的"惩戒"效果与"审美"效果;然而在"檀香刑"的执刑中,声音与图像之间却是一种"解构"关系,孙丙及其猫腔最终解构了檀香刑图像的隐喻意义。
赵敬鹏
关键词:《檀香刑》惩罚图像语言
论时间语象的图像化
2016年
“文学成像”即“文学的图像化”是中外常见的一种艺术现象,而“文学语象是文学图像的生成之源,而‘文学的图像化’ 说到底是‘语象的图像化”。
付骁
关键词:图像化语象艺术现象文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