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2768)

作品数:10 被引量:103H指数:7
相关作者:常静玲高颖王爱琴孙塑伦刘剑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中风
  • 3篇中风后
  • 3篇中风后失语
  • 3篇失语
  • 3篇卒中
  • 3篇卒中后
  • 3篇卒中后失语
  • 3篇脑卒中
  • 3篇脑卒中后
  • 3篇脑卒中后失语
  • 2篇脑机制
  • 2篇康复
  • 1篇电针
  • 1篇心理学
  • 1篇形神合一
  • 1篇言语
  • 1篇言语控制
  • 1篇扬刺
  • 1篇扬刺法
  • 1篇医案

机构

  • 9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康复研究...

作者

  • 9篇常静玲
  • 5篇高颖
  • 2篇王爱琴
  • 1篇柳金英
  • 1篇卫冬洁
  • 1篇刘剑
  • 1篇孙塑伦
  • 1篇肖娟
  • 1篇张庆苏
  • 1篇汪洁
  • 1篇黄幸
  • 1篇李晓琳
  • 1篇李胜利

传媒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环球中医药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Chines...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中风后失语从肾论治的理论渊源及现代生物学基础研究被引量:18
2012年
中风后失语自古作为中风病的兼证,各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认识不同,唐宋以前的医家发挥了外风理论,重视"内虚邪中"学说,金元以后,则以内因立论,突出了风、火、痰、虚、气、血的作用,然而"内虚邪中"学说也开启了中风后失语从肾论治之先河。历代文献记载均贯穿中风病的病本在肾、从肾论治,基于《黄帝内经》、《难经》中理论,从肾—髓—脑的关系来阐述肾脑相关,把髓作为肾脑关系的中间环节。现代生物学基础研究亦证实了脑肾相关性,为中风后失语从肾论治提供了客观依据,文章将对其理论渊源和现代生物学基础进行系统阐述。
常静玲刘剑高颖
关键词:中风后失语生物学基础
从古今医案谈中风病常用四组药对被引量:2
2019年
药对又称对药,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将两味药配伍运用,并且形成相对较为固定的中药药物组合,使遣方用药更具实效性、灵活性,目前在中风病临证治疗中有一些常用有效药对,本文结合古今医案,以四类有效药对为例,分析阐释药对的配伍内涵及临证心得,以期更好指导临床。
李娜常静玲
关键词:中风病
中医综合康复干预下中风后失语的中医证候及临床症状演变探究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通过观察中医综合康复干预中风后失语的中医证候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特点,探索中风后失语的中医证候评价方法,及其证候与症状的变化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临床观察性研究,针对中风后失语患者,采用辨证针刺治疗+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内科基础治疗为干预手段,针对49例中风后失语患者,在入组当天、干预1个月、3个月随访3个时点进行证候学和症状学观察。结果在3个时点,气虚血瘀、风痰瘀阻、肝肾阴虚+气虚血瘀三类证候分别居于首位,瘀作为主要病理因素,贯穿始终。中风后失语患者入组时以语言謇涩、错语、健忘、舌红、表情淡漠、偏身麻木、神情呆滞为主要症状,即语言症状与健忘、表情淡漠、神情呆滞等认知功能障碍同时发生;经过1个月的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干预后,患者的语言謇涩、错语症状明显改善,同时,健忘、表情淡漠、神情呆滞所占比例亦有不同程度下降。在3个月后随访中,错语和神情呆滞所占比例明显下降。结论中风后失语患者病程发展过程以气虚血瘀、风痰瘀阻、肝肾阴虚+气虚血瘀三类证候为主,瘀作为主要病理因素,贯穿始终;语言功能与其他认知功能之间相互影响,且中医证候学与症状学观察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为中风后失语的未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常静玲王爱琴李胜利卫冬洁张庆苏汪洁高颖
关键词:中风后失语中医证候综合康复
电针语言相关组穴对1例左侧颞、顶、枕交界区损伤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学评价及影像学探讨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以1例左侧颞、顶、枕交界区损伤的脑卒中后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电针刺激通里、悬钟组穴为干预手段,采取语言学评价和功能影像学实验相结合,探索电针组穴治疗前后的语言功能变化,以及穴位刺激后的脑功能激活与语言功能变化的关联。方法使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对语言功能进行评估,电针采用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科学研究所研制的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MRI机采用德国生产的Siemens Novus1.5T超导磁共振扫描机,功能图像采集采用BOLD脑功能图像,分析采用SPM5软件包对fMRI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结果经过电针通里、悬钟治疗后,复述动词、听动词理解和阅读动词文字理解亚项有显著的进步,尤其是阅读动词文字理解在整体语言亚项里的分值最高,动词的恢复明显地好于名词。电针通里、悬钟组穴出现了双侧颞叶的激活,且以左侧激活脑区较右侧为多;且电针左侧目标穴位减去左侧假针的结果依然显示有左侧颞叶的激活。结论针刺通里、悬钟对卒中后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常静玲高颖
关键词:电针脑卒中后失语功能影像学
脑卒中后基底核构音障碍的脑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4年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基底核损伤的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类型。言语障碍为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言语发音困难,嗓音产生困难,气流中断或者言语韵律出现异常。
柳金英常静玲
关键词:基底核构音障碍言语控制苍白球皮质下脑机制研究
基于认知神经心理学探讨“扬刺法”在中风后失语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病灶头部投影区扬刺法是现代医家基于古代对扬刺法的认识,不断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有效方法,目前已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基于现代失语认知神经心理学模型,探讨中医“神”与之的关联,以此作为失语病因的理论基础,并结合现代医学对扬刺法的研究,探讨扬刺法在临床治疗中风后失语时的疗效机制,为扬刺法治疗中风后失语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徐敏杰舒鑫李晓琳黄幸倪建璋常静玲
