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06305)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周龙书叶丽卡史文静古英明陈德基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液
  • 2篇血液灌流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放射
  • 2篇介入放射学
  • 2篇灌流
  • 2篇放射学
  • 1篇血药
  • 1篇血药浓度
  • 1篇药浓度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液相色谱法测...
  • 1篇人血浆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色谱法测定
  • 1篇盆腔
  • 1篇肿瘤
  • 1篇相色谱

机构

  • 3篇广州医学院第...

作者

  • 3篇叶丽卡
  • 3篇周龙书
  • 2篇陈德基
  • 2篇古英明
  • 2篇史文静
  • 1篇唐波
  • 1篇谢志红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年份

  • 3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卡铂浓度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卡铂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Ultimate C18色谱柱(4.5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2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0.5:99.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0nm。结果:卡铂在0.77~49.07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77mg.L-1,卡铂低、中、高浓度检测的日内、日间RSD分别为1.32%、4.25%、3.13%和2.77%、4.75%、3.30%。结论:该法具有操作简便可靠,准确,稳定性高等特点,适合应用于卡铂的治疗药物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谢志红叶丽卡周龙书唐波
关键词:卡铂血药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法
隔离盆腔化疗联合血液灌流的方法学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隔离盆腔化疗联合血液灌流的可行性及药代动力学变化。方法将10只犬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只,行常规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实验组6只,利用介入放射学行经皮盆腔封闭式循环化疗结合血液灌流。化疗药物选用5-氟尿嘧啶。分别定时检测两组髂内静脉、外周血液的血药浓度;并检测实验组血液灌流后的血药浓度。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髂内静脉血血药浓度均在10min达到峰值,分别为(3698.32±371.71)、(3577.52±366.28)ng/mL,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20、30、40、50和60min血药浓度迅速下降,分别为(2450.51±233.80)、(1867.30±181.40)、(1256.96±125.70)、(673.36±65.60)、(543.32±53.90)ng/mL,而实验组仍保持较高浓度,分别为(3489.28±328.70)、(3341.09±316.40)、(2973.59±277.10)、(2744.11±255.40)和(2111.48±201.70)ng/mL,两组各时段血药浓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AUC分别为(99418.68±946.90)、(168465.40±1577.13)ng/mm,有差异显著性(P<0.01)。各时段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外周血10、20、30、40、50和60min血药浓度分别为(3564.73±343.40)、(2365.85±241.50)、(1397.22±129.70)、(1139.71±104.30)、(690.96±66.50)和(537.39±51.10)ng/mL,实验组分别为(18.86±1.70)、(25.90±2.30)、(37.11±3.50)、(70.23±7.40)、(94.86±8.60)和(127.54±13.10)ng/mL,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血液灌流后的血药清除率为(92.04±8.40)%。结论隔离盆腔化疗联合血液灌流是一种可行的技术,与常规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相比,不仅增加局部血药浓度,而且可维持较长时间,更可以降低外周的血药浓度,减少毒副作用。
周龙书史文静古英明陈德基叶丽卡
关键词:灌注化疗血液灌流介入放射学
盆腔封闭式循环化疗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盆腔封闭式循环化疗的可行性及药代动力学变化。方法:将10只犬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只,行常规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实验组6只,行经皮盆腔封闭式循环化疗(化疗药物选用卡铂)结合血液灌流。定时检测两组髂内静脉、外周血液的血药浓度及实验组血液灌流后的血药浓度。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髂内静脉血药浓度均在10 min达峰值,分别为(5 497.71±601.80)ng/ml、(5 151.19±558.60)ng/ml,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20 min、30 min、40min、50 min、60 min血药浓度迅速下降,分别为(2 887.44±259.50)ng/ml、(1 512.56±147.90)ng/ml、(889.87±92.40)ng/ml、(733.76±72.80)ng/ml、(571.46±47.60)ng/ml;而实验组仍保持较高浓度,分别为(5 121.31±530.20)ng/ml、(4998.57±511.40)ng/ml、(4 018.30±378.90)ng/ml、(2 894.47±285.00)ng/ml、(2 114.18±189.70)ng/ml,两组各时段血药浓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10 943.02±9 056.78)(ng/ml.min)、(229430.11±2 154.07)(ng/m.min),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60 min外周血药浓度分别为(4 984.94±468.80)ng/ml、(3 387.83±325.70)ng/ml、(1 312.48±126.60)ng/ml、(1 089.59±97.70)ng/ml、(771.07±73.50)ng/ml、(521.33±48.30)ng/ml,实验组分别为(20.54±2.40)ng/ml、(37.01±3.50)ng/ml、(50.99±4.80)ng/ml、(88.63±9.10)ng/ml、(125.72±12.80)ng/ml、(134.88±12.30)ng/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实验组血液灌流后的血药清除率为(92.71±7.70)%。结论:盆腔封闭式循环化疗是一种可行的技术,与常规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相比,不仅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增加局部血药浓度,还可以降低外周的血药浓度,减少毒副作用。
周龙书史文静古英明陈德基叶丽卡
关键词:血液灌流介入放射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