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2733)

作品数:8 被引量:77H指数:6
相关作者:李先涛于春泉王泓午徐谦沈耿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中风
  • 4篇证候
  • 4篇中风病
  • 4篇先兆证
  • 3篇证论治
  • 3篇辨证
  • 3篇辨证论治
  • 2篇中风病先兆证
  • 2篇中风先兆
  • 2篇中风先兆证
  • 2篇META分析
  • 1篇虚证
  • 1篇抑郁
  • 1篇抑郁证
  • 1篇郁证
  • 1篇预警
  • 1篇预警指标
  • 1篇治法
  • 1篇痰热
  • 1篇痰热腑实

机构

  • 8篇广州中医药大...
  • 4篇天津中医药大...

作者

  • 8篇李先涛
  • 4篇于春泉
  • 3篇王泓午
  • 2篇尹立群
  • 2篇陈新林
  • 2篇莫传伟
  • 2篇沈耿
  • 2篇徐谦
  • 1篇高杉
  • 1篇赵婷秀
  • 1篇赵平
  • 1篇刘素香
  • 1篇李琳

传媒

  • 3篇天津中医药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医“五郁”理论发展源流初探被引量:16
2015年
五郁理论渊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从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历代医家所发展和运用。在明初医家王履对《黄帝内经》五郁条文做出了新的解读;在明末至清代,多位医家对五郁进行理论探讨并将"达""发""夺""泄""折"五法运用于实际临床,五郁理论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文章通过系统地介绍历代中国医家关于"五郁"观点的演变过程,以期对开拓现代中医临床思路有所启发。
邓欣祺李先涛
关键词:治法
中风先兆证临床特征专家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研究中风先兆证临床特征表现。[方法]在文献系统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专家调查问卷,预调查信度(Cronbachα系数):0.96和效度(累积方差贡献率)82.22%,分半信度(Guttman Split-half):0.90、分半相关系数:0.87。对资料进行主成分分析降维处理,经球形检验(KMO and Bartlett’s Test),提示可以进行因子分析。[结果]专家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88份,失访12份,失访率2%(小于<15%),总体信度0.97和效度73.11%,分半信度0.92、分半相关系数0.91。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特征表现如下:病史为冠心病和糖尿病;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年老、环境污染、微循环异常;病因病机为年老体衰、体质不良、气血津液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腑实壅塞、气候变化、房事不节;证候为气虚血瘀证、痰瘀证、肝风内动证、肝阳上亢证、肾精不足证;症状有倦怠乏力、语言不利、肢体麻木、头昏/头晕/目眩、感觉异常/感觉减退、黑蒙、头胀痛、口角流涎/流涎;舌象有舌淡、舌暗/舌黯/舌暗红/舌暗淡、舌绛红/舌红绛、苔薄白、苔白腻、无苔、苔白;脉象有脉弦滑、脉涩/脉细涩、脉细/脉细弱、脉虚/弱。[结论]以上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前期文献系统评价的结果,对学会标准的修订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李先涛尹立群于春泉王泓午
关键词:中风先兆证问卷调查证候辨证论治
补阳还五汤干预中风先兆证的Meta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评价补阳还五汤干预中风先兆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文献系统评价定性研究与定量Meta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与技术,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年1月至2012年12月国内20年间的相关文献,收集补阳还五汤干预中风先兆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结果: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高质量的研究论著、提取有效数据,最终纳入5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干预中风先兆证有效率优于对照组[OR=4.44,95%CI(2.52,7.83)];补阳还五汤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比黏度的效果优于对照组[3个试验的高切全血黏度-0.69,95%CI(-0.79,-0.58),低切全血黏度-1.17,95%CI(-1.37,-0.96),血浆比黏度-0.18,95%CI(-0.23,-0.14)]。结论:Meta分析初步证实补阳还五汤能有效干预中风先兆证。
徐谦陈新林沈耿莫传伟李先涛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中风先兆证META分析
中风病先兆证临床特征表现文献系统评价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文献系统评价中风病先兆证的临床特征。[方法]运用循证医学文献系统评价方法,建立"文献信息采集表",对中风病先兆证文献进行研究。[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261篇,研究表明:1)危险因素:吸烟、饮酒、饮食过咸、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年龄、环境污染、体质量超重等。2)病因病机:气血津液紊乱、脏腑功能失调、内风旋动、饮食不节、七情失调、起居失调、年老体衰、烦劳过度、气候变化、腑实壅塞、体质不良、房事不节等。3)证候包括:风痰证、痰瘀证、痰湿证、痰热证,肝胆火旺证、肝风内动证、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亏虚证、气阴两虚证、气滞血瘀证,肾精不足证,肾虚证等。4)主要临床症状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头昏/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倦怠乏力,语言不利,头胀痛,黑蒙,肢体拘急/筋惕肉瞤闰,烦燥不安/性情易怒、胸闷/心悸、失眠/少寐多梦等。5)舌象:舌红、舌瘀点/舌瘀斑、舌暗/舌黯/舌暗红/舌暗淡、苔薄白等。6)脉象:脉弦、脉弦滑、脉涩/脉细涩等。[结论]以上结果与学会标准存在差异。
李先涛于春泉王泓午
关键词:中风病先兆证证候辨证论治
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证的meta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评价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文献系统评价定性研究与定量meta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与技术,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年1月至2012年12月国内20年间的相关文献,收集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结果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高质量的研究论著、提取有效数据,最终纳入10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其中有4篇是关于治疗中风后抑郁证),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证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1.10,95%CI(1.04,1.17)],4篇治疗中风抑郁证的RR=1.12,95%CI(1.04,1.22)。结论 meta分析初步提示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证有一定疗效。
徐谦沈耿陈新林莫传伟李先涛
关键词:柴胡龙骨牡蛎汤抑郁证中风病META分析
中风病先兆证预警指标的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索研究中风病先兆证的预警指标和预警模型。方法:采用逐步后退法筛选预警指标,非线性Logistic方程建立预警模型。结果:中风病先兆证预警指标主要有: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症状包括口角流涎/流涎、纳呆/纳少/纳差、跌仆,舌苔黄,脉弦滑,证候主要是肝阳上亢证、气虚血瘀证,实验室指标包括谷草转氨酶、血清载脂蛋白AI、血清钙离子、凝血酶时间;模型整体预测率:91.8%。结论:研究结果提示可以对中风病先兆证进行预警,其中证候(肝阳上亢证、气虚血瘀证)能否作为一个整体、独立的预警指标之一,还需要进一步证实。
李先涛尹立群于春泉王泓午
关键词:中风病先兆证预警证候
中风病痰热腑实证候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1概述 “中风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指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发病率的60~80%t”,其病理表现主要是由于脑局部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突然完全中断,造成一定范围内神经细胞、纤维、胶质以及血管等组织结构连续崩解破坏,
赵婷秀高杉李琳刘素香于春泉李先涛
关键词:中风病痰热腑实证化痰通腑法
脾虚证诊断标准文献系统评价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运用循证医学文献系统评价方法,建立"脾虚证文献信息采集表",对近25年脾虚证诊断标准文献进行研究,共纳入合格研究文献23篇,经统计分析,脾虚证临床症状、舌象、脉象排序前10位依次为:食欲减退、舌淡、乏力、舌胖嫩/胖大、大便溏泄、舌边有齿痕、脉细、消瘦、面色萎黄、食后腹胀,与脾虚证国家标准、学会标准存在差异。
赵平李先涛
关键词:脾虚证辨证论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