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60014)

作品数:14 被引量:54H指数:5
相关作者:时磊周永恒宋玉成李文蓉刘洋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扫描电镜
  • 3篇鳞片
  • 2篇动物
  • 2篇新纪录种
  • 2篇有鳞目
  • 2篇吐鲁番沙虎
  • 2篇年龄
  • 2篇皮纹
  • 2篇皮纹学
  • 2篇感觉器
  • 2篇感觉器官
  • 1篇大蟾蜍
  • 1篇新纪录属
  • 1篇中国石龙子
  • 1篇散放
  • 1篇沙地
  • 1篇沙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石龙子
  • 1篇食性

机构

  • 14篇新疆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14篇时磊
  • 4篇周永恒
  • 2篇李文蓉
  • 2篇宋玉成
  • 1篇刘国仕
  • 1篇翟荣仙
  • 1篇史军
  • 1篇李叶
  • 1篇赵尔宓
  • 1篇马小燕
  • 1篇李志惠
  • 1篇刘洋

传媒

  • 3篇动物分类学报
  • 3篇新疆农业大学...
  • 2篇生物学通报
  • 1篇野生动物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四川动物
  • 1篇Journa...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天山野生动物园散放盘羊夏季昼间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被引量:9
2011年
为了解散放情况下盘羊的昼间活动节律、时间分配规律及游人活动的影响,2009年5~6月,在新疆天山野生动物园用直接观察法对909头盘羊的昼间活动节律进行了观察。经过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散放情况下盘羊夏季昼间活动规律性较强,从8:00~13:00活动频率较高,之后活动频率逐渐降低,在14:00~15:00降至最低值20%,后逐渐回升,至18:00活动频率达98%。在8:00~10:00和17:00~18:00采食频率较高;11:00~12:00警戒频率较高。昼间各类行为所占的时间比例从大至小为:采食41%,休息27%,移动16%,警戒10%,其他行为6%。
李叶丁新民郝建新史军时磊
关键词:盘羊活动节律
中国蟾蜍一新纪录——大蟾蜍被引量:4
2005年
描述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巴河县采到的中国1新纪录种,大蟾蜍Bufobufo。标本保存于新疆农业大学动物标本室。
时磊周永恒原洪
关键词:大蟾蜍新纪录种标本保存标本室动物
基于骨龄学方法鉴定吐鲁番沙虎的年龄被引量:13
2010年
基于113个标本的吻肛长频次数据,初步划分吐鲁番沙虎(Teratoscincus roborowskii)的年龄组,各年龄组共选取54例个体,分别截取第2右前趾骨第3趾节,用常规石蜡切片法进行了骨龄学鉴定。同时,根据野外标记重捕方法获得个体的形态学生长指标来验证年龄组划分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吐鲁番沙虎雌雄个体间吻肛长差异不显著,可以合并进行年龄鉴定;吐鲁番沙虎的吻肛长和骨龄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对于小于6龄的个体,骨龄学的方法适用于吐鲁番沙虎年龄的鉴定。
李文蓉宋玉成时磊
关键词:吐鲁番沙虎
有鳞目动物显微皮纹学研究进展
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有鳞目动物皮肤扫描电镜研究的动态。研究表明由于鳞片表皮结构特征在高级分类阶元中具有保守性,因而可以提供有用的系统演化信息。至少某些表皮特征,如微饰类型反映了系统联系而非生态适应。大多数蜥蜴类动...
时磊
关键词:系统发育扫描电镜有鳞目
文献传递
中国岩蜥属一亚种新纪录被引量:3
2008年
记述了采自新疆东北部青河县和奇台县交界处附近“大红山”的新疆岩蜥阿尔泰亚种Laudakia stoliczkana altaica(Peters,1971),是在中国的首次记录。该亚种与原记录分布在我国的指名亚种之间的主要区别是:阿尔泰亚种尾3环1节,仅基部2—3节为4环1节;指名亚种尾部为4环1节。标本收藏在新疆农业大学动物标本馆。
时磊赵尔宓
东方沙蟒显微皮纹结构与功能被引量:4
2007年
对隶属蟒科的东方沙蟒唇鳞的光学显微结构和扫描电镜下的超微结构的观察发现了类似小窝的结构,可能是原始的鳞片感受器官;对鳞片感受器的大小做了测量;同时观察了头部其他鳞片和身体中部背鳞和腹鳞的显微皮纹结构。所有鳞片的角皮层细胞平坦,没有大的表面特征结构,除了后缘齿状结构、微孔和窄而短的边界。考虑到穴居种类减少反光不是主要的选择因子,而主要选择是减少摩擦和清除污物,显微皮纹特征很好地符合这一假说。不同部位鳞片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角皮层细胞的形状和的大小,微孔的有无,细胞后缘齿状结构的有无和大小以及细胞边界重叠的程度。首次描述了鹅卵石样多孔细胞这一微饰类型。
时磊
关键词:扫描电镜
Amphibian and reptilian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the transitional zone between the Euro-Siberian and Central Asia Subrealms被引量:1
2015年
