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07BJL001)

作品数:6 被引量:105H指数:6
相关作者:范剑勇刘修岩石灵云贺小海殷醒民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制造业
  • 3篇外部性
  • 2篇地方化
  • 2篇地方化经济
  • 2篇实证
  • 2篇实证研究
  • 2篇劳动生产率
  • 1篇地级
  • 1篇地理集中
  • 1篇动态面板
  • 1篇动态面板数据
  • 1篇中国制造业
  • 1篇人口
  • 1篇人口密度
  • 1篇生产率
  • 1篇失衡
  • 1篇区位
  • 1篇区位分布
  • 1篇面板数据
  • 1篇结构失衡

机构

  • 6篇复旦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范剑勇
  • 3篇刘修岩
  • 3篇石灵云
  • 1篇殷醒民
  • 1篇贺小海

传媒

  • 2篇南方经济
  • 1篇浙江学刊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上海经济研究
  • 1篇产业经济研究

年份

  • 4篇2008
  • 2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市场潜能、人口密度与非农劳动生产率——来自中国地级面板数据的证据被引量:19
2007年
本文基于样本期为1999-2004年的地级面板数据并运用动态面板数据的计量方法,对中国地级区域市场潜能、人口密度等经济地理因素与其非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地级区域的市场潜能、人口密度等经济地理因素对其非农劳动生产率都存在显著为正的影响。而且,无论是从绝对弹性还是标准化弹性来看,地级区域市场潜能对其非农劳动生产率的影响都更大。
刘修岩贺小海
关键词:经济地理人口密度动态面板数据
地方化经济与劳动生产率:来自制造业四位数行业的证据被引量:11
2008年
本文将反映产业外部性本质的两种主要形式之一——地方化经济分解成产业内集聚与关联产业集聚,并以2000、2004年中国4位数行业制造业为素材,实证分析:1)地方化经济对全部四位数行业劳动生产率的静态与滞后影响,2)地方化经济对成熟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与新兴的高新技术三个典型行业劳动生产率的静态与滞后影响。本文发现,无论从静态还是滞后影响来看,目前阶段中国制造业的地方化外部性表现为产业内集聚与关联产业集聚,但产业内集聚远高于关联产业集聚;从三个典型行业来看,成熟劳动密集型行业是以产业内集聚为主,高新技术行业更多地表现为关联产业集聚。本文的发现对目前中国城市体系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有意义的启示:应重视发展中等规模城市。另外,地方政府在选择主导性产业时,应区别产业内集聚与关联产业集聚在产业间的差异。
范剑勇石灵云
关键词:外部性劳动生产率
产业集聚的外部性机制——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5
2007年
本文探讨了中国产业集聚的外部性机制问题,并由此系统地对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与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不论是静态的影响,还是动态的作用过程,外部性在产业集聚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2)从静态角度看,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都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从动态角度看,产业专业化阻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业多样化在统计上不显著;(4)劳动生产率在地区之间可以分为泾渭分明的三个层次,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在地区间有收敛的趋势。本文所包含的政策含义是,大力推动地区间的一体化进程,将目前集聚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制造业转移到某些中部省份,这可能是实现缩小地区差距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目标迈出的第一步。
石灵云殷醒民刘修岩
关键词:产业集聚外部性
制造业地理集中与地区的产业竞争力被引量:6
2008年
已有研究证实:改革以来制造业区位分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制造业的大部分行业已经向沿海地区转移与集聚。那么与此密切联系的是地区间的产业竞争力处于怎样的动态状态?本文以此为展开点,通过1980-2001年间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与典型行业的转移份额法分解,发现:1、分行业看,所有制造业两位数行业的空间集中率都有普遍提高;2、沿海地区制造业增长主要是由该地区的产业竞争力提高引起的,相应地中西部地区产业萎缩是由其产业竞争力弱化导致的;3、沿海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推动了这一地区的制造业中心地位的形成,相应地中西部地区沦为生产率低下的外围区域,导致地区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范剑勇
关键词:区位分布产业竞争力
地方化经济、城市化经济与劳动生产率——基于中国制造业四位数行业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5
2008年
本文基于2003年中国四位数行业制造业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外部性的两种重要形式——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我们发现,从整个制造业来讲,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都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我们就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是否存在产业间的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地方化经济在大部分产业都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仅有少数技术含量相对高的产业支持城市化经济。
石灵云刘修岩
关键词:地方化经济城市化经济外部性
产业结构失衡、空间集聚与中国地区差距变化被引量:46
2008年
1978年以来中国地区间收入差距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短暂下挫后持续向上攀升,同时产业结构呈现出第二产业产值份额偏高的失衡、非农产业向东部地区转移与集聚的特点。本文将地区差距扩大与产业结构失衡、非农产业集聚联系起来,分别计算了1978年~2004年与经修订后1993年~2004年的全国31省、市、自治区与去除三大直辖市后28省、市、自治区的地区差距及其变化的产业构成,发现:31省、市、自治区的地区差距持续扩大是第二产业高产值份额与非农产业向少数省市集聚所致,且第二产业高产值份额对地区差距扩大在2000年以来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8省、市、自治区的地区差距扩大是第二产业的高产值份额与第二产业空间集聚共同导致的。
范剑勇
关键词:产业结构失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