关键词:扬刺法中风后失语认知神经心理学
脑卒中后失语的语言功能中西医评价方法探讨被引量:15
2014年
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高级认知活动之一,失语症作为脑卒中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社交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目前有多种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的有效疗法,客观评价失语前后语言功能是证实临床治疗方案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中西医分别从不同视角对脑卒中后失语的语言功能障碍程度进行描述和量化。文章基于中医"藏象学说"和"经络辨证",从中医症状学、神经语言学、神经心理学、神经电生理学、神经影像学等方面,多维度总结探讨了语言功能中西医评价方法的现状,为脑卒中后失语的语言功能评价提供思路。
王爱琴常静玲
关键词:脑卒中失语症语言功能
“形神合一”理论指导下的脑卒中后失语康复治疗与评价被引量:26
2013年
"形神合一"理论作为中医特有的思维模式,体现了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脑卒中导致大脑语言中枢以及与语言功能有关的脑组织损伤,继而出现相关的语言障碍,是人体脑结构与语言功能失衡的表现。人类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即语言),其功能障碍源于脑髓败坏,病位在脑,以肾虚为本,风、火、痰、瘀四邪为标,心、肝、脾、肺、肾五脏功能失调。以"形神合一"理论为指导,语言属"神"的范畴,而大脑为语言的载体,属"形"的范畴。围绕调心养神、脑统形神,以养神为先、治形为要,注重形神兼顾,脑卒中后失语的临床治疗逐步趋于"形神并治、神重于形",临床评价趋于功能与结构的统一,并结合现代医学模式将"形神合一"理论贯穿于脑卒中后失语康复治疗的各个环节。
常静玲高颖孙塑伦
关键词:形神合一脑卒中失语康复
基于静息态网络神经精神类疾病的脑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大脑是人体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同功能区域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执行人类的各种简单、复杂活动。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脑在静息状态下即存在多种脑功能网络,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日臻成熟为脑功能网络研究带来契机,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精神类疾病的脑机制研究中,为神经精神类疾病的诊治及评估提供了崭新的方法与思路。本文着重对基于静息态网络的脑机制研究方法及其在神经精神类疾病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肖娟常静玲高颖
关键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脑机制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Tongli (HT 5) and Xuanzhong (GB 39) Acupoints from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vidence被引量:13
2016年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pecificity of Tongli(HT 5) and Xuanzhong(GB 39) paired acupionts in aspects of Deqi sensation and brain activation patterns during electroacupuncture. Methods: In this study, 15 healthy subjects were enrolled. All participants suffered two kinds of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 examinations randomly: Examination A received electro-acupuncture(EA) at the bilateral Tongli(HT5) and Xuanzhong(GB 39) acupoints(ACU), and examination B received EA at bilateral non-acupoints(NAP). The subjects reported the feeling of Deqi at each examination later respectively. A multi-voxel pattern analysis method and Statistical Program for Social Science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Results: The ACU group(Exam A) reported fullness, heaviness, numbness, soreness and throbbing of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tensity than the NAP group(Exam B). In addition,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aching, tingling, deep pressure, sharp pain, dull pain, warmness and cold. Meanwhile, f MRI data revealed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in discriminating accuracy of brain somatosensory cortex and language-related cortices. Conclusion: Needling HT 5 and GB 39 may modulate language function through a complex brain network, suggesting that it may be beneficial to the recovery of languag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phasia.
肖娟张华常静玲周莉谭中建钟海珍朱丹高颖
关键词:TONGLIXUANZHONG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