There exist some controversies over the larger zoogeographic divisions of the arid areas of Central Asia, whose characteristics include complex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complex fauna origins and unique patterns of animal distributio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us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in the arid areas of Central Asia, whose various physiographical regions were divided into 17 Operative Geographical Units (OGUs). Based o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52 amphibian and reptile genera in the 17 OGUs, and by making use of the Czekanowski Similarity Index, the Baroni-Urbani and Buser's Similarity Index, and the strong and weak boundary test, we studied the biotic boundaries within these contested region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results, the classification dendrogram was divided into two main branches. One branch is composed of the northern OGUs of the Altai Mountains which are a part of the Euro-Siberian Subrealm. The other branch includes all of the OGUs south of the Altai Mountains, which belong to the Central Asia Subrealm. There is a significantly weak biotic boundary (DW〉0, GW〉GS, P〈0.01) between the Euro-Siberian Subrealm and the Central Asia Subrealm that corre- sponded to the transitional zone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two subrealms runs along the Altai Mountains, the Sayan Mountains, the Hangai Mountains and the Mongolian Dagurr Mountains. The boundaries between the main branches in the Central Asia Subrealm are weak, reflecting the widespread existence of transitional zones in the arid areas of Central Asia. The Tianshan Mountains should be elevated to form its own separate region, "the Middle Asian Mountain Region", which, due to its special fauna and environment, would be classified at the same level as the Mongolia-Xinjiang Region. With the approach of creating a cluster analysis dendogram based upon the genera of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se higher level zoogeographical divisions was successful
ZHOU LuSHI Lei
有鳞目动物显微皮纹学被引量:7
2005年
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有鳞目动物表皮扫描电镜研究的动态。现已描述了多样化的鳞片感觉器官;明确了有鳞目动物表皮具有复杂的组织学层次结构;其中最重要的是证明了表皮几丁质双层排列的事实以及复杂的蜕皮循环。研究还表明由于鳞片表皮结构特征在高级分类阶元中具有保守性,因而可以提供有用的系统演化信息。至少某些表皮特征,如微饰类型反映了系统联系而非生态适应。
时磊
关键词:有鳞目鳞片皮纹学表皮感觉器官组织学
吐鲁番沙虎头、体大小的两性异形及其食性的季节性变化被引量:13
2010年
于2008年4月—2009年5月在新疆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捕获155号吐鲁番沙虎(Teratoscincus roborowskii)活体,对其两性异形和食性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并收集单独暂养的吐鲁番沙虎粪便167份用于食性分析,同时测量各项形态学指标,切趾标记后放回原捕获地。结果表明:吐鲁番沙虎成体有两性异形,表现为雄性个体有较宽的头部,成体雌性具有较大的腋胯距;不同年龄组的两性个体头长和雄性个体的头宽随吻肛长都呈同速增长,只有雌性头宽的增长速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减小;吐鲁番沙虎摄入的动物性食物均为节肢动物,植物性食物为刺山柑果实。4—5月的生态位宽度为4.15,6—7月的生态位宽度为4.23,8—9月的生态位宽度为4.48。其中6—7月和8—9月的生态位重叠度最高。
刘洋宋玉成李文蓉时磊
关键词:吐鲁番沙虎两性异形食性
察布查尔县陆栖脊椎动物生物多样性调查被引量:2
2004年
 通过调查,初步查明了察布查尔县项目区内共分布有两栖类2种,分属1目2科2属;爬行类9种,分属1目5科8属;鸟类101种,分属15目38科;兽类26种,分属5目11科24属,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5种,另外,褐家鼠(Rattusnorvegicus)为伊犁地区的首次记录,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分析了项目区内哺乳动物主要是啮齿动物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并对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价,为项目决策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时磊周永恒
关键词:环境评价陆栖脊椎动物生物多样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