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01287)

作品数:14 被引量:214H指数:7
相关作者:赵华甫吴克宁张凤荣刘巧芹关小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土资源部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土地利用
  • 2篇占补平衡
  • 2篇整治
  • 2篇土地管理
  • 2篇农业
  • 2篇景观指数
  • 2篇空间分异
  • 2篇耕地
  • 1篇弹性力
  • 1篇弹性力学
  • 1篇地理
  • 1篇典型黑土
  • 1篇典型黑土区
  • 1篇动态度
  • 1篇都市
  • 1篇都市农业
  • 1篇优化配置
  • 1篇优先序
  • 1篇栅格
  • 1篇人口

机构

  • 14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国土资源部
  • 3篇石家庄经济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郑州轻工业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国家农业信息...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土...
  • 1篇东营市国土资...

作者

  • 13篇赵华甫
  • 8篇吴克宁
  • 3篇刘巧芹
  • 3篇张凤荣
  • 2篇黄勤
  • 2篇郭爱请
  • 2篇关小克
  • 2篇马建辉
  • 1篇秦岭
  • 1篇屈雪冰
  • 1篇刘春兵
  • 1篇张清军
  • 1篇王自威
  • 1篇冯新伟
  • 1篇王金满
  • 1篇于潇
  • 1篇李月洁
  • 1篇李瑞华
  • 1篇刘园秋
  • 1篇王秀丽

