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1798)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4
相关作者:曹颖瑛姜远英姚响文赵柳娅颜钰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念珠
  • 4篇念珠菌
  • 4篇白念珠菌
  • 1篇代谢
  • 1篇多胺
  • 1篇生物被膜
  • 1篇受体
  • 1篇念珠菌感染
  • 1篇微生物
  • 1篇模式识别受体
  • 1篇耐药
  • 1篇耐药机制
  • 1篇康唑
  • 1篇黄芩
  • 1篇黄芩素
  • 1篇基因
  • 1篇基因高表达
  • 1篇氟康唑
  • 1篇高表
  • 1篇白念珠菌感染

机构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姜远英
  • 5篇曹颖瑛
  • 4篇姚响文
  • 2篇赵柳娅
  • 2篇颜钰
  • 1篇鹿辉
  • 1篇周密

传媒

  • 5篇中国真菌学杂...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白念珠菌SPE1基因高表达菌株构建及鉴定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构建白念珠菌SPE 1基因高表达菌株。方法将白念珠菌SPE 1基因的ORF置于高表达质粒载体pCaEXP的MET3启动子后面,构建pCaEXP-SPE 1的高表达质粒,然后采用醋酸锂转染法将高表达质粒转染白念珠菌RM1000中,在SD-ura-met-cys-选择性固体培养基上筛选阳性克隆,抽取基因组进行PCR验证,将验证为阳性转染子的菌落采用Real Time RT-PCR方法进行SPE 1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验证。结果通过酶切鉴定pCaEXP-SPE 1高表达质粒构建正确;通过PCR验证表明SPE 1基因整合到亲本菌中的RP10位点;通过Real Time RT-PCR方法筛选出SPE 1基因在转录水平高表达的菌株。结论利用高表达质粒载体pCaEXP通过基因同源重组等方法正确构建SPE 1基因高表达的白念珠菌。
姚响文赵柳娅颜钰鹿辉曹颖瑛姜远英
关键词:白念珠菌
白念珠菌耐药机制新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近年来对于深部真菌感染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其已日益成为一些重要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其中,白念珠菌病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虽然目前有多种抗真菌药物应用于临床,但其耐药现象愈来愈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近来有关白念珠菌耐药机制的研究有了较新的进展。该文就新发现的白念珠菌的耐药机制,作一概述。
颜钰曹颖瑛姜远英
关键词:白念珠菌耐药机制
黄芩素与氟康唑协同抗白念珠菌生物被膜作用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研究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生长形态的影响;采用XTT法考察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应用水-烃两相测定实验考察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细胞表面疏水性(Cell surface hydrophobicity,CSH)的影响;应用实时定量RT-PCR(Real Time RT-PCR)实验考察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CSH1、EFG1、HWP1、ALS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能够协同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的形成,经黄芩素与氟康唑处理的白念珠菌不能形成正常的生物被膜,其生长动力学及细胞表面疏水性下降,细胞疏水性相关基CSH1、菌丝形成调控基因EFG1、黏附相关基因HWP1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可协同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赵柳娅蒋京辰姚响文曹颖瑛姜远英
关键词:白念珠菌黄芩素氟康唑生物被膜
多胺在微生物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4年
多胺是一类小分子脂肪族类化合物,存在于微生物体内,其合成代谢与微生物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密切相关,参与微生物的多种生理过程,在促进细胞分化、增殖,维持细胞膜、DNA和RNA的稳定,以及生理应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就多胺的代谢、转运以及多胺在微生物中的生理功能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多胺在微生物中的研究提供较为丰富的资料。
姚响文周密曹颖瑛姜远英
关键词:多胺微生物代谢
模式识别受体在白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白念珠菌感染机体后,机体首先通过固有免疫系统来发挥抗真菌作用,模式识别受体是固有免疫细胞用于识别PAMPs的分子,其中Toll样受体和C型凝集素家族是识别白念珠菌的主要PRR。这两类受体被激活后,会通过信号通路启动机体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诱导相关细胞因子的产生,募集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吞噬细胞来杀灭白念珠菌,同时,还可传递相关信号诱导Th1、Th2、Th17和Treg等适应性免疫细胞的活化,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来发挥抗真菌作用,对模式识别受体与白念珠菌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对临床真菌病的免疫调节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姚响文曹颖瑛姜远英
关键词:白念珠菌模式识别受体TOLL样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