传媒

  • 3篇资源科学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土壤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资源...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资源与产业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耕地的弹性变形理论及实证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以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为背景,引入弹性力学理论,探究了耕地的系统特征及其弹性变化理论,并以中国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表明:(1)耕地系统的自组织特性决定了其弹性特征,并在不同应力条件下弹性变化具阶段性;(2)应用耕地弹性变形判别系数和判断规则对各省份分析后认为,浙江、福建、云南、贵州、陕西、北京、广东、广西等地维持长期耕地系统稳定性难度大,而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后备资源丰富省区则可保持较高的系统稳定性;(3)2010年、2056年为我国耕地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和非稳定态变形阶段划分的时间节点。研究有助于警示我国应强化耕地资源量质保护和空间管制,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持续发展。
赵华甫屈雪冰冯新伟吴克宁黄勤
关键词:土地利用耕地变化弹性力学耕地占补平衡
中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模式被引量:17
2011年
东北黑土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之一,受漫岗地形、过度利用、降水集中等因素影响,该区土壤正面临着黑土层变薄、肥力下降、盐渍化等问题困扰。科学开展并实施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是现阶段平整土地,重建生态,防治水土流失和培肥地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东北典型黑土区——黑龙江省海伦市伦河镇的自然资源特点和农业经济发展态势,探讨人与自然和谐观的指导下,问题导向和框架导向相结合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理念和模式;在分析该区土地利用的主要矛盾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农田水利、居民点整治、育秧控温、黑土保育等工程布局;并针对冻期长、极端低温低,冻融交替致道路、渠道和桥涵等损毁这一寒地黑土区特有现象,提出了易拆装、抗冻融渗漏的渠道设计和抗返浆田间道路等特色设计。
赵华甫吴克宁王自威王金满靳取货刘园秋
关键词:土地整理典型黑土
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特征分析——以北京大兴区为例被引量:9
2014年
以北京大兴区为例,利用景观格局和空间分析方法,从产业布局和区位角度分析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该区土地利用程度高,区域产业布局及距城市、村镇和道路距离等区位因素使其土地利用综合水平呈现北高南低、北部和南部区域内部重点镇高于一般镇的等级梯度分异格局。(2)设施农用地、园地和设施耕地等集约利用程度较高的农用地比例很大,集中分布在村镇和道路附近,生产便利性和成本是其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3)各类土地破碎化严重,集聚度和规模化程度低,亟需通过土地综合整治,重构村庄空间体系,充分发挥循环经济和农用地多功能性的优势,优化农业产业间及其与非农用地间的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刘巧芹吴克宁潘瑜春赵华甫马建辉郭爱请
关键词:大城市边缘区景观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空间分异
北京市生态用地空间演变与布局优化研究被引量:40
2013年
以北京市为例,在全面探讨生态用地内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GIS技术和景观格局理论,分析生态用地空间的演变规律,通过对生态用地的生态服务功能、景观空间结构和生态敏感性的全面分析,构建生态用地空间重要性的评价模型,并以重要生态用地空间为刚性框架,分别按照保留城市面积40%,50%,60%作为重点生态用地的情景,提出北京市城市生态用地空间的布局模式。结果表明:基于保护重点生态用地的城镇发展格局,既能够不以牺牲土地利用的经济价值为代价,又能够保障城市基本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安全格局,是实现"效率"与"安全"双赢的良性空间布局。
关小克张凤荣王秀丽赵华甫姜广辉
关键词:生态用地
平谷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时空特征及优化布局研究被引量:60
2013年
农村居民点的优化布局必须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按照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目标,针对不同类型进行分类调控,科学评价农村居民点的综合发展潜力是村庄量化分类的基础,也是协调推进村庄整治的关键所在。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利用2004年、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研究了平谷区2009年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2004年-2009年间居民点用地的变化情况。结合山区和平原区的不同发展条件,分别制定山区和平原区农村居民点的综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的地理空间分析功能,对评价要素的空间叠加、计算,评价村庄的综合发展潜力。并将评价结果与城镇发展规划相结合,针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区位条件,提出居民点用地调控的类型及区域产业发展布局的方向。研究结果体现了土地利用的现状及适宜性,对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小克张凤荣刘春兵李乐赵华甫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优化配置
河南省农业从业人口与农业种植结构耦合关系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研究农业从业人口与农业种植结构耦合关系有利于掌握区域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特征和劳动力转移方向,合理调控区域农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采用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灰色关联分析和农业种植结构变化动态度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农业种植类型与农业从业人口空间分布、数量时空变化、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种植类型与农业从业人口在空间分布及数量时空变化方面耦合程度较高,农业种植结构动态变化度与人口动态变化度耦合度较低。农业种植类型与农业从业人口时空分布有利于农业发展,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农业劳动力转移影响有限。
李瑞华赵华甫樊良新袁东方
关键词:农业种植结构洛伦茨曲线耦合度
基于栅格算法的北京农作物土地适宜性评价被引量:2
2013年
以北京市农地及其后备资源为对象,依据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以文献研究和信息技术为手段,分析农作物生态要求,构建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评价单一作物土地适宜性;并以用地配置优先序为前提,对评价结果进行栅格运算,形成综合评价成果。结果表明,顺义、平谷、房山、大兴、昌平等区更适宜发展蔬菜;延庆、密云、怀柔和房山等山区区县更适宜发展杂粮、药材和牧草;大兴、顺义、通州、昌平、房山、怀柔等区县适宜发展西瓜、甜瓜和甘薯;传统粮经作物宜在平原地区发展。结论认为北京农用地多宜性特征明显,但气候是所有作物分布的限制性要素,特色经济作物对土地选择性强过一般农作物,而蔬菜配置更依赖水土条件。
赵华甫张凤荣
关键词:农作物土地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
村级尺度耕地产能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通过探究耕地产能空间分异规律与影响因子,识别地区粮食生产关键制约因素,提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针对性和建设效果。[方法]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刻画了村级尺度耕地产能空间分异规律,对比分析了线性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在耕地产能影响因子识别的效果,并依此划分产能提升类型区。[结果](1)海伦市耕地产能呈现中西部高北部偏低的态势,且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特征。(2)海伦市耕地产能与黑土层厚度、出现障碍层深度、耕作距离、田块状况和质地等变量显著相关,且均呈正相关,但在空间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质性。(3)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耕地产能影响因子,提出了产能保持区、耕作条件改良区、质地改良区、障碍层改良区和保护性耕作区5类耕地产能提升类型区。[结论]文章所采用的基于村级尺度耕地产能及其空间分异因素模型相关研究,能够较好揭示村级耕地产能空间分布特点、空间自相关性特征及影响因子分布特征,基于此所划分的耕地产能提升类型区较已有研究对耕地分类管理具有更精准的支撑作用。
周璟茹赵华甫宋文厚欣悦
关键词:空间分异空间自相关
基于用地竞争力的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识别研究——以北京大兴区为例被引量:41
2014年
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识别是因地制宜地预防和破解用地冲突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以北京市大兴区2012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以150m×150m格网为识别单元,基于建设、农业和生态用地竞争力评价识别了该区潜在土地利用冲突,并针对冲突类型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该方法更准确地体现了潜在土地利用冲突的本质内涵,可辨识出潜在土地利用冲突类型及其特点和预期土地利用变化趋势;2大兴区11种潜在土地利用冲突类型中,建设用地优势区主要分布在现状建设用地及其周边,农地优势区在中部和南部集中连片分布,生态用地优势区主要位于永定河沿岸等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核心区,三者分别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2.85%、28.12%和0.83%,反映了当前建设用地急剧扩展、农地空间不断被压缩和生态环境亟需改善的土地利用现状,而其他8种潜在冲突分布均介于上述三种优势区中的两种或三种之间;3大兴区在优化提升用地效率、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的同时,建设用地优势区、建设与农业激烈冲突区、农业用地优势区和三类用地激烈冲突区内的优质耕地应优先划入基本农田加以重点保护;其他应宜农则农,宜生态则生态,通过差别化补贴政策,引导农业生产向特色高效现代农业发展,并促使边际耕地退耕还林。
刘巧芹赵华甫吴克宁于潇张清军
基于动态指标的城乡交错带边界界定方法研究被引量:20
2012年
研究目的:在北京市1999年和2010年两期Landsat TM数据支持下,提出并验证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假设和动态指标界定城乡交错带边界的新方法。研究方法:理论假设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1)由城市核心区到外围腹地,土地利用动态度具有先缓慢增加,至城乡交错带内缘时发生突变、急速升高、局部可能发生震荡,到城乡交错带的外缘发生突降至较低水平的特征;(2)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界定城乡交错带实证分析认为,北京市城乡交错带的内缘大部分在三、四环路之间,外缘西部贴近五环路,北、东、南贴近六环路。研究结论:所提出的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动态特征假设成立,采用动态指标界定城乡交错带边界具有可行性。
赵华甫朱玉环吴克宁胡晓涛
关键词:土地管理土地利用动态度城乡交错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